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的笔记(62)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野次馬 (千載相逢猶旦暮。)

    【存檔。】 禘下段注云: 昭穆固有定。曷為審諦而定之也。禘必羣廟之主皆合食。恐有如夏父弗忌之逆祀亂昭穆也者。則順祀之也。天子諸矦之禮,兄弟或相為後,諸父諸子或相為後,祖行孫行或相為後,必後之者與所後者為昭穆。所後者昭則後之者穆,所後者穆則後之者昭。而不與族人同昭穆。以重器授受為昭穆,不以世系蟬聯為昭穆也。故曰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宗廟之禮謂禘祭也。禘之說大亂於唐之陸淳、趙匡,後儒襲之,不可以不正...   (11回应)

    2011-05-08 00:05:51   5人喜欢

  • 苏台栖乌 (何天之衢。亨。)

    手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5月2版23次,P57上半頁正文大字 听,笑(刻本夭第一筆畫无)兒也。 早稻田大學藏本同之。 校之,“兒”當作“皃”字。 上古續修四庫,景印光绪二十年徐氏刻民国三年补刻本,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弟二上》p232作:“听,笑皃。” 齊魯書社1994.3月1版2次景《說文義證·卷五》P126作“听,笑皃。” 中華1963景陳昌治刻大徐《說文·二上》P32亦作“听笑皃”。 中華1987景小徐《說文繫傳·第三》P27亦作“听...   (1回应)

    2015-05-17 17:40:08   1人喜欢

  • LiuTɕs (难)

    下 碧 段注: 古意在五部 “意”当为“音”。

    2023-06-28 01:44:28

  • LiuTɕs (难)

    槤……孔沖遠云:“包、鄭等注《論語》,賈、服等注《左傳》,皆云‘夏曰瑚’,杜亦同之。或別有所據,或相從而誤。”按此非相從而誤,漢人所據《戴記》不同也…… 引自章节:说文解字注 一——十五篇 孔沖遠之說見《春秋左傳注疏》哀公十一年傳“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疏文,原作“ 如《記》文則夏器名璉,殷器名瑚,而包咸、鄭玄等注《論語》,賈、服等注此《傳》,皆云‘夏曰胡’,杜亦同之,或別有所據,或相從而誤。...

    2023-06-18 12:04:54

  • momo (嫣然一笑)

    汉儒作注,于字发疑正误,其例有三:一曰读如、读若;二日读为、读曰;三日当为。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读为、读日者,易其字也;……当为者,定为字之误、声之误而改其字也,为校正之词。……三者分而汉注可读,而经可读。 漆永祥《乾嘉考据学研究》p91有引此段。

    2023-04-05 08:51:45

  • 尘与土

    看到一段材料,段在标题里用古字“均”,正文里用俗体“韵”字,而不用正体“韻”字,原来是有原因的。他在《薛尙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二十卷寫本書後》里写到:“古言‘均’,今言‘韻’,‘韻’字不見於《說文解字》,而徐鉉新增有之。予作《六書音均表》用‘韵’字,不用‘韻’字。或曰:‘韻’正‘韵’俗,爾何從俗也?予曰:古言音‘均’,後人分別入音部,宜以從音從勻,勻亦聲之字爲近是,而‘韻’字較遠。今薛氏此書...

    2020-03-22 01:28:06

  • 葭芦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按囗部云。囿、規也。 查本书口部,前后互证,当为:㘣、規也。

    2019-09-12 23:19:23

  • 观其澜

    原文:喪 亡也。从哭亡,亡亦聲。 段注:亡部曰,亡,逃也。亡,非死之謂。故中庸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皆存亡與死生分别言之。凶禮謂之喪者,鄭禮經目録云:不忍言死而言喪。喪者,棄亡之辭,若全居於彼焉,己失之耳。是則死曰喪之義也。

    2016-10-18 08:12:26

  • 观其澜

    吅、單、哭、喪,皆从吅。所以,吅演化为吅、丷。

    2016-10-18 08:04:19

  • 观其澜

    釆、悉、番、釋、宷,均屬釆部。

    2016-10-18 07:44:47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