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二十講》的原文摘录

  • p16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代又一代王朝的更替,一座有一座的宫殿建造,多少座蜀山的树木被砍光,到清代重建被大火烧毁的太和殿时,连大殿中心6根最重要的柱子都找不到这么粗的整根木料了,值得用细木料拼合成6根具有象征意义的蟠龙金柱。用细木加铁箍拼合成柱子,在技术上应该算是一个进步,但被用在这座最重要的大殿中心部位却说明了当时木材资源已经匮乏到了何等程度,更意味着自然生态的破坏。 p20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p40 间是指房屋的宽度,两根立柱中间算一间,间数越多,面宽越大。架是指房屋的深度,架数越多,房屋越深。 p41 午门城台下正面有三个门洞,左右城台各有一门称为掖门。 太和门不是宫城之门而是一组建筑群体的大门,因此它没有采用城楼门的形式,用的是宫殿式大门。 上面是重檐歇山式屋顶,这是在屋顶中仅次于重檐庑殿顶的等级。 p44 太和殿是中国留存的古建筑中,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屋顶最高的一座大殿。 p46 天上的五官的中官居于中间,而中官又分为三垣,即上垣太殿,中垣紫薇,下垣天市,这中垣紫薇自然又处于中官之中,成了宇宙中最中心的位置,为天地居住之地。地上的帝王既然自称为天之子,这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也应该称为紫微宫。汉朝皇帝在都城长安的未央宫即别称为紫微宫。明、清两朝把皇帝居住的宫城禁地称为紫禁城自然是事出有据了。 在紫禁城,几乎所有的宫殿屋顶都用黄色琉璃瓦。 p49 这些砖也靠运河北运,朝廷一度规定,凡运粮船只经过产砖地,必须装载一定数量的转才能放行。 p99 如栏杆望柱头上有的是狮子,有的却是盛满杨桃、橘子、佛手、菠萝等的水果盘。 p100 在陈家祠堂东西厢房的门窗上专门用了刻花玻璃做装饰。蓝色的玻璃,白色的刻画。 p101 陈家祠堂外墙上的大幅砖雕。-关中民俗博物院砖雕 p116 天津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 藏传佛教... (查看原文)
    马明6304 2赞 2013-03-31 21:11:36
    —— 引自第342页
  • 相传在东汉永平七年(64),汉明帝遣吏赴西域求法,当他们陪同天竺高僧驮着佛经、佛像回到洛阳时,先是住在当时专门接待外国来客的鸿胪寺,第二年才另建住所。因高僧为西方来客,所以仍以寺相称,因负佛经、佛像来中国的是白马,因而定名为“白马寺”,这应该是中国第一座佛寺建筑,从此以后,原来作为中国官署的名称“寺”,逐渐便成为佛教建筑的专称了。同时,由于佛教的迅速传播,一时专门的佛寺还很少。不少官吏、富商将自己的住宅献出来当作寺院,被称为“舍宅为寺”。在这种四合院式的建筑里,前厅成了供奉佛像的佛殿,后堂作为学习佛经的经堂,厢房、后院成了僧人居住生活用房。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给佛教提供了活动的场所,满足了佛事活动的基本要求,于是这种合院式建筑群组便成了中国佛寺的基本形式。 (查看原文)
    芒果街15号 2赞 2017-08-28 10:56:14
    —— 引自第104页
  • 如果说西方古代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个体建筑所表现的宏伟与壮丽上,那么中国古建筑艺术则主要表现在建筑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博大与壮观。 (查看原文)
    lydia 1赞 2012-08-26 21:57:22
    —— 引自第33页
  • 前朝三大殿共处的工字形大台基,其南北之长为232米,东西宽130米,二者之比为9:5。 按阴阳之说,单数为阳,阳数为九属最高,五居中,所以古代常以九和五象征帝王之数,称“九五之尊”。 在这座重要的台基上采用此数,应当说不是设计者的无意巧合。 (查看原文)
    爱吃肉的胖兔子 1赞 2020-03-07 16:20:41
    —— 引自章节:第三讲从四合院到紫禁城
  • 宋朝皇陵的制度与前代不同,规定每朝皇帝死后才能开始建陵,而且必须在7个月内完工下葬。所以尽管皇陵本身的形制还是以陵台为中心,四围有陵墙,四面有门,南门外设神道,道旁立石人、石兽,最前面也立双阙门,但是在规模上比唐朝皇陵要小得多。 (查看原文)
    Camille_sea 1赞 2021-01-11 10:53:33
    —— 引自章节:第四讲从兵马俑到清陵
