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本书读到最后竟有这么一种感觉,感觉读到的是现实版的克苏鲁,这些远比人类古老的生物一直在等待着、沉睡者,直到人类踏入他们的领地,将它们带入自己的细胞中,将它们唤醒。热带雨林就像《图夫航行记中》的生物播种舰,我们在侵入它的一刻,它就已经启动了生物防御系统。
如果出现在华盛顿的是埃博拉—雷斯顿三个姐姐的任何一个,得死多少人?想想就不寒而栗。这些古老又顽强的病毒一直在雨林深处等着人类,它们就像地球的免疫系统,某天也许真的会将人类一波带走。
竟然是科幻小说。。。我一直当成纪实科普文在看啊T T
和《极度恐慌》一样恐怖
小说开头描写高危病毒的部分相当的精彩
写的很好,画面感很强,就像在看电影一样
病例初现始,病者性大变。 转医爆血亡,接洽护染亡。 转医接者医,染却得幸活。 此疫得军重,上始关注疫。 初男孩感染,得菌马尔堡。 专家出马查,始研初毒株。 始得菌危害,军方愈重视。 南希女豪杰,毅决研此毒。 虽已为人母,仍投入研中。 夫杰瑞亦研,投此研菌里。 研时南遇险,宇服手割破。 在菌境中险,幸无大事矣。 研猴剖之看,毒菌各异变。 前有三分种,后又出第四。 病菌各有变,致命更甚重。 南希毅继研,军方亦派员。 彼得民间研,克拉总挥指。 彼与托马现,雷斯顿病毒。 猴舍出问题,病菌大扩散。 处理研究猴,又排研者迁。 猴尸之切片,病毒危甚矣。 后转山谷中,罗宾等一众。 探病之源头,又转思艾滋。 再道埃博拉,皆致命之毒。 人间高危带,思毒存之意。
我心理素质不好.嗯= =
本来是想给四星的,但想了想还是给了三星,一是我觉得“舌尖体”这种写法用多了就是神烦(更别提舌尖和这书的内容是绝对的两极,写法引发这种联想实在毁人生),二是……阅读过程中经常被翻译噎到出戏= =
题材很好,但是写的实在是一般,翻译也不能让人满意。
翻译减星。
看的翻译版电子书,那叫一个纠结,字句不通之处太多,但也了解到埃博拉病毒的可怕,联想到最近看的美剧Strain.
烂翻译
埃博拉。 其实非典癌症艾滋一点也不恐怖真的。
介绍了四种埃博拉的发现过程及症状,作为科普是很好的。
小时候就记得伊波拉病毒极其恐怖,至少这书把伊波拉的恐怖十分还原
外国人写的通俗悬疑小说能到这样的味,很不错了。病毒的危机一直是幕后的,近乎偶然的,这个时代,除了艾滋病。
最后一句话真恐怖,而且还成为现实了。
我对病毒的认知不是从SARS,而是是从眼镜蛇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开始的。
令人惊心动魄的病毒研究,想想埃博拉扎伊尔患者的惨状,若在小的时候我一定会带着噩梦入睡,那时候的《卡桑德拉大桥》,已经让我彻夜难眠,丝状病毒比鼠疫还可怕得多,来如风去无影的埃博拉到现在还占据着病毒榜的前列,激烈的免疫反应直接让自己和宿主短时间同归于尽,真很奇怪这样的毁灭方式。去年的埃博拉肆虐也是造成很多医务人员殉职,不过后果似乎好于预期,也很幸运最后瘟疫莫名其妙消失,读了这本书才更加感受到这些医生护士和研究者们非常令人尊敬!
