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 M. Coetzee
出版社: Penguin (Non-Classics)
副标题: A Novel (King Penguin)
出版年: 1988-01-05
页数: 160 页
定价: USD 14.00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140096231
出版社: Penguin (Non-Classics)
副标题: A Novel (King Penguin)
出版年: 1988-01-05
页数: 160 页
定价: USD 14.00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140096231
Foe的创作者
· · · · · ·
-
J.M.库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J.M.库切:
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两度获得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现居澳大利亚。
王敬慧: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比较文学与翻译方向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澳研中心执行主任。主要从事后现代研究、后殖民研究、多元文化研究、文化翻译研究,是国内比较重要的库切研究,以及澳大利亚文学文化研究方向的学者。译有《后现代与大众文化》《J.M. 库切传》《纳尼亚世界的构建者》《人性记录》等书。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库切对作者特权的解构不仅体现在标题上,也体现在故事的叙述中。他的《福》将同一个故事从不同角度讲了很多遍,他要通过作品告诉读者,“‘小说的本质与创作过程’这个问题也可以被称作‘谁在写’的问题”[1]。赛义德注意到了东西方强势与弱势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斯皮瓦克将这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延展到了种族、阶级和性别——比如黑人、穷人和女性,他们都是被剥夺了话语权的群体。斯皮瓦克在《贱民能说话吗?》一文中用一个印度寡妇自焚殉夫的例子来说明贱民不能说话的一个事实。白人可以从白人所信奉的人权的角度,救下这位寡妇,但是这种拯救并不是该妇女所需要的;而当地文化保护主义者则从传统和习俗的角度,认定妇女是心甘情愿去殉夫的,他们同样也不能完全理解妇女的真实处境和心理。双方各自[155]占据对自己有利的话语位置言说,而殉夫的妇女却不能言说。主流话语与传统话语已经让她无话可说,而只有任凭别人代表她去说话。库切也有类似的思考,他要让“贱民”说话,所以库切要改变原来小说中没有女人的局面,在他的小说中给女人合法的位置。所以主人公不再是鲁滨逊·克鲁索,而是女子苏珊·巴顿,一个出去寻找丢失的女儿、经历坎坷的女人。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是男人的小说,其中没有任何女人的位置;而库切的《福》要给女人一个位置。苏珊·巴顿向作家福质问,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她曾经与鲁滨逊·克鲁索一样生活在岛屿上,为什么她要被变成没有实体的虚幻物质。她说:“请将我所失去的实体还给我,福先生,这就是我的恳求。”在这部小说中,苏珊·巴顿对作家福进行大胆的质疑。她认为自己的沉默与星期五的沉默是不同的:“星期五沉默是因为他不能说话,所以只好日复一日任凭他人肆意地塑造。我说他是食人生番,他就是食人生番;我说他是洗衣工,他就变成了洗衣工。星期五到底是怎样的人?你会说:他既不是食人生番也不是洗衣工,这些只不过是名称而已,并没有触及他的本质。他是一个真实...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4页 -
如果说有这么多的野兽与我做伴便足够了,那么我在岛上的生活应该是快乐的。但是已经习惯于人类语言的人又怎能仅仅满足于乌鸦的呱呱声、小鸟的啁啾声、海豹的吼声和风的呼啸声呢?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Foe"的人也喜欢 · · · · · ·
Foe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 条 )




【读品•仿事套环】李日税:苏珊•巴顿的手稿——对《福》的一种小说式解读
壹 我,丹尼尔•笛福。我就是你们要找的那个人。一个专听别人的忏悔却守口如瓶的牧师。由于我身上的这一品性,很多有故事的人,甚至会穿越整个英伦半岛来到我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在我面前卸下了那些压着他们晚上睡不着觉的包袱,带着心满意足的表情离开了。他们并不关...
(展开)

文学模块课的课程论文(看看到底是谁在胡言乱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寄摆之作的节选。在提交的前一个月老师让报题目,我:“对(库切的)文学&文学评论彻底失望了,可以写小说吗(描述对文学&文学评论失望的那种)?”老师:“可以,但是这样就不能评优秀论文了。”即使能评我也写不出来呀!但是还是没有写小说,下定决心得太晚了。所... (展开)

(后殖民)书写的形式伦理
《福》是一部十八世纪的小说,带有启蒙小说的大量特征。看过《新爱洛绮丝》的人很快就会发现这本书中难以抑制的论述欲和表达欲与卢梭、与教育都有着亲缘性。就算它实际上戏仿了《鲁宾逊漂流记》,试图置疑这部经典作品中的殖民主义倾向,但它依然处在18世纪的哲学与文学之中。 ...
(展开)
> 更多书评 3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8.1分 878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7)8.4分 737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3)7.9分 430人读过
-
Penguin (Non-Classics) (1988)7.8分 1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Robinson Crusoe形象的流转 (藤原琉璃君)
- 港台外(十一续) (湮没人群)
- 英国文学研究 (石独步∆)
- 【读品】2008第二辑(总第四十六辑)评论书目 (【读品】)
- J M ·Coetzee (xi as usual)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Foe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Penumbra 2021-05-10 11:57:20
「Auto-fiction」第四章非常有意思 Coetzee的authorship潜入Friday的意识中
2 有用 Erin居居 2017-06-11 20:46:33
Amazing...I need to reread the Chinese vers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work.
0 有用 衣冠杵杵 2022-07-02 12:12:27
星期五嘴中吐出的水流,好如梦似幻的结尾,一个无法说话的人终于有了可让人倾听的动静。
0 有用 Zoecosmos 2022-10-27 14:48:31 重庆
库切把女人带入了鲁滨逊和星期五的荒岛故事里。如果抛开后殖民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我觉得有点无聊。
0 有用 大闸蟹还很远 2020-01-31 11:29:03
早期库切的过渡之作,可以清晰地看见Michael K在星期五身后如同他的影子,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远远地跟着Susan。最后一章写Foe和Susan的几次交谈,两个互为悖反的人物在词语的空间里决斗,类似的场景在Master of Petersburg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主题方面,一个是关于书写的思考,后来库切自己大约也觉得太说教,干脆创造出Elizabeth Cost... 早期库切的过渡之作,可以清晰地看见Michael K在星期五身后如同他的影子,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远远地跟着Susan。最后一章写Foe和Susan的几次交谈,两个互为悖反的人物在词语的空间里决斗,类似的场景在Master of Petersburg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主题方面,一个是关于书写的思考,后来库切自己大约也觉得太说教,干脆创造出Elizabeth Costello。另一个是殖民的原罪和暴力,这里面符号化的暴力在Disgrace里终于变成赤裸的,直接的,不再给读者留有余地。库切作品中最核心的元素这本书里都有,只是组合略微生硬,读来如同窥见雕塑家打磨未全完成的作品,特别有意思。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