  • 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建筑的优点之一是能防御地震。山西应县一座佛宫寺内的释迦塔高达67.3米,除底层的砖墙与房屋的瓦以外,全部由木材筑成,这是我国境内留存下来最古老和最高的一座木结构佛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在这几百年中,木塔经受过多次地震的袭击,但依旧巍然屹立,充分显示了木结构建筑抗震的能力。 木结构建筑有点之二就是从采伐到施工都较便利。……意大利弗洛伦萨的主教堂1420年动工兴建,经过11年与1431年才完成了教堂的穹顶,接着在穹顶上又加建一座采光亭,到1470年才最后完工。而建于同时期的中国明代紫荆城,王宫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大小共近千幢,面积达16万平方米,1407年开始建造,1420年即全部完工,只花了13年。19世纪初为纪念拿破仑击溃奥俄联军在法国巴黎兴建的凯旋门,仅仅是一座石造门也花费了近30年的时间。 (查看原文)
    谷啦啦 2012-12-19 19:37:47
    —— 引自第3页
  • 所謂補色是指凡二種色光混合疊加成為白光,二種顏色調和在一起成為灰黑色,這兩種色光或者顏色即成為互補色,例如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 (查看原文)
    千船 2015-09-20 21:16:14
    —— 引自第289页
  • 都城的祭祠建筑设在城外,城南墙外建有圆形祭坛,称“南郊”或“圜丘”,是祭天的场所。北城墙外建有方形祭坛,称“北郊”或“方丘”,为专祭地的场所。在东、西城墙之外分别建有祭日、月的方坛。城外除了有祭坛外,还在城的东北专门建有离宫区。这里原为一片沼泽地,在建设都城时,开辟为人工湖泊,在湖中堆筑琼岛,周围建造殿堂馆所,成为城外的一处风景地,就是现在的北海和中南海一带。 (查看原文)
    上海锁钥 2015-10-21 17:06:07
    —— 引自第19页
  • 第三讲 从四合院到紫禁城 中国古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因此与西方建筑相比,建筑个体的平面多为简单的矩形,单纯而规整,形体也并不高大。 宫殿、寺庙、园林、住宅各类建筑不同的功能上的需求,不靠单体建筑的平面和体形,而是依靠它们所组成的不同群体来适应和满足。 如果说西方古代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个体建筑所表现的宏伟与壮丽上,那么中国古建筑艺术则主要表现在建筑群体所表现出来的。 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的组合采取的是由单幢房屋围合成的院落形式。 由房屋四面围合成院,即四合院。其中规模最大形态最复杂的四合院群体就是紫禁城。 天安门:皇城门 午门:宫城门 乾清门:后宫门 从历代皇宫建筑群的规划可以看到,帝王处理政务的殿堂总在宫城的前面,称为前朝;生活起居部分放在后面,称为后寝或后这种合乎实际功能需要的前朝后寝的布局成了历代皇宫的基本同明朝的紫禁城也是这样、在这里,属于前朝部分的主要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位于中轴线的前部,它们是呈帝在重大礼仪和节日召则廷文武百官,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不但有庞大的殿堂和广阔的庭院还要有做各项准备和作为储存设备的众多配殿与廊庑 后寝部分有处于中轴线上的乾清、交泰、坤宁三座宫,它们是皇帝、皇后生活起居和处理日常公务及举行内朝小礼仪的场所。三官的两边有供太后、太妃居住的西六宫;供皇妃居住的东六宫和供皇太子居住的东西六所;供宗教与祭祀用的一些殿堂,供皇帝休息、游乐的御花园以及大量服务性建筑也散布在后寝区里。 (查看原文)
    爱吃肉的胖兔子 2020-03-07 15:55:30
    —— 引自章节:第三讲从四合院到紫禁城
  • 一场地震震倒了钢筋混凝土的新大楼,却没有震倒老房屋,主要是因为中国古建筑采用的是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从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横向的梁,再在这些梁枋上铺设屋顶,所有房屋顶部的重量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过柱子传到地面,而在柱子之间的墙壁,不论它们用土、用砖、用石或者其他材料筑成、都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当遇到地震,房屋受到突然的、猛烈的冲击时,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之间都由榫卯联接,在结构上称为软性联接,富有韧性,不至于发生断裂,于是产生了“墙倒屋不塌”的现象。 (查看原文)
    Camille_sea 2021-01-07 10:52:14
    —— 引自章节:第一讲从“墙倒屋不塌”说起
