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支配是一种装置 短评

热门
  • 16 パンパンパンダ 2022-06-04 17:08:51

    上野在国内几乎占满一片天,一部分确实是上野凭借东大演讲、犀利形象获得众多跟随者,另一部分也跟她马克思女权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深入人心的中国更具群众基础有关。江原对上野批判的批判真的很有力,相比之下“装置说”又弱了好多,法国哲学味儿太浓(

  • 1 白秋 2023-03-20 22:23:01 辽宁

    作者从江原·上野论争开场,过渡到性别装置论主张。作者对上野“马克思女权主义至上论、自身唯物论派立场的正当性、对‘文化派’批评时牵扯到理论者的出身”等批判不失中肯,总体来说江原确实更倾向于“精神性”,例如言语构造、社会通念等等;而上野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托,研究涉及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的勾结、情报学、介护、男性凝视等,相较而言更倾向于“物质性”。从个人视角来看,总觉得上野更多考虑的是向未来迈一步时会遇到的问题,而江原考量的更多是向未来迈两步要面对的问题。于是在这本书里就能看到江原的理论更为宽广包容,虽然同时也削减掉了一部分斗争性。例如她认为不要将家庭主妇和职业妇女置于对立面,而是将其看作女性都有可能在人生某一阶段处于的状态。改变现有的工作伦理,让人人都能选择希望的工作形式才是最终目标……

  • 1 Miyagi 2020-08-18 23:01:05

    有些观点就很狭隘...

  • 1 ギリシアの幸子 2021-09-02 01:15:54

    装置论其实也不算太新鲜,即使放在当时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对上野千鹤子“文化论批判”的批判》一文太犀利了,并且思想史的价值也很高。不过这篇论战文里面透露出来的某些线索让我不得不揣测,江原在日本学生运动中是否遭遇了什么?或者她对那场运动的观点是什么?

  • 3 吴言 2021-06-04 12:59:50

    在微博人均上野千鹤子的时代,也有必要了解一下上野、江源、吉泽等日本女性主义学者在90年代的论争。江源由美子以三大理论为基础梳理了论争的内容,对三大理论均进行了批判,提出自己的“装置论”,即一种社会建构论的性别观。而她本人并不愿意以“文化论”称之。对于江源的观点,或许可以质疑:如果性别支配是在反复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那么为什么最终生成了现在的性别模式,而非另一种。从这个角度看,本质论者或许也并非没有一席之地。

  • 1 来都来了 2022-02-19 16:58:45

    过于老旧了。得找千鹤子的来看看

  • 1 Abracadabra 2022-08-22 22:39:56 北京

    看不懂,如果有需要还是读原文吧…

  • 1 趙南棟 2022-08-10 22:21:40

    一份值得进行回顾再梳理的文本,上野的另一面相也在这个文本论争中暴露出来。从选文的排布和组织的批判内容来看,江原的问题意识显然更加强烈。基本同意某评论的见解,江原的姿态和六七十年代的运动是脱不开干系的,那很可能是创伤性的事件所引出的抵抗。有时间细读一下写个笔记

  • 0 海绵宝宝迷魂记 2023-11-26 12:58:03 山西

    如果非要定个xx主义 那作者自认的归属是新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流畅好读 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批判倒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以阶级抹掉一切 对社会学学科的以男中心 男视角建立之思考 有学者温度 将政治理论与实践的分立探讨 批上野那段儿真有点左翼那味儿

  • 1 斗篷客 2018-06-08 20:01:33

    2017-05-09 在读。“未必结婚”症候群。判定性骚扰中的“解释装置”。

  • 0 2333 2019-07-15 12:42:00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开始特别晦涩难懂,后续还蛮有很多收获的。要再读一遍

  • 0 MarkChristie 2024-06-22 01:34:57 广西

    性别本质主义的,而非性别分离主义的,注重差异的,而非循环的

  • 0 春之祭 2024-11-25 13:49:35 江西

    有力的对照

  • 0 太平庄的故事 2022-01-05 14:32:37

    2022/1/5 目前读过最有启发意义的女权主义著作,“性别范畴还原”像大锤一样狠狠砸向我心中那些由来已久的困惑,前面对上野-江原之争的总结,对自由女权、马女权和激进女权的综述非常有理论价值。江原由美子老师,我的超人,以及太羡慕人家在八十年代就能搞女性学理论论争了(没有说日本女权运动现在发展得好的意思)

  • 0 Yichache 2021-09-18 16:27:33

    感觉受了福柯很大影响,这种女性主义思路比上野千鹤子的马克思主义更适合我。后面随笔有些观点有待商榷,很奇怪为什么日本人写这些书就是非常易懂。

  • 0 momo 2024-02-21 14:51:19 云南

    一样都是从上野·江原之争追过去读的,读完论战的部分大跌眼镜,有什么好争的啊?难道是文人相轻?差不多就是些咬文嚼字(或翻译)的问题,在我看来两位学者并没什么原则立场上的分歧,更没到影响她们的60/70年代第二波运动中温和/激进、不沾男/沾男、反色情/支持色情等女性内部分裂的严重程度。但争论依然有用,没那场争论今日我也许就不会读到江原老师的书,套用老话,任何女权议题的publicity都是好的publicity。前半的理论论述和后半利用理论阐释、揭露现象的本质都很清晰,选录的90年代日本社会的性别议题无痕对接当今简中,这点和上野同期的输出如出一辙地典中典,未必结婚症候群的解释堪称神来之笔。

  • 1 7k 2021-03-05 11:14:25

    推荐和上野千鹤子对比阅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