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的孤儿》的原文摘录

  • 「最近社會上正流行著一種『寧為瓦全,不為玉碎』的謬論,你知道嗎?」 當時臺灣也和日本國內一樣,嚴厲執行「經濟統制」制度,但在臺灣的「統制」名義下,卻巧妙地強化「保護日人」的政策,所有統制機關的重要官吏和高級職員都是日本人,而且大多數是老官僚,一時真有養老院之觀。   最近聽說他們要把臺灣人逐漸遣送到南洋去,並且把日本人移民到衛生設施已具規模的臺灣來,在這種情況下,不是「皇民派」的臺灣人便不能抬頭了。這就是所謂「瓦全論」的觀點,其實那正是面臨滅亡的民族悲劇! (查看原文)
    风细细™ 2012-07-28 11:07:22
    —— 引自章节:重逢
  • 太明到中國大陸去的時候,行前曾在爺爺的墳前焚香祝禱,祈求爺爺保佑他成為埋骨於江南的第一人;但他的意志不夠堅強,不久便要重回故土了。 (查看原文)
    风细细™ 2012-07-28 11:11:49
    —— 引自章节:幽禁
  • ……只知道「現象」,而不知道真正的「現實」。一般民眾姑且不論,連自命為知識分子的人,幾乎也百分之九十有這種趨勢。現在在街道演說的青年,又何嘗不是一樣?他們都口口聲聲高喊著抗戰,但對於兩國的軍備卻絕口不提,他們都認為戰爭就可以解決一切。 (查看原文)
    风细细™ 2012-07-28 11:14:14
    —— 引自章节:狂飆
  • 張認為中國自從東北失陷以後,外來的壓力一天比一天增加,使人預感到最後關頭必然有一天會來臨。這種趨勢促使人們瘋狂地學習日語,這絕不能單純地把它看作一時的現象,所以有心人士正為此而憂慮。日語學校的學生中,甚至有人自嘲地說:「中國遲早逃不出滅亡的厄運,為了將來的飯碗問題,不如趁早學一些日語。」這話聽起來多麼使人痛心!不過,自然並非人人如此,也有人是為了日本文化界的翻譯作品數量很多,學了一種日語,便可以閱讀世界各國的文獻,因此才學習日語的;還有一部份激進分子,卻是為了備戰而學習日語。 (查看原文)
    风细细™ 2012-07-28 11:15:53
    —— 引自章节:狂歡之夜
  • 第二天,一個可怕的變故發生在太明的身邊:他突然接到一個命令,要他參加海軍作戰。當時臺灣青年一批批地被徵去當壯丁或軍伕,太明事前雖然早已預料到這樣的事,但當他看到那命令的時候,全身不由得戰慄起來,內心複雜的激動,再也無法平靜下去。他儘量裝著鎮定的態度,走到母親的房裡,並且竭力避免用刺激的語調,把事情的經過告訴母親。 (查看原文)
    风细细™ 2012-07-28 11:20:10
    —— 引自章节:強徵
  • 他們雖然沒有知識和學問,卻有和鄉土發生密切關係的生活方式,而且那與生俱來的生活感情中,便具有不為名利、宣傳所誘惑的健全氣質。他們唯其因為與鄉土共生死,所以決不致為他人所動搖。反之,那些游移騎牆的「皇民派」,卻非常容易動搖,因為他們易為物慾所動,他們是無根的浮萍 (查看原文)
    NuevaDóttir 2012-09-20 18:40:34
    —— 引自章节:重逢
  • “胡君,你的迷梦醒了吗?”詹挪揄着。“你的脑袋受中庸之道的支配。但你不知道中庸之道是如何使人卑屈,有一天你知道的时期就会到来的。” (查看原文)
    2014-02-10 03:20:37
    —— 引自章节:(16)无可救药的人们
  • 阿玉的泪是糊涂的泪,但那是一个但愿活下去的人从切实之心所流出来的眼泪。而比较起来,太明觉得自己太过于理想论的。 (查看原文)
    2014-02-10 03:31:31
    —— 引自章节:(17)阿玉的悲哀
  • 曾所说他自己的近况,对太明而言一切都令他感到吃惊和新发现。他现在是中国某大学的教授,以宽阔的眼界,洞察新时代的动向。 这对于局限在狭小的天地未接触过杰出人物的太明而言,曾看来,是仰之弥高的人物。 太明对大陆的梦想,如今就要实现了。已经没有什么会阻挡他的去路。只等他去坚决实践。“现在正是脱离这狭小的天地的时机啦!”   太明在心里这样说着。 (查看原文)
    2014-02-10 03:35:56
    —— 引自章节:(21)大陆的呼声
