《张申府访谈录》的原文摘录

  • 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物。……当社会上人人感情热烈的时候,他们自以为天经地义的盲动,往往失去理性,做出自己不能忍受的罪恶。(注:《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独秀文存》,第一卷,上海,1922年) (查看原文)
    野小野 2回复 5赞 2023-09-30 03:13:14
    —— 引自第62页
  • 如果国家借口需要人民替它效忠,而可以禁止思想自由的话,爱国热情一样也可以。 (查看原文)
    野小野 2回复 5赞 2023-09-30 03:13:14
    —— 引自第62页
  • 凡思想都是捣乱的、革命的。凡思想都是破坏的、可怕的,凡思想都是无政府无法律的……死亡、痛苦、绝望、贫病、命运,固然都是可畏的,但是思想能思想它,思想的能力更伟大,地狱的洞里,思想可以走进去巡察,毫无恐惧。 (查看原文)
    野小野 2回复 5赞 2023-09-30 03:13:14
    —— 引自第63页
  • “女朋友这个意念,对我总是带有西方的色彩。在传统中国从来没有这种东西。在我父亲时代的儒家世界,男人有妻有妾,但却没有女朋友。‘五四’,是的,‘五四最后给我自由找我的女朋友。你可以说我是在‘五四’时期才成为一个男人。” (查看原文)
    野小野 2回复 5赞 2023-09-30 03:13:14
    —— 引自第67页
  • 吾尝说,两个男女有爱情,便可共处(夫妻的名字,自然也不必须,并且也不可要)。爱情尽了,当然走开。这本没有什么奇怪、可羞耻、可惊骇,更用不着发什么恼。爱情原与天气,是差不多一样的自然现象。天气不能天天一样,爱情自然也难免有时要有转变。又如罗素说,终身的一夫一妻,当其成功,虽然是最好的,但是吾们需要之愈发复杂,使它愈发常常成为失败。阻止那个失败,只有离婚是最好的方法。(注:《男女问题》, 《新青年》,1919年3月15日) (查看原文)
    野小野 2回复 5赞 2023-09-30 03:13:14
    —— 引自第77页
  • 这就是自嘲或讽刺,而透过这些自嘲和讽刺,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够在官史以外,讲些模棱两可、前后矛盾、自欺欺人的话。 个人自述的一种传统方式是“自赞”,即一种自我讽刺的传记。自赞起源于僧人,他们在自己的画像旁边,写上自谑的赞语。这后来扩散到一些儒家学者,他们也用同一手段打破传统道德主义的修史方法。 (查看原文)
    野小野 3赞 2023-09-28 15:50:56
    —— 引自第19页
  • 张告诉我他和周作人如何在整个40年代都保持通信“抗战完毕后,周作人被指为汉奸,因为他在华北和日本人合作。每个人都不齿他的为人。但我过去一直都很尊敬他,为什么现在改变态度呢?我于是经常探视他,为他带去他需要的书。您知道,我是不受人们的思想左右的。(笑)大多数人都对周作人弃之如敝履,但我没有。就算一百个人反对某君,但对我来说是完全没有分别的。即使他遭逢厄运,我还是欢迎他的。我觉得,好人始终是好人,无论他的政治命运有什么波折。我想,我不懂怎样做一个机会主义者。” (查看原文)
    野小野 3赞 2023-09-28 15:50:56
    —— 引自第21页
  • 张比较了他俩的父亲:“我父亲是个读书人,周恩来的父亲是个生意人。气质不同:一个是倔强的、道德的,另一个是温和的、仁恕的。但结果是这样:周虽然比我年轻五年,但他的身体却比我先坏。”张又停止了。静静地,他默想着一些他不能够、也不愿意对我说的事情。 (查看原文)
    野小野 3赞 2023-09-28 15:50:56
    —— 引自第20页
  • 这次是他对这短暂的结合的详细和充满情感的叙述。“我 (见的们结婚的时候,朱德侬只有16岁。她的本名叫朱惠侬,家中是一个有名的县官的女儿。她的家在保定,离我的家乡不时爱远…我们怎样认识?这自然是父母的安排,媒人从中奔走(她因此得到大封的利市)。朱德侬十分贤淑,对我和多文章翁姑都很敬重,从不说一句尖刻的话,或有任何非分之想。如果她不是过早逝世,我不会再找其他女人,也不会参加自己的妇女解放活动。” (查看原文)
    野小野 3赞 2023-09-28 15:50:56
    —— 引自第44页
  • 三年后他出关,竟似脱胎换骨,有如换了一个人)。现在在1916年,他向世人提供一个精神救赎的新方法。他利用西方的哲学和概念例如“有定”、“性能”(译按:此两词原英文分别为determination及instinct)等,说明要达致个人自觉和解脱人生诸苦,佛教是终极有效的途径。 (查看原文)
    野小野 3赞 2023-09-28 15:50:56
    —— 引自第47页
  • 对于婚姻,张没有原则上的排斥,同时他确也有一个襁褓婴儿要我考虑。所以,张大发雷霆之怒之后,却也接受了这头婚事。“这个妻子对我意义不大,我娶她只是为了尽孝道而已…是的,我们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但像他们的母亲一样,如梁漱溟我没有怎样理会他们。我往其他方面谋发展以求得到慰藉。通过个人我读了大量的书籍、杂志。在外面的世界,在家以外的世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我得到鼓励,追寻新的思想。 (查看原文)
    野小野 3赞 2023-09-28 15:50:56
    —— 引自第52页
  • 对于梁漱溟和张申府,北大都属破格录用,免除学位资格的要求。到1918年,这两人都各自开创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梁从印度哲学逐渐转到儒家哲学,张则由数学透过逻辑和社会批评,慢慢脱离了中国。 (查看原文)
    野小野 3赞 2023-09-28 15:50:56
    —— 引自第53页
  • 离开北大数十年之后,张仍然保留他阅读杂志的习惯,而且在这方面他消息十分灵通。但他又感到他全部的知识缺乏连贯性,他时常为自己解嘲,认为现代学人不必集中阅读大部头书,只要不断尝试新观点便行。但这些自我慰藉不久便告破产。和他的朋友梁漱溟不同,张没有一部正式的著作,也不能与哲学本科的中外学者建立广泛的互相辩难的关系。 (查看原文)
    野小野 4回复 3赞 2023-10-07 12:54:10
    —— 引自第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