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意匠的书评 (22)

MISS Alice 2007-02-14 10:04:44

考研必备

看到前面的评论都是说这个书的不好 我觉得有些不敢苟同 如此一本好书怎么能这样评论他呢? 要知道这本书不论是建筑学子还是规划学子向往崇拜的一本书啊 许多考研的兄弟姐妹为了这本书可是淘心掏肝的找啊 在网络书籍还没普及的时候 这样一本书即使是不打折也是被人抢到空 还好现...  (展开)
2016-09-29 19:22:03

意匠存亡

这是一本看一眼就确信它会成为不朽经典的书。一般的古建书籍给人的感觉就是——啊,它们很美好,可是已经过去了。这本书却试图告诉你,千年大国的建筑之脉还活着,时代没有抛弃它。 现代主义的框架体系有什么稀奇的呢?中国木构框架体系已经演变了几千年了。 ...  (展开)
牛小花 2010-02-25 11:16:39

如饮好茶,回味无穷

看到豆瓣上很多友人的评价,几乎都说此乃考研必备之书,我了解此书也是在考研时期,无奈,那是自己反而心浮气躁,不能静心阅读,走马观花的看过,对立面插图倒是赞口不绝,我买的是当时的最新版,包装之精美价位,图片印刷很清晰,让人看着就很舒坦。 作者论述的方式...  (展开)
層云 2013-12-24 22:26:47

一个建筑师难得的思考,1980s的高度

首先,值得敬佩的是一位建筑师写建筑史,或者应该称之为建筑文化史,能了解之多、理解之深,实属罕见。在我们周边徘徊了太多不知中国传统建筑原理之辈,奉别子为家宗,“数典忘祖”之属比比皆是。 回头一想,建筑本就是一种实践,“营造”一名便是动词组成。假使中国...  (展开)
浮生杂志 2021-12-14 14:34:02

建筑是现代艺术吗?风水是封建糟粕吗?

企图寻找我们居住文化的源头,我拜读了李允鉌老师的《华夏意匠》,洋洋洒洒阐述了东西方建筑实属两种体系并不可以一种思维去理解另一种体系,扬我国之建筑文化之自信。虽然学到许多,但直觉告诉我,书中有些地方解释地并不究竟。我们不能忘记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我们已经和传...  (展开)
char 2013-05-19 14:29:30

建筑的弹性

Flexibility therefore represents the set of all unsuitable solutions to a problem. --《建筑学教程》 建筑的弹性有时会纳入建筑师们的考虑范围,因为部分专用建筑的利用率不高,便开始思考在平时能不能也挪作他用。宗教庙堂是经常可以发挥此类作用的,巴厘岛的宗教场所...  (展开)
小夭Daniela 2015-08-18 19:35:39

从设计层面分析古建筑

不同于一般的历史书,从设计层面展开,平面组织立面构成,结构选择,以及多种不同建筑类型分析古建筑。引经据典,同时配以生动图集,解释古建筑的每一处构件。身为建筑系学生,为之前去看古建时的不知深深愧疚。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轴线,但这样层层渗透的方式更为生动理性。 同...  (展开)
铅笔 2006-12-23 02:08:28

评论华夏意匠

用现代的思维分析古建 和别的历史书口味不同~ 天大这个版本 只是把以前的繁体转了简体出版 图片不大好  (展开)
桃子精 2014-08-18 18:25:39

透彻讲述中国古建设计原则~

在国内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写中国建筑史的书籍里面,这本书估计能排进前十去。倒不是因为作者有多么有名,至少在华工读书的时候,学校里面也很少提起有李老先生这号人物。不过书嘛,是好的东西就会传下来,尤其是这种经过实践检验的书,到目前为止有30年左右了吧,还在市面上...  (展开)
char 2013-08-09 17:24:19

