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讲稿的书评 (16)

malingcat 2005-11-08 23:29:31

纳博科夫的“残酷”与“美感喜乐”

纳博科夫屡屡拿自己的“蝶类专家”身份说事儿,所以1970年冬天美西北大学为庆祝他的70大寿,特别选择蝴蝶作为特刊的装饰图案。纳博科夫表示理解:“蝴蝶是本书考虑最周全最感人的方面之一”,但他改不了臭脾气,还是针对其中的一幅蝴蝶照片发表了公开声明:“Nymphalidae只是它...  (展开)
砺剑阁主 2006-08-21 13:00:49

纳博科夫印象——读《文学讲稿》

1、 像纳博科夫一样读书 我对作家纳博科夫的了解十分有限,几乎没读过他的作品。之前只看过库布里克导演的据其原著改编的电影《洛丽塔》。在我的印象中,他应该是一位古灵精怪、个性张扬的艺术家,笔下的作品自然免不了有些惊世骇俗。 今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了主万译的《...  (展开)
信仰星星不发光 2014-12-29 21:50:16

细节狂魔纳博科夫:向人类的智慧发起猛烈的攻击

近日读完了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然后发现自己已然被圈至他的门下,抄录了许多书中的话语,并且将其奉之明堂。但这本书中的纳博科夫真正令我折服的不仅仅是那些目前对我来说有如金科玉律一般的话语,还有那份“向人类的智慧发起猛烈的攻击”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令我战栗,...  (展开)
辞镜 2012-08-01 12:02:14

读者和作家,怎样做到一流?——读《文学讲稿》序言《优秀读者和优秀作家》有感

《优秀读者和优秀作家》是美国小说家和文体家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一书中的序言。在这篇文章中,纳博科夫提出了优秀读者所具备的条件和优秀作家所应达到的要求。对于这些观点,我既有认同,也有一些异议和补充想法。我将在下文中进行浅显的分析讨论。 首先要谈一谈...  (展开)
disponible 2009-11-14 09:57:09

技巧是虚耗和浪费的专注力吗?

技巧和结构是才是一部文学作品的精要,至于什么伟大的思想全是瞎扯。 而不同的看法是,东方传统文学一直以为唯有对宇宙进程、道德风尚、个人感受的自然流露才是值得去探究的话题。 而有关技巧和雕琢,是一种对个体专注力的虚耗和浪费。 貌似很有冲突的两个观点,值得去辨识一下。  (展开)
邢东 2009-10-11 13:14:40

纳博科夫与红学家

“对一首诗或是一部小说,请不要追究它是否真实。我们不要自欺欺人。请记住,文学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如果有人不想干别的,偏偏要当开文学课的教授。” “拿《包法利夫人》来说吧:如果翻开小说只想到这是一部‘谴责资产阶级’的作品,那就太扫兴,...  (展开)
桑田巫 2011-11-23 23:20:29

名家文论

作为一家之言,纳博科夫的文学造诣可见一斑,当初只是略略翻下书末的跋,觉得说得很中肯,于是才特地找了来读。读罢觉得受益匪浅。 作者洋洋洒洒数万字,其实探讨了不过七部名著,篇篇脍炙人口,由于我不大喜欢简奥斯汀其人其文,以及《追忆似水年华》的浩繁巨大...  (展开)
阿震 2009-04-27 18:48:40

如果你还想读尤利西斯

推荐一下这本书吧。它就放在我的床头。 我喜欢这书的原因有二,一是它的作者纳博科夫是个小说家,同时也是昆虫学家和大学的文学课讲师的综合身份。作为一个很会写小说的人,他的作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而言,都可以笑傲俄罗斯文坛,“作家”这个行当的把戏自然比我们这些普...  (展开)
息羽听 2017-08-29 14:11:07

通往孤寂文豪的笔记铁道(一) ¬——我们应该忠于自己的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没人生来会写作,可是,写作的艺(审)术(美)基础肯定不在于技巧,那么这些笔记的意义何在? 学习写作,就像学习“呼吸”,这很奇怪,不可能学,这是一个自然的事情,是心里真的有这份热爱,或者说是召唤,一念,就是要写,甜蜜时想写,崩溃时也要写,发现了什么更要写,因为...  (展开)
左岸人生 2007-01-18 19:56:11

摸索文字下的喻示

那一次,我在天津图书大厦看到了这本书,那是我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流连在书柜前的收获,可惜,与她擦肩而过,没有买下来。我平时,就喜欢看书、买书,在常逛的书店中,我喜欢这里的书香气氛和浩瀚的读品。时间在这里过的真是很快,让人忘却了自身的烦恼和对未来的担忧。因为,...  (展开)
薛定谔的猫, 2016-05-05 11:07:54

问求

有没有人转手这本书,告知我号码,微信号~969249586,因为这本书绝版啦,买不到,不想去看复印版本的,谢谢大家!  (展开)
出离头陀 2011-05-09 13:19:02

评论的态度

评论的态度 把一篇说明文写的妙趣横生固然不易,把一篇文学评论写到惊心动魄想来更是为难。但纳博科夫做到了。 准确的说,这本书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文学评论,要说文学分析似乎来得更确切些。不妨想象:纳博科夫在教室里踱来踱去,一脸神秘的孩子气。突然,他伸出胖胖的手指,...  (展开)
Lola 2011-01-09 15:49:41

冗长的智者

在《文学讲稿》中,纳博科夫还是一如既往他絮絮叨叨的风格,长篇累牍地分解小说,这时便可以清晰地瞧见他在《洛丽塔》中叙述冗长故事神经质般的模样。但不管怎样,他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透彻见解还是让我钦佩。 在讲解《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章节,他解释了书信体式的写作如何...  (展开)
2008-06-16 22:17:42

昆虫学家……

那天瞄了一下变形记的部分 大概在作为昆虫学家的纳博科夫的角度上,卡夫卡的描述是很有问题的,比方说昆虫都没眼睛之类。我在一开始读到那一段的时候恍然间有读昆虫记、蜘蛛画地图那种书的错觉。 我不得不承认纳博科夫看得比我细。从昆虫的外形到行为动作他都了解得很清楚,一...  (展开)
虚光 2005-10-04 14:49:58

学习用新的方式解读文学

去年我曾经找遍整个网上网下,包括二手书店,都没能买到这本书;得知今年三联书店再版,一到货马上抢购了一本(决不外借)。 这本书的封套上有一句广告词:大师讲授大师,天才解读天才。 纳博科夫这位俄罗斯裔美国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究竟如何,我不清楚。但这本书对...  (展开)

订阅文学讲稿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