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作者写的是一个真实、全面的“人”。这也是张申府的愿望。这本书的写法也充满“旁支”,甚至给人散乱交错的感觉。作者“宁愿紧握着零散的线索”走进历史的迷宫,各章并不完全依时间顺序,只是按张的早期、感情经历、政治活动、学术思想、后半生、晚年作了粗略划分,便归拢材料穿插展开,内容一如张“像被历史割裂的生命一样,没有一个中心”的谈话风格,也一如张由“片段与整体”构成的人生和写作——它“不是标准的历史著作,也不是传统式的传记,而是透过迂回曲折、前后比照的对谈反映张申府一生。本书没有一个贯串性的主题或意念,它是由许多小故事组成的网,一层层、一页页地把它的主人包围在中心,作者让读者自行体味、判断以及重组故事的片段。”
很少有写的如此平时近乎不加任何修饰的传记,美中不足的是整本书的体例安排稍显混乱。PS:越来越不喜欢罗素和张申府这“师徒俩”了。
有意思
张申府,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老板,因毛工作不认真,让其重新抄写图书卡片。张还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周在黄埔军校的职务亦是张引荐的。
知识分子尤其应该举世三思
史家有机会触到的“真实”。可惜全知视角永不可得。
起初也无法理解这么一个矛盾又复杂的人。参与中共创建初期的活动却又因不适宜集体生活和心高气傲而退党,他与中共、无政府主义、民主党派都有关系却又被抨击为与敌同谋和为虎作伥,他自称是哲学家且主张政治与哲学应独立却又不忘革命与政治。直到读了济慈那句话“不曾分裂的事物,就不能称之为独特或完整”。
N年前看过
以阅读此书作为纪念五四精神一百周年!被屏蔽的中共创始人、35年一二九运动的总负责人、和谭平山一样走中间派路线。认为哲学应当远离政治,但它自己偏偏投身政治过多(本人反而觉得不多)。三好:名、书、女人。哲学上:唯实+辩证、罗素的坚决拥护者、善于明晰哲学概念;性格上:宁折不弯(评价周恩来“宁弯不折”很是恰当)、自大。笑声爽朗,知无不言(除却最高领导人,最终还是说了)。
去年跟作者交流,觉得她真的是一位很适合做口述的学者
> 更多短评 22 条
> 更多书评 3篇
> 14人在读
> 114人读过
> 289人想读
订阅关于张申府访谈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旋转的狗 2013-04-21
很少有写的如此平时近乎不加任何修饰的传记,美中不足的是整本书的体例安排稍显混乱。PS:越来越不喜欢罗素和张申府这“师徒俩”了。
0 有用 挺拔着松 2018-04-07
有意思
5 有用 橙子 2012-03-17
张申府,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老板,因毛工作不认真,让其重新抄写图书卡片。张还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周在黄埔军校的职务亦是张引荐的。
0 有用 Horatio 2016-06-15
知识分子尤其应该举世三思
0 有用 [已注销] 2014-03-20
史家有机会触到的“真实”。可惜全知视角永不可得。
0 有用 洣歌 2020-02-24
起初也无法理解这么一个矛盾又复杂的人。参与中共创建初期的活动却又因不适宜集体生活和心高气傲而退党,他与中共、无政府主义、民主党派都有关系却又被抨击为与敌同谋和为虎作伥,他自称是哲学家且主张政治与哲学应独立却又不忘革命与政治。直到读了济慈那句话“不曾分裂的事物,就不能称之为独特或完整”。
0 有用 kang 2019-12-20
N年前看过
0 有用 衛藤美彩 2019-04-24
以阅读此书作为纪念五四精神一百周年!被屏蔽的中共创始人、35年一二九运动的总负责人、和谭平山一样走中间派路线。认为哲学应当远离政治,但它自己偏偏投身政治过多(本人反而觉得不多)。三好:名、书、女人。哲学上:唯实+辩证、罗素的坚决拥护者、善于明晰哲学概念;性格上:宁折不弯(评价周恩来“宁弯不折”很是恰当)、自大。笑声爽朗,知无不言(除却最高领导人,最终还是说了)。
0 有用 伍星星 2018-06-04
去年跟作者交流,觉得她真的是一位很适合做口述的学者
0 有用 挺拔着松 2018-04-07
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