礼制与意匠

如今国内的城市规划向政治看齐,遍地的大马路和空荡的广场。大而无当的,模棱两可的,花里胡哨的所谓设计比比皆是。然而建筑不只是无感情的堆砌,不只是各种各样的历史“风格”,我们若只把精力集中在“哥特”,“古典主义”,“都铎”,“拜占庭”等等外观上,便只是个抄书人...  (展开)
Barton 2024-11-19 13:21:37

听《华夏意匠》

一看书名,没看懂。看了介绍才知道这是一本讲中国建筑的书。感觉应该是以前的对门老王会喜欢的书。听了解读者的介绍,知道在西方,尤其是西方建筑学界,一本比较有名的关于西方建筑史的书,这本书里面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的建筑,长久以来,没什么变化,所以,中国的建筑没有...  (展开)
微蓝微澜 2023-12-28 10:08:08

经典就是即使成书了很多年以后仍不过时

故宫近年来成了新顶流。曾有人惋惜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拿走了故宫最珍贵的藏品。但故宫建筑本身其实就是最大最珍贵的藏品。即使完全不做功课,完全不听讲解,到故宫仅仅只看建筑就能带给人足够的震撼。这是因为故宫是“某一时代整个社会倾全力去建造的有代表性的重大建筑物,必然...  (展开)
Arch-student 2022-07-04 09:02:37

中国建筑的施工时间比起西方建筑快得多。

中国建筑的施工时间比起西方建筑快得多。虽然西方石结构的巨大单体建筑在工作量上比中国单体建筑大得多,但是,即使工作量相同,中国建筑施工起来也较为方便容易,主要原因是中国建筑的规模是由量的积累而来,分布的广,工作面大,可以同时进行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工作。同时由...  (展开)
昙花一现 2019-06-29 12:11:52

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以木制结构为主?

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以木制结构为主? 《华夏意匠》对于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以木制结构为主?而西方国家以砖石结构为主? 首先反驳了3个原因。 资源决定论,也就是认为中国多木而少石。中国不是每个地方多木材的,有的地方实际上木少而石多。比如修建阿房宫,大量木材来自四川和...  (展开)
海边的砍柴人 2017-06-06 16:13:57

初读,膜拜

对于中国建筑的设计理论从宏观到微观做了深入的刨析,并且横向的比较了中国建筑设计理论与现代建筑理论,提出了思考与问题。 粗读一边看来,作者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思路,有更多的问题他还没有解决,只是这个思考的过程就已经展现的极为动人。 虽然很多人说了这本书存在的许多...  (展开)
菲菲 2017-05-05 15:27:17

博大非精深,但是了解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中外建筑的差异足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一名爱好建筑但是并未受过系统培训的工程师,在豆瓣读书上看到评分很高的《华夏意匠》此书,甚为心动,在京东图书“满200减100”的活动促销中,毅然将此书拿下。 买来此书后,发觉本书从原版繁体翻译成简体过来的,开篇的较多文言术语读起来较为晦涩,磕磕绊绊翻阅了二十几...  (展开)
子一 2010-08-14 20:12:08

说点“非”意匠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这本书我很喜欢,也很有意思。 因教书需要,拿来再看了一遍,以往的喜悦多少不在了许多。 总的来讲,书算大部头,有450页,洋洋洒洒,但我要说: “扯淡”+“糨糊” 1.自己的东西也只停留在表面臆想,缺少有力的论据。 2.全篇以马克思主义等为基础,而远离...  (展开)
驿马 2009-07-24 17:38:32

虽有偏颇,但是仍是一本跨时代的巨著

和国内的著名建筑师不同, 海外的建筑师门也没有那种宏大叙事的爱好, 而是愿意以科学的分析,写出自己的观点。 对国内传统建筑文化的探讨, 这是一本可以超越,但是无法逾越的书, 虽然里面的部分观点难以苟同, 但是在那个年代,能进行如此深入的思考, 并作出成体系的论著,...  (展开)
老 六 2008-05-28 22:50:46

述而作

最近正好又在重温这本书,比起那些述而不作的,客观得有点平淡的建筑史书要好多了。 每次读都收益匪浅,当然你得用心才行。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2条)

订阅华夏意匠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