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grations and Cultures》的原文摘录

  • 生活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普遍比较成功,虽然他们在那里遭受到广的视和零星的暴力袭击。另一方面,当时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还是非常穷。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情况就是如此。20世纪末,就亚洲华人圈而言,中国大陆地区的人均收入只有中国人均收入的一半,甚至不到新加坡人均收入的17。从世界范围看,中国这个世界上曾经最富有的国家度成为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查看原文)
    时间错落差。 2022-02-09 18:13:10
    —— 引自章节:5 海外华人
  • 历史不能被美化来体现不同群体和不同文化之间的“接纳”和“相互尊重”。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有不那么值得尊重的部分。不论对于个体还是群体来说,尊重都是赢得的,而不是发给入场的每个人的纪念奖。相互尊重不可能是由第三方开具的处方,因为到底什么值得尊重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或者为个人所接受的社会价值观。而“同等的尊重”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因为如果每个事物都受到同等的尊重,那么尊重这个词将失去其原始的含义。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4 13:25:36
  • 鉴于往往是更加穷困和没有技能的人才会移民,显而易见他们中的许多人会在国外从事低技术水平的工作,而且回国时他们也没有获得更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作为永久定居者还是作为旅居者生活在国外,那些出门时就已经决定返乡的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理由主动适应外面的社会,虽然他们有足够的动机和雄心努力工作存下钱来改善家庭生活。移居工业发达的西北欧的希腊人的处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移民们愿意从事任何报酬不错的工作,并不考虑晋升的空间或职业培训。何况多数移民的教育水平都很低,因而无法充分利用所在国家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而且这些移民都乐于长时间加班加点,因此无法剩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升自我。有些移民在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业流程中学习了一些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在希腊本土的需求量非常低,因为希腊的大部分工业还是低技术水平的工业。很多返乡者不愿意在希腊的手工业行业工作,因为他们在这里挣的工资只有在国外挣的工资的一半左右……返乡者通常愿意从事个体经营,或者他们能够稍稍用上自己在外学到的技能的职业。同样,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这些返乡者常常很轻易就恢复本土劳动力所习惯的轻松的工作方式。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4 13:18:00
    —— 引自章节:1 移民的文化
  • 对于想要摆脱贫困的人来说,更好的房子和更高的生活标准这种轻微的改变并不是小事。一项研究发现,巴基斯坦返乡移民存款的22%用在了购买或建造房子上,而在泰国返乡移民中这个比例是60%。孟加拉国移民将6%的存款用于启动一个小生意。斯里兰卡移民花在这件事上的钱占到了他们总存款的23%。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4 13:18:00
    —— 引自章节:1 移民的文化
  • 一些少数中间人是非洲人,比如尼日利亚的伊博人;一些是中东人,比如黎巴嫩人和亚美尼亚人;一些是不同种族的亚洲人,比如海外华人和海外印度人;最广为人知的少数中间人是犹太人,包括欧洲人和中东人。从文化角度讲,这些人在语言、饮食、音乐和社会习俗方面各不相同。仅仅在文化被狭义地定义为工作技能、工作习惯,以及从事少数中间人这个行业所需的坚毅的时候,这些不同的人群才会显示出共同点。他们共同拥有的是一种特定的“人工成本”,这种特性被经济学家称为经济活动中的经验和知识。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4 13:46:17
    —— 引自章节:1 移民的文化
  • 在群体关系中常常出现的摩擦如果发生在少数中间人身上,就会变成极端的敌意。“大屠杀”这个词常常被用来指代在历史的不同阶段针对欧洲的犹太人进行的群众暴动和暴行。然而,同样的报复性恐怖事件也发生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少数中间人身上。尼日利亚的伊博人、奥斯曼帝国的亚美尼亚人、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和东南亚的华人都曾经遭受这样非人的折磨。举一个令人震惊的当代例子,在斯里兰卡大街上一个被随意选中的泰米尔人被从公交车上拖拽下来,浇上汽油,被一个僧伽罗暴徒点着。当她痛苦地死去时,人们却围着现场跳舞拍手。在1966年尼日利亚的种族冲突中,数以万计的伊博人被暴徒不分良莠地杀害。回到1895年,土耳其暴徒屠杀了大量亚美尼亚人。其间3 000多男人、女人和儿童逃到一个大教堂里避难,而暴徒用30桶汽油点燃了教堂,将所有人活活烧死在教堂里。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4 13:46:17
