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小说集的书评 (89)

张佳玮 2021-11-19 18:10:18

博尔赫斯的中国幻想:韩愈、女海盗与《红楼梦》

路易斯·豪尔赫·博尔赫斯老先生,出了名的博览群书,一个阿根廷人,却颇喜以异国文化做文章。 其中自然包括中国。 当然他老人家看中国的角度,也与我们不太同。 他赞美过韩愈,在他1951年的《卡夫卡及其先驱》里。那篇他探讨卡夫卡小说里的悖论。 读过卡夫卡的诸位自然知道,...  (展开)
欢乐分裂 2006-05-28 19:38:21

有关时间

博尔赫斯天生不属于任何时代和地域,他的奇思妙想如天马行空,涵盖了魔幻、科普、天文、物理……诸方面,作为20世纪读书最多最杂的人之一,他的作品主题却出奇的单一,迷宫一般的循环往复,不管是时间,命运,自我意思等,一切到了博尔赫斯的作品中都会被卷进他那无数面镜子堆...  (展开)
何大草 2011-01-05 09:34:22

他从不感到幸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博尔赫斯的作品引入中国以后,镜子、沙漏、回廊、图书馆以及分岔的小径,都成为了文学沙龙中的常用语。而他那帧著名的晚年照片也与我们理解的博尔赫斯,十分吻合:洁净得近于挑剔的西服、领带,一丝不乱抿向脑后的白发,两手柱着一根从唐人街买来的中国拐...  (展开)
映心堂于玲娜 2008-04-19 22:35:22

重视小说家博尔赫斯:孜孜不倦的心灵哲学爱好者

虽然博尔赫斯的诗歌无论数量还是分量都不小,他在中国却是以小说驰名。作为小说家的博尔赫斯是同人中的另类。他毕生以图书馆和“象牙塔”为活动场所,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种种以“身体”为前缀的学术、艺术洪流视而不见。有采访者居然问博尔赫斯:您的作品为什么从来不写性?这也...  (展开)
熊熊猫奴●额● 2008-08-16 13:01:24

无数的可能。

最早接触他是交叉小径的花园,以至于之后看到交叉命运的城堡的第一反应就是“哦哦博尔赫斯又出新作了么”[我那时多无知啊,纯真的以为博尔赫斯是某个国外的专栏作家啥的,不定期的出本小书啥的] 那些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结局,这一章死去却在下一章复活,让我那颗幼小的心灵[吐]...  (展开)
映心堂于玲娜 2008-04-19 22:35:27

重视小说家博尔赫斯:孜孜不倦的心灵哲学爱好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虽然博尔赫斯的诗歌无论数量还是分量都不小,他在中国却是以小说驰名。作为小说家的博尔赫斯是同人中的另类。他毕生以图书馆和“象牙塔”为活动场所,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种种以“身体”为前缀的学术、艺术洪流视而不见。有采访者居然问博尔赫斯:您的作品为什么从来不写性?这也...  (展开)
天线大人 2007-04-06 23:38:57

会讲故事的人

博尔赫斯老爷爷痛痛快快的讲故事,一本正经有板有眼,表情生动吐字清除,干净利落,从来不故弄玄虚。 起因经过手起刀落,喀嚓一声落下了结果。 简洁明了偏偏还妙语连珠。 让作家们羞愤难当,不能自已。  (展开)
HilariaPaine 2013-04-13 16:26:09

从约拿单、该隐、长脚鹰浅析《第三者》

  全文除开头谈到克里斯蒂安于一八九几年寿终正寝外再无任何涉及年岁的提及。不太可能指的应该是这个故事由老二亲口说出,而不是指老大的寿终正寝。之所以强调寿终正寝,在这里为了排除的便是老二的弑兄嫌疑。   如果有了解过约拿单的故事,那关于克里斯蒂安的死,应该是没...  (展开)
麓麓 2011-12-23 17:41:28

没有出口的迷宫

博尔赫斯在《德意志安魂曲》中写道:“我们好比那个建了一座迷宫结果自己困死在里面的巫师。” 博尔赫斯喜欢讲述生命的困局,而不是困境。困境是人面对两难选择的状态,赋含某种道德诉求,但困局没有。困局就是我们生存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想确认自我,却发现我们是被...  (展开)
伊侬 2006-09-16 16:03:35

文字的肉干

博尔赫斯的文字,是散慢惯了的浪漫主义者最不能忍受的,至少于我来说,在看他的东西时充满了莫名的愤怒.就象是听一个聒聒不休脾气暴躁的老者在跳跃而神经质的挥舞着他的手足表情达意.说句老实话,我跟不上这样的节奏和思维转速,只感到有莫大的令人窒息的压力自文字逼将过来.但如...  (展开)
林小熏 2006-06-10 10:26:48