  • 如果说西方古代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个体建筑所表现的宏伟与壮丽上,那么中国古建筑艺术则主要表现在建筑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博大与壮观。 (查看原文)
    Camille_sea 2021-01-10 17:14:33
    —— 引自章节:第三讲从四合院到紫禁城
  • 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所组成。地上的方位分作东、西、南、北、中五方;天上的星座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官,颜色分为青、黄、赤、白、黑五色声音分作宫、商、角、羽五音阶。同时还把五种元素与五方、五色、五音联系起来组成有规律的关系。例如天上五官的中官居于中间,而中官又分为三垣,即上垣太殿,中垣紫微,下垣天市,这中垣紫微自然又处于中官之中,成了宇宙中最中心的位置,为天帝居住之地。地上的帝王既然自称为天之子,这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也应该称为紫微宫。汉朝皇帝在都城长安的央宫即别称紫微宫。明、凊两朝把皇帝居住的宫城禁地称为紫禁城自然是事出有据了。五官除中官外,东官星座呈龙形,与五色中东方的青色相配称青龙;西官星座呈虎形,与西方的白色相配称白虎南官星座呈鸟形,与南方朱色相配称朱雀;北官星座呈龟形,与北方玄色(黑色)相配称玄武。所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成了天上四个方向星座的标记,也成为地上四个方位的象征,因而也成了人间的神兽。秦汉时期已经有了四神兽纹样的瓦当,成为当时用在宫殿上的特殊瓦当。唐朝长安的皇城和宋朝汴梁的宫城,它们的南门都称为朱雀门,北门都称为玄武门。明、清朝紫禁城的午门也称为“五风楼”,风本属鸟类,所以午门也是朱雀门,北面的宫门自然称玄武门。 (查看原文)
    Camille_sea 2021-01-10 21:13:22
    —— 引自章节:第三讲从四合院到紫禁城
  • 元朝大都就是按照古代王城的制度规划的,“左祖右社”把太庙和社稷坛分别放在都城的东西两边。明朝永乐年间改建北京时,将太庙和社稷坛移到皇城里紫禁城前的左右两边。 (查看原文)
    Camille_sea 2021-01-15 21:53:00
    —— 引自章节:第四讲从兵马俑到清陵
  • 佛教石窟 石窟是开凿在山崖壁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有学者研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炎热的很长,崖窟地处偏解,不但窟内冬温夏凉,而且环境幽静,适宜修行,同时修建石窟节约费用,又坚固耐用。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开门,三面开凿小龛,供僧人在龛内坐地修行:一种为支提窟,山洞面积较大,洞中后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会拜佛。 (查看原文)
    Camille_sea 2021-01-17 11:22:40
    —— 引自章节:第七讲佛教建筑与佛山
  • 塔是佛教专门的建筑。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活到80岁高,在传道的路上得重病死在树林中的吊床上。他的弟子将佛的体火化,烧出了许多晶莹带光泽的硬珠子,称为舍利。众弟子将这些舍利分别拿到各地去安奉,把舍利埋入地下,上面堆起一座圆形土堆,在印度梵文中称为“窣堵波"( Stupa),或称“浮图”,译成中文称塔婆”,以后就简称为塔。塔实际上是埋葬佛骨舍利的纪念物,它作为佛的象征,供信徒们顶礼膜拜。 (查看原文)
    Camille_sea 2021-01-25 13:25:24
    —— 引自章节:第八讲佛塔
  • 13世纪,由于成吉思汗的西征,大批波斯与阿拉伯人被迫迁入中国,使伊斯兰教在元朝进一步传到中国的内地,于是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城市、新疆、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陕西以及内地都陆续兴建了礼拜寺。据传说,元延祐二年(1315),成阳王奉敕重修陕西长安寺,奏请皇帝赐名“清真”,以表示称颂清净无污染的真主,从此,清真寺成了伊斯兰教礼拜寺在中国的通称。 (查看原文)
    Camille_sea 2021-01-25 15:55:01
    —— 引自章节:第九讲伊斯兰教与清真寺
  • 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所以在装饰艺术中大大促进了植物与几何纹的发展。 (查看原文)
    Camille_sea 2021-01-27 12:04:21
    —— 引自章节:第九讲伊斯兰教与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