    —— 引自章节:1 移民的文化
  • 这些地方不能产生本地中间人的原因千差万别,可能仅仅是这种职业不能吸引本地人,然而更多是因为本地人无法长期和从事这种职业的人进行竞争。以阿根廷为例,本地阿根廷店主发现,自己的生意在与犹太移民的竞争中每况愈下。因为这些犹太移民提供更低的价格,而且让原来只能付现金的客人使用信用赊账。照搬这些犹太人的做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微薄的利润空间下,这种经营需要精打细算,还需要忍受在艰难的生活水平下生存,直到有足够的客户资源能用数量来弥补单价上的损失。允许信用赊账同样需要精明的判断,比如赊给谁、什么时候赊、赊多少、赊账的条件是什么。在这里,经验是不可替代的。同样不可替代的还有根据观察和交往得来的对当地每个人的了解。在这个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领域里,有着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经验的少数中间人很明显有很多优势。在这个行业里,精明的理解、辛勤的工作、加班加点和不可避免的风险都是常态。对于那些漫不经心的人来说,破产并不遥远。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4 13:46:17
    —— 引自章节:1 移民的文化
  • 同样的规律能够在生活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海外华人身上被观察到。这些海外华人和远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人们遵循着同样的职业路径。他们不但从事零售商和当铺老板等传统的中间人行当,还经销工厂主生产的产品,小到服装大到电脑。海外华人是最大的少数中间人群体,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有3 600万,是犹太人总人口的两倍还多。在本书的第5章中我们将会看到,海外华人在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商业起步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们在那些地区发挥的经济作用比犹太人在欧洲和西半球的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要大得多。 海外华人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0%左右,但是在历史上,这些占少数的海外华人拥有和经营这些国家大部分商业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些企业的多数都是中等规模,而且是家庭经营的。海外华人垄断大企业的情况也不少见,甚至有些跨国巨头也是家族经营的。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4 13:46:17
    —— 引自章节:1 移民的文化
  • 其他的少数中间人也曾经垄断世界上一个特定地区的商业,比如东非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奥斯曼帝国的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尼日利亚的伊博人、美国黑人区的韩国人和很多国家的黎巴嫩人。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垄断性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这些历史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了,而且很多人被集体驱逐了。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4 13:46:17
    —— 引自章节:1 移民的文化
  • 德国人艰苦工作、缜密、坚持不懈的能力在德国、美洲殖民地、沙皇俄国、洪都拉斯、澳大利亚、巴西、爱尔兰、阿根廷和巴拉圭广为人知。和这种工作热情相对立的是他们对政治的漠然态度。这种政治上的冷漠在德国本国以及之前的德国城邦和君主国都很常见,在海外的德国社区也是如此。和这种政治上的冷漠共存的是对权威的顺从,这种顺从可能表达为各种不同的形式。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8 09:56:46
    —— 引自章节:总结
  • 德国人对于教育的尊重同样是延续了几个世纪的现象。德国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先驱,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如此。德国移民将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优先事件,哪怕他们所在国家、生活在他们周围的人都没有接受过教育且对教育漠不关心。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8 09:56:46
    —— 引自章节:总结