  • 凡是社会上流行的新运动她都举双手共鸣,她率先主张。但她自己却不实践。她自己不能实践的事,却能不在乎的说,太明觉得不可思议,而她自己却不觉得矛盾。 在那一个多月的病床生活中,他面对着一个问题:那便是妻子现在的这种生活,做丈夫的究竟是否可容许呢? “我对于已经成为过去了的封建观念,还无法拭切的残留着,这妨碍了理解新事物吗?”   他这样的想着。以过去的事物为标准来判断,对于新时代的事物,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难免带着防御或抗衡的态度而不抱好感。新事物,当然要用新道德律、文化感来理解,他这样想着。于是淑春那看来奇矫的行动,其实是新事物产生前,也就是在社会进化的过程中一个无法避免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说来淑春也是一个牺牲者。他这样的想着,感觉有一点能谅解淑春了。 “妻是妻,我是我自己。应恢复因结婚而忘掉的自己。” (查看原文)
    2014-02-10 04:20:10
    —— 引自章节:(26)相克
  • 如今在街头的演说也是一样的情形,嘴巴喊着必须抗战,但对两国的军备一言不提。 为了小忿而拔剑不聪明。没有胜算的把握绝对不要站出来。 太明对于这种紧迫的情势虽然切实地感觉到,但却不直视其现实背后的事物,而是做着适宜于自己的解释,从其解释中找出生活的平衡以过着平常日子。但是危机从意外的角度,涌到了他这旁观者的身上了。 (查看原文)
    2014-02-10 04:49:31
    —— 引自章节:(28)风暴之前
  • 太明是一个内向性的,然而对自己岂不是虚伪的吗?他没有克服现实的勇气,深深反省自己的人。这样的个性,这与其说成为他行动力的源泉,不如说束缚其行动,使他把所想的事十分之一都做不到的,一个非常保守的人。他到日本留学,然后又去大陆......他的行动看来似乎颇有作为,但其行动的骨子里又有什么呢? (查看原文)
    2014-02-19 20:34:10
    —— 引自章节:(47)牺牲
  • 农历正月,一位保正请太明和久子去吃饭,席问端出一碗清炖鸡,久子竟在太明的身边轻声地说那是“野蛮”;可是等她一沾上口,却又连称好吃,狼吞虎咽地吃个不停。这其实并不是她自身的什么优越感,而只是一种无知的骄傲;她那种民族的智慧,使她见了菜肴的外形便讥为“野蛮”,不料结果又被美味所屈服,而且并不以为自己矛盾。她见了美味的东西,那种餮饕忘形的丑态,正足以表示她无非是极普通的女性而已。 (查看原文)
    全都是风 2014-03-03 12:54:27
    —— 引自第31页
  • 彭秀才逃避现实,太明的祖父超越现实。而胡文卿则习惯于跟现实交手。太名仰慕阿公那种超越现实的心情,但又不得不为现实而疲于奔命。他是凭着年轻人的锐气和对未来的梦想。但是,仔细想来,有事觉得连这些也觉得未免毫无意义。太明反而羡慕阿公那种超越现实的心境。 (查看原文)
    考玛 2014-05-15 23:24:27
    —— 引自章节:亚细亚的孤儿
  • 可惜你还青涩,从学校的书本所学到的知识,还不能了解现实的社会,世间如果都那么简单,人生就不必吃苦了。 尽管她本身有优越感,仍然由于无知而显示出其自大自满。 战争中的大量杀人,以国家名目被合理化、英雄行为化了。一切的矛盾,从国家中怀胎而生。历史以国家的前提而歪曲,教科书把国家的存在正当化,不过是为了拥护其权利的宣传文罢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过程,总之,是其一贯的宣传过程而已。由于这种教育,人人习惯于国家生活,这又成为因袭再成为制度。制度把人纳入一个模型。不愿被纳入其铸型者,被成为异端者。 我的看法,不是赤色的或黑色的,而只是把当然的事,当然的思考,把事实从事实来观察而已。对于事实有认清的勇气,这至少是知识分子应该采取的态度。 他想认真的生活,然而对自己岂不是虚伪的么?他没有克服现实的勇气,只是一切都妥协。他高等工业学校毕业,以台湾人来说是受了高等教育,究竟这有什么用?他觉得自己简直跟蝼蚁之辈一样,是个软弱无力而没有用的人,对弟弟的死应感到惭愧!太明是一个内向性的深深反省自己的人。这样的个性,与其说成为他动力的源泉,不如说束缚其行动,使他把所想的事十分之一都做不到的,一个非常保守的人。他到日本留学,然后又去大陆——他的行动看来似乎颇有作为,但其行动的骨子里又有什么呢? 头家是大哥,大哥是贼头。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4-09-16 12:55:25
