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回归自我
原作名: Solitude : A Return to the Self
译者: 张嘤嘤
出版年: 1997-08
页数: 259
定价: 18.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4036615
孤独的创作者
· · · · · ·
-
安东尼·斯托尔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安东尼·斯托尔(Anthony Storr),英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作家;牛津大学研究员;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皇家精神科医学院和皇家文学学会的资深会员。
斯托尔的研究领域涉及从性欲错乱症到人类的侵略性、从人类对于孤独的需求到创造的冲动等诸多方面。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同时深受荣格影响,但他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坚决拒绝职业中的教条主义,对已有的精神疾病划分极不赞同。他专注于分析人类的负面情绪,以富有创造力的理念治疗相关疾病。
斯托尔的著作有:《荣格》(Jung)、《弗洛伊德》(Freud)、《丘吉尔的黑狗》(Churchill's Black Dog)、《人格的完整性》(The Integrity of the Personality)、《人类的破坏性》(Human Destructiveness)、《创作的原动力》(The Dynami...
安东尼·斯托尔(Anthony Storr),英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作家;牛津大学研究员;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皇家精神科医学院和皇家文学学会的资深会员。
斯托尔的研究领域涉及从性欲错乱症到人类的侵略性、从人类对于孤独的需求到创造的冲动等诸多方面。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同时深受荣格影响,但他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坚决拒绝职业中的教条主义,对已有的精神疾病划分极不赞同。他专注于分析人类的负面情绪,以富有创造力的理念治疗相关疾病。
斯托尔的著作有:《荣格》(Jung)、《弗洛伊德》(Freud)、《丘吉尔的黑狗》(Churchill's Black Dog)、《人格的完整性》(The Integrity of the Personality)、《人类的破坏性》(Human Destructiveness)、《创作的原动力》(The Dynamics of Creation)、《音乐与心灵》(Music and Mind)、《精神治疗的艺术》(The art of psychotherapy)以及《泥足》(Feet of Clay)。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一个导致儿童缺乏安全感和过分顺从的常见的亲子互动模式。即使是一个没有被拒绝唾弃、没有被以任何方式恶意对待过的孩子,长大之后可能仍会觉得父母对她的爱是有条件的。这类儿童相信,父母对他的持续的爱以及他得到的安全感并不取决于他真实的自我,而是取决于父母对他的要求。造成孩子这种想法的父母通常都非常关心孩子的幸福,但为孩子制定的“良好”行为的标准却高得不合情理,以致让孩子认为自己的本能冲动和自发反应都是错的。当这种现象变得极其严重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完全认同父母的虚假自我,而真实的自我却被彻底地压抑了。在不那么严重的情形下,孩子会在人前表现出虚假的自我,而真实的自我在独处时才会出现。这也是有的人特别需要独处的原因之一。 如果孩子确定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持续不断的,就会培养出一种内在的自我价值感,但是,那些表现出顺从行为的小孩显然产生不了这种自我价值感。任何人都可以拥有这种重要的感觉——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独立个体。无论这种信心的养成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父母给孩子的爱的质量确实起着助长或妨碍的作用。 如果孩子们觉得必须顺从地部分否定或抑制自己的真性情,那么,为了维护自尊,他们势必会一直依赖外在的事物。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之后会觉得,如果想保留任何自我价值感,就必须获得成功、成为优秀的人,或者得到每个人的认可。这必然会使他在面对人人都会遇到的人生逆境时变得特别脆弱,这些逆境包括考试时遭遇失败、求职时竞争不过别人、被爱人抛弃、求爱被拒、经历丧亲之痛或遭受其他任何形式的损失。这些不愉快的事件会使我们所有人处于短暂的满心怨恨或情绪低落之中,有时候甚至是既怨恨又低落,但对那些几乎没有内在自尊的人而言,这些挫折可能就是将他们一脚踢入严重抑郁深渊的毁灭性打击。 那些在遭遇否定、失败或损失时就严重抑郁到表现出明显“病态”的人,似乎缺乏任何可以在他们...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0页 -
在为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 Edward Elgar)撰写的传记中杰罗尔德・诺斯罗普・穆尔( Jerrold Northrop Moo)这样写道: 这位艺术家我们一样,为内心各种矛盾的欲望所折磨。但是,与我们不同的是,他把每一种欲望都变成了服务于自己艺术的一个元素。然后,他又试图把所有元素综合起来形成种风格。 这个综过程取得成功标志就是一种一人人都明了的风格出现了 按照这种观点,风格就是把人格各部分均衡地黏合在一起的水泥,是促进整合的关键元素。正如科胡特所言,这种关键元素正是精神分析师们想通过共情与理解帮助患者获得的东西不过,有天赋的人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章 追求一致性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孤独"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孤独"的人也喜欢 · · · · · ·
孤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1 条 )