  • 德国历史上被纳粹控制的十几年在生活于国内和移民海外的德国人心里都投下了长长的阴影。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希特勒的政权被埋在了地下,但是几十年之后这种阴影仍旧存在。纳粹的行为利用了德国文化的一些特点,包括对权威的遵从和对权力以及暴力的浪漫化。换言之,纳粹体现了与德国传统中更加文明的层面截然相反的一面。比如,德国人在波罗的海和捷克斯洛伐克宣扬的历史性的包容世界主义,在巴西和美国所持的反对奴隶制的立场,在西半球和美洲原住民和平相处,在澳大利亚为世居澳大利亚人提供慈善,在希特勒时代之前广泛接纳犹太人且与之通婚。然而,纳粹时代德国种族主义的狂热与德国人的上述所有行为背道而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德国人对其他群体的偏见和歧视并非不存在,但是和其他欧洲人相比,德国人在这方面绝对是温和的而不是强烈的。从这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8 09:56:46
    —— 引自章节:总结
  • 从长远的历史来看,很少有像德国那样能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如此多的地方、如此多的文化和经济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民族。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8 09:56:46
    —— 引自章节:总结
  • 通常,日本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小国家。事实上,其领土面积比英国还要大,不过比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要小。日本巨大的经济产量使得人们总会将它与一些大国做比较,实际上,日本的国土面积比相当多的欧洲国家都大,比如意大利和英国。在历史上,日本曾经在1895年打败中国,并在1905年打败俄国。这同样导致人们将其与大国进行规模比较。 不谈领土面积,只从人口角度看,日本的人口虽然不到美国人口的一半,更是无法与中国或印度的人口相比,但其仍是世界排名第七的人口大国。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比整个拉丁美洲都多,也比整个非洲大陆多。另一方面,日本比看上去要更小。这个国家山地丘陵广布,因此适于耕种的土地少之又少。日本发展现代工业经济所需的自然资源也很匮乏,比如铁矿石、煤炭、石油、铜、铅和锌都需要进口。贫乏至此的自然资源仍然需要养活这个世界上人口密集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8 10:08:03
    —— 引自章节:日本
  • 日本适于耕种的土地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分布得很分散,往往分布在狭窄的河谷、山区的盆地,或者沿着海岸展开。因此,日本人从古至今的聚居地都呈现出一种散块状分布的特色。甚至在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之后,日本境内的地域界线还是泾渭分明的,主要由自然地理屏障而定。这些屏障在历史上就曾是将这个国家分裂成许多部分的地界。日本的河流通常只有很短的河段能通航,因此无法将各个地域连接起来。不过,海洋成为日本主要的水路交通渠道。这意味着虽然内陆地区无法联系,但沿海地区是能够彼此沟通的。另外,在日本,即便是最内陆的地区,距离海岸也不超过70英里。但是在现代交通发展起来之前的几个世纪里,那段距离仍是难以逾越的。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8 10:08:03
    —— 引自章节:日本
  • 在这种心态下,日本人内心不断涌起一种证明自己的渴望,渴望替代并最终压倒西方,确立自己的民族身份以及称霸世界。到了20世纪早期,日本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个极端民族主义国家。日本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充满敌意,表现出尖锐和好战的一面,而日本国民对内则狂热地效忠于天皇。日本人通常将这些特质看作自己对根植于内心的自卑感的过度补偿,这种补偿多少带着一些自我防御之感。那些在明治时代移民美国的日本人并没有在这种狂热与盲从的环境下成长,而日裔美国人所写的批判日本天皇崇拜现象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材料在日本是被禁的。到了1912—1926年的大正时代,这种民族与种族的傲慢和狂热主义在日本空前盛行。这一时期移民巴西的日本人深深地被这种心态影响,这便是带来他们那令人哭笑不得、无奈难解的结局的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些日本人还在巴西的港口里执着地等待“得胜归来”的日本军队,殊不知他们的祖国日本已经支离破碎,只能在一片废墟中挣扎。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8 10:08:03
    —— 引自章节:日本
  • 日本这个民族的一些突出而持久的特质似乎反映了他们身处的环境和历史的具体状况。日本可耕种的土地数量稀少且土质不佳,耕种和灌溉条件也不尽如人意。如果你明白一个民族需要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种出足够养活自己的粮食,就很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拥有耐心严谨工作的强悍能力。他们赖以生存的大规模灌溉系统需要某个地区的人们的全力合作,个人利益和追求都要让位给公众权益。日本人贫乏的物资和勉力维生的窘境让他们培育出一种依赖于极少资源而谋生的能力,并且要时刻为可能到来的意外灾害储备好物资。日本人常会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地震、台风和火山喷发,这些都映射在日本人的禁欲主义和坚忍不拔的特质中。日本人在面对战争和其他国家的敌对等种种严酷考验时,无不体现出他们的这些特质。 (查看原文)
    刚度分配法则 2022-03-08 10:08:03
    —— 引自章节: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