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原文摘录

  • 对汉人来说,表意字和口说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他们看来,文字就是第二语言。 (查看原文)
    区区向往 14赞 2020-06-25 11:23:04
    —— 引自章节:第六章 文字表現語言第七章 音位學
  • “字母的暴虐不止于此:它会欺骗大众,影响语言……视觉形象有时会造成很恶劣的发音。这真是一种病理学的事实,我们在法语里往往可以 看到。”——对历史过程中字母与发音脱钩导致诡异拼写的吐槽) (查看原文)
    区区向往 14赞 2020-06-25 11:23:04
    —— 引自章节:第六章 文字表現語言第七章 音位學
  • 语言是一种以这些音响印象在心理上的对立为基础的系统,正如一幅挂毯是用各种颜色的线条在视觉上的对立构成的艺术品一样。对分析来说,重要的是这些对立的作用,而不是怎样获得这些颜色的过程。 (查看原文)
    区区向往 14赞 2020-06-25 11:23:04
    —— 引自章节:第六章 文字表現語言第七章 音位學
  • 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个词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与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 (查看原文)
    区区向往 14赞 2020-06-25 11:23:04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語言符號的性質
  • 象征的特点是:它永远不是完全任意的;它不是空洞的;它在所指与能指之间有一点自然联系的根基。 (查看原文)
    区区向往 14赞 2020-06-25 11:23:04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語言符號的性質
  •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制度……任何社会制度都有两个基本的特征:它是命令性的,又是一般性的;它是强加于人的,它要扩展到任何场合——当然吗,有一定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查看原文)
    区区向往 14赞 2020-06-25 11:23:04
  • “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历时语言学,相反的,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受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 (查看原文)
    区区向往 14赞 2020-06-25 11:23:04
    —— 引自章节:第三章 靜態語言學和演化語言學
  • 这一切明显的结果是:文字遮掩住了语言的面貌,文字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假装。我们从法语oiseau“鸟”这个词的正字法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这里,口说的词waso中没有一个音是以它固定的符号表示的,这可连那语言的一点影子都没有了。 另一个结果是:文字越是不表示它所应该表现的语言,人们把它当做基础的倾向就越是增强⋯⋯要使oi能念成wa,它本身必须独立存在。那实际上是wa写成了oi。为了解释这种怪现象,人们还说,那是o和i的一种例外发音。这又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因为它意味着语言依附于书写的形式。这无异是说,人们可以容许有某种违反文字的东西,好像书写的符号就是规范。 ⋯⋯这种虚构甚至可以表现在语法规则方面,例如法语的h。法语有些词的开头原因不带送气,但是为了纪念它们的拉丁语形式,却添上了一个h:例如homme(从前是ome),因为拉丁语的形式是homo。但是另外有些来自日耳曼语的词,其中h确实是发音的,如hache,hareng,honte等等⋯⋯在那时期,“送气的h之前不能有连读和省音”这条规则是正确的。但是到现在,这个公式已经失去了意义;送气的h已不再存在,这个名称不再指音,只不过表示在它的面前不能有连读或省音而已。于是这就成了一种循环论,h只不过是一种来自文字的虚构的东西。 (查看原文)
    岚枫十字 4回复 13赞 2012-03-17 00:14:09
    —— 引自第56页
  • 在词里,重要的不是声音本身,而是使这个词区别于其他一切词的声音上的区别,因为带有意义的也正是这些差别。" 有想哭的冲动,不带这样的。这本书首次翻中,可以说是难以咀嚼的。这里的词就想到人了,想到了生命。人的区别不正是其自身的个性吗。 (查看原文)
    Obsidian 4赞 2017-10-25 15:27:24
    —— 引自第164页
  • 文字只是真实界的形拟,而不是真实界本身。 (查看原文)
    Daphné 4赞 2024-05-14 10:21:53
    —— 引自章节:中译本绪言
  • 语言中凡属历时的,都只是由于言语。一切变化都是在言语中萌芽的。任何变化,在普遍使用之前,无不由若干个人最先发出。……………………这是一个言语的事实。这个形式一再重复,为社会所接受,就变成了语言的事实。但不是任何的言语创新都能同样成功,只要它们还是个人的,我们就没有考虑的必要,因为我们研究的是语言。只有等到它们为集体所接受,才进入了我们的观察范围。 (查看原文)
    桴游 3赞 2014-03-09 22:26:44