如果你未曾真的孤独过,恐怕这样的人生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从《孤独:回归自我》谈孤独的价值

以前的同学情谊,都只会停留在以前,毕业以后大家之间的家庭、认知、经历等等不同都让彼此拉开了巨大的差距——无意义社交

你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孤僻+孤独的喜剧天才

> 更多书评 71篇
论坛 · · · · · ·
【 周国平微课】孤独是生命最好的礼物,因为灵魂只... | 来自人生无聊才读书 | 2016-06-18 14:31:56 | |
无删节全译本新版图书在此 | 来自人生无聊才读书 | 2016-05-03 15:45:58 | |
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孤独的价值》(转载) | 来自一花一木 | 7 回应 | 2015-01-21 16:31:1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8.0分 658人读过
-
Ballantine Books (1989)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3)7.9分 94人读过
-
HarperCollins (1997)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自我】冰山之下千百种孤独,哪儿那么多废话 (小马过河)
- 关于孤独 (Spheniscidae)
- 买不到 (k友之家)
- 孤独 (WWVVV)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5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孤独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圆圆 2023-11-22 09:57:21 湖北
孤独的创造性的人们,势必忍受孤独,因为他人庸俗的言论往往是一种侵害,天马行空的幻想,对真理求索的天真,在世人那里都成了被取笑诘难的理由,只能使卡夫卡、康德、牛顿、维根斯坦根这样的人离群索居,以求得一些真我的思考,弊病就是人类进化里遗留的社会化基因,长久处于这样状态下心灵面临崩溃,现代心理学常归因各类病症,何谓病症?人有绝对健康的身体与心灵吗?难道不是每一个肉体都是在妥协着,只要能维持正常生活,所有... 孤独的创造性的人们,势必忍受孤独,因为他人庸俗的言论往往是一种侵害,天马行空的幻想,对真理求索的天真,在世人那里都成了被取笑诘难的理由,只能使卡夫卡、康德、牛顿、维根斯坦根这样的人离群索居,以求得一些真我的思考,弊病就是人类进化里遗留的社会化基因,长久处于这样状态下心灵面临崩溃,现代心理学常归因各类病症,何谓病症?人有绝对健康的身体与心灵吗?难道不是每一个肉体都是在妥协着,只要能维持正常生活,所有人都是最低层度保持病着生活,对绝对健康的妄想就如荣格所言是“一生追求”却也总不会达到的,反而这些精神面临崩溃的人找到了另一个妥协的方式,就是在心灵崩溃之前树立天才发挥的区域,带着迷狂起舞。 (展开)
0 有用 周事事 2022-10-25 22:05:11 北京
孤独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每个人心里都有,但你们从来都不说。
0 有用 Solitary 2011-12-22 22:15:48
天才崇拜。
0 有用 晓文兄 2024-01-16 22:53:16 浙江
2024 No.4 有些深奥,草草的读完了。
21 有用 百香果 2017-01-19 21:41:32
如果能在生存的基础上享受孤独,那是多么幸福。但是,如果只是强调孤独的好处,那也许也看不到人的挣扎和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