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貝聿銘是二十世紀最知名的建築師之一。他對形式和光線的敏感度使其建築作品在創新與審美兩方面尤其引人矚目。這本對話錄,詳述了貝聿銘對建築設計著迷之所在,以及他無可比擬的建築成就。本書呈現了貝聿銘建築生涯的各方面,包括中國都市和園林建築對他的影響、他在美國知名學府跟隨現代主義大師學習建築的經過,以及他一步步登上美國和世界建築成就高峰的歷程。
書中收錄了許多貝聿銘建築作品的照片、他手繪的草圖以及他歷年來的作品與獲獎紀錄。
中文版還附錄了貝氏建築事務所建築師林兵(本書譯者)對貝聿銘的訪談,深入探索貝聿銘的中國情懷。
作者簡介
蓋羅.馮.波姆 (Gero von Boehm)
德國新聞記者暨電視和電影製作人,曾製作過無數當代名人的紀錄片,貝聿銘就是其中之一。
譯者簡介
林兵
貝氏建築事務所建築師。
作者简介 · · · · · ·
贝聿铭,著名华人建筑师,1917年生于中国苏州狮子林贝家,为中国银行创始人贝祖怡之子。17岁赴美求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修习建筑。毕业后先是跟随美国知名的都市改造营建商齐肯多夫工作,之后于1955年创立了建筑事务所,建筑设计广及世界各国。著名作品包括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日本滋贺县的美秀(Miho)博物馆,法国罗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以及新近完成的德国历史博物馆等。贝聿铭目前全心投入中国大陆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工作。
译者简介:
林兵,生于上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及都市设计硕士。自1998年起任职于贝氏建筑事务所,曾经参加了包括苏州博物馆在内的多项国际工程建筑设计。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贝:齐肯多夫也许是最有想象力的开发商。当他请我为他工作时,我接受主要是想学一些房地产开发的经验,出乎意料的是,我从这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来美国之后,很少走出学术界,是齐肯多夫把我带入了一个新世界,我很感激他。他的想象力丰富,勇于尝试新事物、新思想。当然,其中的很多想法最终并未实现;那十年中,我做了很多设计,盖的却不多,但我从他那里学到的知识使我受益终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波:但这条成功之路崎岖坎坷,您和齐肯多夫先生在那之前必须克服种种的困难。 贝:是的,那项工程几乎无以为继。齐肯多夫邀请特纳(Turner) 施工公司和福勒(Fuller)施工公司估价。他们的预估都是每平方英尺18美元。当我们同时得到这两个估价时,我认为有些不妙,齐肯多夫也有同感。他约我共进午餐,并告诉我我们应该放弃这个专案。我们当时的谈话如今记忆犹新。他告诉我:“这类住宅专案我最多只能支付高于造价10%的工程款,而现在的预估几乎是造价的两倍。”我告诉他我很难过。他说:“我也不好受。我记得你告诉过我,可以用砖块建造低收入公寓,你当时说一个砌砖工人一天能砌800块砖,而今一个工人再加上帮手只能砌500块砖。当时我相信你说的,可是这种做法现在开来是不可行的,使用混凝土看来也不可行。”我答道:“您说得对,我很抱歉。”在午餐快结束时,他说:“可能我们已经走在时代的前面。”他当时并没有就此罢休。几星期后,他又回来找我:“年轻人,我想让你见一个人。我想买下他的公司,那是专门营造混凝土公路和桥梁的一家工业工程公司。我买下这家公司是因为他说他能建造你设计的那种建筑。”这就是齐肯多夫,他从不放弃。为了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他干脆撇开大工程公司,改而买下了自己的公司去做。建造了那个工程,最后的造价只有每平方英尺10.15美元。然而那也并不是最便宜的,我还是错了,最便宜的仍是砖结构。齐肯多夫的冒险精神对我来说特别重要,他极度重视设计理念,我很满意那种合作关系。因此,虽然报酬不高,但我为他工作了很多年。十年间我们联手以高质量、合理规划的低收入建筑取代了众多的劣等建筑。回首往事,我仍为这些工程感到由衷的自豪。 波:那是一种很好的训练。但您是否觉得时间上太长了些?同时也没有带来太多赞赏。我可以想象您身边许多自视为艺术家的同事们一定不同意你为齐肯多夫工作。 贝:您可能说对了。但我并不在乎,因为我深知这种训练...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與貝聿銘對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贝聿铭谈贝聿铭——一个德润百年的隐贵名门

“过于强调自己风格的建筑是一种对社会的不负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过于强调自己风格的建筑是一种对社会的不负责” 大师风范啊 近日,喜欢上了贝聿铭。。。 原来一直对他没有好感, 认为他一个华人,怎么不设计多点中国风格的建筑(恕我原来的肤浅) 直到看了《贝聿铭谈贝聿铭》后,比较深入了解他后, 才发现他才是我心目中真正意义的建筑师... (展开)
不能出书的话我以后再也不说了!


这个书是介绍贝聿铭的资料中最好的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文汇出版社 (2004)7.8分 60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與貝聿銘對話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汐兮 2013-01-18 12:02:10
连同另一本《贝聿铭谈贝聿铭》都看过,怎么说呢,始终觉得建筑师身上的那种气度、隐忍与文化深意,不是普普通通的生存路径下的产物。建筑师是我崇拜并憧憬的人生高度,是的,在我看来这已经不是一类人而是一种文化了。
0 有用 黄鱼脑袋 2013-03-31 19:03:38
非一般的华人
0 有用 阿苦啊 2020-01-20 09:55:18
贝老,高峰!绝对的高峰!翻不过去,我绕过去还不行吗?哈哈哈哈
0 有用 Simplicio 2025-05-06 21:26:23 北京
贝聿铭与德国纪录片制作人的对谈,主要看早年生活和附录与中译者对谈两大部分,童年在苏州,少年在上海,青年在美国的经历汲取融合东西文化之精髓,可拼凑出其设计思想的缘起和演进。言语中既有暮年岁月的积淀,又夹杂些许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始终不变的是从容不迫、娓娓道来的恬淡气质。围绕古典园林的论述亦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