    —— 引自第141页
  • 总之,语言不是许多已经预先划定、只需要研究它们的意义和安排的符号,而是一团模模糊糊的浑然之物,只有依靠注意和习惯才能找出一个个的要素。单位没有任何特别的声音性质,我们可能给它下的唯一定义是:在语链中排除前后的要素,作为某一概念的能指的一段音响。 (查看原文)
    桴游 2赞 2014-03-09 22:31:39
    —— 引自第147页
  • 但是说语言中的一切都是消极的,那只有把所指和能指分开来考虑才是对的:如果我们从符号的整体去考察,就会看到在它的秩序里有某种积极的东西。语言系统是一系列声音差别和一些列观念差别的结合,但是把一定数目的音响符号和同样多的思想片段相配合就会产生一个价值系统,在每个符号里构成声音要素和心理要素间的有效联系的正是这个系统。所指和能指分开来考虑虽然都是纯粹是表示差别的和消极的,但它们的结合却是积极的事实;这甚至是语言唯一可能有的一类事实,因为语言制度的特性正是要维持这两类差别的平行。 (查看原文)
    桴游 2赞 2014-03-21 18:49:03
    —— 引自第167页
  • 我们所说的“文学语言”不仅指文学作品的语言,而且在更一般地意义上指各种为整个共同体服务的、经过培植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语言。任由它自由发展,语言只会成为一些互不侵犯的方言,结果导致无限的分裂。但是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交际日益频繁,他们会通过某种默契选出一种现存的方言使成为与整个民族有关一切事物的传达工具。所选的动机是各种各样的:有时选中文化最先进的地区的方言,有时选中政治领导权和中央政权所在地的方言,有时是一个宫廷把它的语言强加于整个民族。一旦被提升为正式的和共同的语言,那享有特权的方言就很少能保持原来的面貌。在它里面会掺杂一些其他地区的方言成分,使它变得越来越混杂,但不致因此完全失去它的特性。 (查看原文)
    有樾 2赞 2016-06-18 22:09:33
    —— 引自章节:其它
  • 语言的扩张和内聚都要依靠交际。它起作用的方式有两种。有时是消极的,每当创新在某地出现的时候,它立即加以扑灭,防止语言分裂为方言。有时是积极的,它接受和传播创新,促成语言的统一。交际的第二种形式证明我们用波浪这个词来表示方言事实的地理界限不无道理;等语特征线就像洪水的涨退所达到的边缘。 (查看原文)
    有樾 2赞 2016-06-18 22:09:33
    —— 引自章节:其它
  • 文学言是凌驾于流俗语言即自然语言之上的,而且要服从于另外的一些生存条件。它一经形成,一般就相当稳定,而且有保持不变的倾向。 (查看原文)
    𓆡𓆝𓆟𓆜𓆞𓆝𓆟𓆜𓆞 2赞 2020-12-07 21:00:19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概述
  • 语言的能指...在实质上不是声音的,而是无形的——不是由它的物质,而是由它的音响形象和其他任何音响形象的差别构成的。 (查看原文)
    桴游 1赞 2014-03-21 18:47:08
    —— 引自第165页
  • 在民族统一体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应该过问的就是语言。语言的证据比其他任何证据都更重要。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赞 2014-12-03 17:26:42
    —— 引自第312页
  • 决定一个词的发音的,不是它的正字法,而是它的历史 (查看原文)
    有樾 1赞 2016-06-12 10:17:28
    —— 引自章节:写法和发音发生龃龉的后果
  • 首先,下棋的状态与语言的状态相当。棋子的各自价值是由它们在棋盘上的位置决定的,同样,在语言里,每项要素都由于它同其他各项要素对立才能有它的价值。 其次,系统永远只是暂时的,会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诚然,价值还首先决定于不变的规约,即下棋的规则。这种规则在开始下棋之前已经存在,而且在下每一着棋之后还继续存在。语言也有这种一经承认就永远存在的规则,那就是符号学的永恒的原则。 最后,要从一个平衡过渡到另一个平衡,或者用我们的术语说,从一个共时态过渡到另一个共时态,只消把一个棋子移动一下就够了,不会发生什么倾箱倒箧的大骚动。在这里,历时事实及其全部细节可以得到对照。事实上: (a)我们每下一着棋只移动一个棋子;同样,在语言里受变化影响的只有一些孤立的要素。 (b)尽管这样,每着棋都会对整个系统有所反响,下棋的人不可能准确地预见到这效果的界限。由此引起的价值上的变化,有的是零,有的很严重,有的具有中等的重要性,各视情况而不同。一着棋可能使整盘棋局发生剧变,甚至对暂时没有关系的棋子也有影响。我们刚才看到,对语言来说,情况也恰好一样。 (c)一个棋子的移动跟前后的平衡是绝对不同的两回事。所起的变化不属于这两个状态中的任何一个;可是只有状态是重要的。 在一盘棋里,任何一个局面都具有从它以前的局面摆脱出来的独特性,至于这局面要通过什么途径达到,那完全是无足轻重的。旁观全局的人并不比在紧要关头跑来观战的好奇者多占一点便宜。要描写某一局面,完全用不着回想十秒前刚发生过什么。这一切都同样适用于语言,更能表明历时态和共时态之间的根本区别。言语从来就是只依靠一种语言状态进行工作的,介于各状态间的变化,在有关的状态中没有任何地位。 只有一点是没法比拟的:下棋的人有意移动棋子,使它对整个系统发生影响,而语言却不会有什么预谋,它的棋子是自发地偶然地移动的——或者毋宁说,起变化的。…… (查看原文)
    有樾 1赞 2016-06-14 10:41:26
    —— 引自章节:语言的共时态与历时态(下棋比喻)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