博尔赫斯的小说混沌学

1517年,某神甫十分怜悯那些在美洲大陆金矿里过着非人生活、劳累至死的印第安人,他向西班牙国王建议运黑人去顶替,让黑人在金矿里过非人生活,劳累至死。 他的慈悲心肠导致了以下一系列事情: 黑人民乐布鲁斯;东岸画家某某在巴黎的成名;林肯的伟大业绩;南北战争中死了5...  (展开)
xrspook 2006-08-15 22:13:09

时间迷宫

博尔赫斯最喜欢玩迷宫了,无论是实物的、时间的还是纯想像的。 看他的书有时真的让我有看了完全好像没看的感觉,说实在,我投入不了。N多的人名飞来飞去,我快晕倒了。不过看完《博尔赫斯小说集》以后我知道了他的作品应该影响到了很多人,起码,小霍(不是中国人,名字是我根...  (展开)
Enhui 2008-11-30 03:56:42

第三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博尔赫斯在代表作《第三者》里描绘了一对兄弟,友爱异常,可是哥哥带来一位美貌的女人——胡莉安娜,结果哥俩都爱上了她,共同分享。这位闯入兄弟二维世界的三维女性干扰,打破了这个看似坚强无比的和谐男人空间,他们开始为她吃醋,人们开始讥讽他们,哥哥本想不让弟弟当一个...  (展开)
Michael_ruand 2012-04-11 22:25:12

阮德带你读《玫瑰角的汉子》

开始在地铁上看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发现实在不是个好的选择,主要还是因为作者写作手法有时过于隐晦,上班高峰时的地铁车厢又无法提供足够的新鲜氧气和安静的阅读环境,导致大脑思维能力下降,专注度也跟不上故事节奏,最终往往看完一篇文章云里雾里,头晕目眩,好似喝了三...  (展开)
april 2008-01-12 01:05:58

分裂又紧密相连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博尔赫斯的时间,与我们是分裂的,他有着自己的时间线,于是,他的话,看上去是那么不可思议,让人哑然,仿佛少了世俗的喧嚣与聒噪,多了时间长河里可怕的沉重........没有多余的描写,只有像旁观者那样平淡的叙述,仿佛那是久远的,与己无关的画面,情节..... 可是,谁又能否认,那些平淡的...  (展开)
盲刺客 2006-02-27 15:13:16

赞美的话不说了

很多人说过了。。我看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水平有限。。喜欢前面恶棍列传的内容。。对后面知名篇幅很茫然。。混乱。。 交叉分叉。。头脑分叉。。  (展开)
晓强 2018-09-27 16:21:45

一些印象

断断续续翻完了这本书,在不太愉快的阅读体验上,还是被博尔赫斯的世界所吸引。博尔赫斯有几分像蒲松龄,喜欢道听途说,写些奇幻吊诡之事。但是他显然是有自己的风格的,尝试总结如下: 1. 抽象事物的具象化,或者说,以有形承载无形,比如承载灵魂的匕首,代表无限的迷宫、书...  (展开)
王紫 2010-05-29 23:56:17

读好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是位后现代大师。他的桃花源记充满了迷幻色彩。然而其文章不如其诗。其诗又不如其酒。只有那个每饮辄醉的五柳先生,才能到达桃源乡,只有那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陶渊明,才会“当时只记入山深。” 读博尔赫斯的小说就是那种每饮辄醉的感觉。老实说,博氏的小说,我...  (展开)
茉莉 2007-10-03 13:15:46

走向路的尽头

“荒草一年一度 生长,那么漠然 不在乎它们屈从的主人 是僧侣的布鞋 还是风”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脑海中浮现的是这样的想象:在时间以前,混沌初开,我站在世界的起点,看这灰蒙蒙的世界,仿佛这是一个婴儿刚刚睁开的睡眼,一切都未曾被惊动,一切又都未被改变。然而这也...  (展开)
高清泉 2019-12-20 12:15:09

瞬间的永恒-博尔赫斯小说集读后感

在读过的书里,这本是我不舍得,恐怕也是不太能顺利写出观后感的一本书。简单来说,有种魔幻主义的感觉,但是还会觉得比较沉重。这本小说集不能太轻易就被概括成过于精炼的内容。不过读起来还是很有厚重感。在一定程度上,好像是在读鲁迅,也好像在读《百年孤独》(当然不是指...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9条)

订阅博尔赫斯小说集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