    —— 引自第56页
  • 上海,居住中國人、歐美人、日本人,大家雜然而居,形成不調和的調和。他也到共同租界徘徊,那裡聳立著抹煞人性的金權主義的怪物般高層築物壓風景,而在那大樓之間,人與車的激流狂奔著。那激流的壯觀,從路的這邊要過街到對面都像冒死似的。他下了決心才穿越過馬路,跳入對面的先施公司。而那裡又是人的一切慾望的坩堝。那人工享樂氣份,使人置身於其間一會兒彷彿會感到頭痛似的。太明為了尋找清新的空氣而上去那屋頂層,那裡在暗淡的光線下充滿了年輕男女,他們悄悄私語著,目光銳利的風塵女郎尋求著嫖客東跑西跑,也有人在太明面前拉到客便消失不見了。永安公司和大世界也都跟先施公司一樣,這些地方只使人的靈魂麻痺,沒有使人的靈魂安詳之物。 (查看原文)
    Clarissa 2015-04-09 00:58:16
    —— 引自第1323页
  • 不過,太明則有另一種看法,他認為皇民化運動,的確是打擊台灣人脊梁骨的政策,表面上看來,台灣人也許會因此而去勢,但是事實上並未如此,因為中了這種政策之毒的,僅是一小部分因名利而眼睛看不清的台灣人,其他大多數的台灣人,尤其是在農民之間,依然保持著未受毒害的健全精神。他們雖然沒有知識沒有學問,但有得自於大地的生活,由此而產生的生活感情,具有不為名利或空宣傳所動搖的健全心理。他們與大地緊密相連,所以絕對不動搖。相比之下,有中間性格的皇民派容易動搖。這是因為他們由肉體的感覺而動的緣故,那是無根的浮萍,看來其浮力雖大,其實不然,稍微有一點風就會被流走。 (查看原文)
    Clarissa 2015-04-09 00:59:12
    —— 引自第2491页
  • 在太明的心目中,久子是美好無比的,對於他,久子正如「羽衣舞」中所見的,是一位白璧無瑕的理想女性,是一位絕對的理想女性 ,簡直可以和天上的仙女相比擬。可是,久子卻認為本省人連澡都不洗,太明恐怕也從來沒有洗過澡;又太明原來不吃大蒜的,但她有時卻有意無意地說太明有大蒜臭。而且動輒批評本省人,雖然不一定懷著惡意,但她內心的優 越感,卻在不知不覺間表露無遺。這樣的事是時常可以遇到的。例如農曆正月,一位保正請 太明和久子去吃飯,席間端出一碗清燉雞,久子竟在太明的耳邊輕聲地說那是「野蠻」;可是等她一沾上口,卻又連稱好吃,狼呑虎嚥地吃個不停。這其實並不是她自身的什麼優越感,而只是一種無知的驕傲;她那種民族的智慧,使她見了菜餚的外形便譏為「野蠻」,不料結果又被美味所屈服,而且並不以為自己矛盾。她見了美味的東西,那種餮饕忘形的醜態,正足以表示她無非是極普通的女性而已。這一切,太明並非不知道,但久子的這種缺點,非但沒有減少太明對她的思慕,反而使他的戀情日見增長。 (查看原文)
    一块红布 2020-05-06 01:18:21
  • 「我們無論到什麼地方,別人都不會信任我們。」曾把複雜的環境向太明解釋道:「命中註定我們是畸形兒,我們自身並沒有什麼罪惡,卻要遭受這種待遇是很不公平的。可是還有什麼辦法?我們必須用實際行勤來證明自己不是天生的『庶子』,我們為建設中國而犧牲的熱情,並不落人之後啊!」 (查看原文)
    一块红布 2020-05-06 02:10:19
  • 江南春色正濃的某日,太明帶了兩三個女學生去遊明孝陵,因為是星期天,所以女學生都 和平日不同,打扮得非常漂亮。太明在這樣風和日麗的季節,能和那些溫文可愛的女學生相處在一起,使他感到非常滿足與自豪。這些未來的母性,都具有溫柔賢淑的天性,她們從太明那裡吸收他的思想和學識,使太明覺得無限地愉快。她們不久便將變成具有教養的女性,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幫助建設新中國。太明想到這裡,認為當教員的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查看原文)
    一块红布 2020-05-06 03: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