> 高危地带
9 有用 Luinrandr老刚 2014-08-08 17:08:53
这本书读到最后竟有这么一种感觉,感觉读到的是现实版的克苏鲁,这些远比人类古老的生物一直在等待着、沉睡者,直到人类踏入他们的领地,将它们带入自己的细胞中,将它们唤醒。热带雨林就像《图夫航行记中》的生物播种舰,我们在侵入它的一刻,它就已经启动了生物防御系统。
6 有用 多多里 2015-03-06 23:28:34
如果出现在华盛顿的是埃博拉—雷斯顿三个姐姐的任何一个,得死多少人?想想就不寒而栗。这些古老又顽强的病毒一直在雨林深处等着人类,它们就像地球的免疫系统,某天也许真的会将人类一波带走。
3 有用 十七岁在逃 2015-07-09 11:28:59
竟然是科幻小说。。。我一直当成纪实科普文在看啊T T
1 有用 柳月珩 2014-08-02 22:29:30
和《极度恐慌》一样恐怖
1 有用 玄麟 2013-03-17 16:37:32
小说开头描写高危病毒的部分相当的精彩
0 有用 铲铲 2017-02-05 06:23:52
写的很好,画面感很强,就像在看电影一样
2 有用 清雅戒奢 2024-10-02 12:09:55 安徽
病例初现始,病者性大变。 转医爆血亡,接洽护染亡。 转医接者医,染却得幸活。 此疫得军重,上始关注疫。 初男孩感染,得菌马尔堡。 专家出马查,始研初毒株。 始得菌危害,军方愈重视。 南希女豪杰,毅决研此毒。 虽已为人母,仍投入研中。 夫杰瑞亦研,投此研菌里。 研时南遇险,宇服手割破。 在菌境中险,幸无大事矣。 研猴剖之看,毒菌各异变。 前有三分种,后又出第四。 病菌各有变,致命更甚重。 南希毅继研,军方亦派员。 彼得民间研,克拉总挥指。 彼与托马现,雷斯顿病毒。 猴舍出问题,病菌大扩散。 处理研究猴,又排研者迁。 猴尸之切片,病毒危甚矣。 后转山谷中,罗宾等一众。 探病之源头,又转思艾滋。 再道埃博拉,皆致命之毒。 人间高危带,思毒存之意。
0 有用 菀 2009-01-21 15:14:39
我心理素质不好.嗯= =
1 有用 Ecthelion 2014-08-08 07:12:36
本来是想给四星的,但想了想还是给了三星,一是我觉得“舌尖体”这种写法用多了就是神烦(更别提舌尖和这书的内容是绝对的两极,写法引发这种联想实在毁人生),二是……阅读过程中经常被翻译噎到出戏= =
0 有用 hanmengpku 2016-02-24 19:49:13
题材很好,但是写的实在是一般,翻译也不能让人满意。
0 有用 快哉风 2016-03-22 11:07:34
翻译减星。
0 有用 Wingsu 2014-08-26 14:34:56
看的翻译版电子书,那叫一个纠结,字句不通之处太多,但也了解到埃博拉病毒的可怕,联想到最近看的美剧Strain.
0 有用 亘 2012-09-04 04:55:58
烂翻译
0 有用 Letitia@not 2008-12-27 23:48:00
埃博拉。 其实非典癌症艾滋一点也不恐怖真的。
0 有用 Maize. 2014-10-13 09:01:16
介绍了四种埃博拉的发现过程及症状,作为科普是很好的。
0 有用 疯狂撒蛋喵 2014-10-24 09:40:13
小时候就记得伊波拉病毒极其恐怖,至少这书把伊波拉的恐怖十分还原
0 有用 忏聒 2011-05-19 09:07:34
外国人写的通俗悬疑小说能到这样的味,很不错了。病毒的危机一直是幕后的,近乎偶然的,这个时代,除了艾滋病。
0 有用 遂初 2014-08-10 23:22:06
最后一句话真恐怖,而且还成为现实了。
0 有用 乔鲁克 2020-02-08 10:56:17
我对病毒的认知不是从SARS,而是是从眼镜蛇病毒和埃博拉病毒开始的。
0 有用 自由的心 2016-02-11 15:23:08
令人惊心动魄的病毒研究,想想埃博拉扎伊尔患者的惨状,若在小的时候我一定会带着噩梦入睡,那时候的《卡桑德拉大桥》,已经让我彻夜难眠,丝状病毒比鼠疫还可怕得多,来如风去无影的埃博拉到现在还占据着病毒榜的前列,激烈的免疫反应直接让自己和宿主短时间同归于尽,真很奇怪这样的毁灭方式。去年的埃博拉肆虐也是造成很多医务人员殉职,不过后果似乎好于预期,也很幸运最后瘟疫莫名其妙消失,读了这本书才更加感受到这些医生护士和研究者们非常令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