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意匠的书评 (22)

一个建筑师难得的思考,1980s的高度
首先,值得敬佩的是一位建筑师写建筑史,或者应该称之为建筑文化史,能了解之多、理解之深,实属罕见。在我们周边徘徊了太多不知中国传统建筑原理之辈,奉别子为家宗,“数典忘祖”之属比比皆是。 回头一想,建筑本就是一种实践,“营造”一名便是动词组成。假使中国...
(展开)

建筑是现代艺术吗?风水是封建糟粕吗?
企图寻找我们居住文化的源头,我拜读了李允鉌老师的《华夏意匠》,洋洋洒洒阐述了东西方建筑实属两种体系并不可以一种思维去理解另一种体系,扬我国之建筑文化之自信。虽然学到许多,但直觉告诉我,书中有些地方解释地并不究竟。我们不能忘记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我们已经和传...
(展开)

从设计层面分析古建筑
不同于一般的历史书,从设计层面展开,平面组织立面构成,结构选择,以及多种不同建筑类型分析古建筑。引经据典,同时配以生动图集,解释古建筑的每一处构件。身为建筑系学生,为之前去看古建时的不知深深愧疚。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轴线,但这样层层渗透的方式更为生动理性。 同...
(展开)

透彻讲述中国古建设计原则~
在国内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写中国建筑史的书籍里面,这本书估计能排进前十去。倒不是因为作者有多么有名,至少在华工读书的时候,学校里面也很少提起有李老先生这号人物。不过书嘛,是好的东西就会传下来,尤其是这种经过实践检验的书,到目前为止有30年左右了吧,还在市面上...
(展开)

经典就是即使成书了很多年以后仍不过时
故宫近年来成了新顶流。曾有人惋惜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拿走了故宫最珍贵的藏品。但故宫建筑本身其实就是最大最珍贵的藏品。即使完全不做功课,完全不听讲解,到故宫仅仅只看建筑就能带给人足够的震撼。这是因为故宫是“某一时代整个社会倾全力去建造的有代表性的重大建筑物,必然...
(展开)

中国建筑的施工时间比起西方建筑快得多。
中国建筑的施工时间比起西方建筑快得多。虽然西方石结构的巨大单体建筑在工作量上比中国单体建筑大得多,但是,即使工作量相同,中国建筑施工起来也较为方便容易,主要原因是中国建筑的规模是由量的积累而来,分布的广,工作面大,可以同时进行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工作。同时由...
(展开)

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以木制结构为主?
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以木制结构为主? 《华夏意匠》对于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以木制结构为主?而西方国家以砖石结构为主? 首先反驳了3个原因。 资源决定论,也就是认为中国多木而少石。中国不是每个地方多木材的,有的地方实际上木少而石多。比如修建阿房宫,大量木材来自四川和...
(展开)

博大非精深,但是了解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中外建筑的差异足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一名爱好建筑但是并未受过系统培训的工程师,在豆瓣读书上看到评分很高的《华夏意匠》此书,甚为心动,在京东图书“满200减100”的活动促销中,毅然将此书拿下。 买来此书后,发觉本书从原版繁体翻译成简体过来的,开篇的较多文言术语读起来较为晦涩,磕磕绊绊翻阅了二十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