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年代 短评

热门
  • 76 cavalier 2009-11-15 20:06:22

    领先一步是先进 领先三步是先烈

  • 44 筱堂 2013-01-12 23:35:57

    P257:“在二十世纪的末叶,当曾经在中国社会变动中夺取了政权的某种思想力量日益没落和为人遗弃的时候,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成了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是思想力量的最后胜利者,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追求目标。”限制言论自由,践踏人格尊严,实行愚民政策。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一点点社会元气,一点点自由主义精神,几乎都被扼杀殆尽。此后之读书人要么选择犬儒主义,要么追求物质至上,娱乐至死,蝇营狗苟,万马齐喑,真是一件可悲的事。好在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壬辰岁暮筱堂记于长沙天马山。

  • 20 SUE∮ 2014-05-18 16:40:46

    一拿起就舍不得放下的书。“我要做的就是将他们当年的经历和言论告诉更年轻的一代,你们今天所努力思考和争取的一切,你们的前辈在半个多世纪前已经都做过了,其思想的深刻、全面和产生的影响远在今天我们的口号之上,现在我以晚辈的名义,请求那些健在的前辈将当年的历史和经历如实公正地告诉年青的一代,让自由主义的理想再以血的代价积累几十年,以换得一个新世界的到来。”

  • 9 三首塔 2011-10-23 18:12:48

    名气很大,读后却大失所望,在当年有普及民国学术思想史的功劳,但也仅限于此。无论史料发掘、史实探究还是对人对事的评论分析,都显得太浅太简单了。有人评价该书含蓄隽永、谢教授擅长点到为止,但我却感觉是他学识有限,难以深入阐释。

  • 5 知秋 2010-07-23 15:32:35

    总是欲说还休

  • 4 孔飞刀大叫兽 2010-08-01 05:41:39

    读谢泳、傅国涌这些所谓自由知识分子的散文,总觉得有点无病呻吟,心平气和的论述太少,哦啊唉呀的空叹太多。

  • 2 嘉音慕仪 2023-10-01 00:13:38 河南

    读的是修订版,前言中作者已经表明删减了一些内容(相比于初版)。作者还是非常敢说的,这本书给我的启蒙非常大,非常佩服作者细致入微的思辨力!

  • 3 乘风破浪 2014-02-09 11:18:02

    说隐晦太多吧其文太短太简以至于没什么可以虚掩的;说他没水平吧,摘句论事还是有的,评论起来还是有点味道,总之读来让人捉急。 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决不能轻信,尤其是那些自夸自己可以拯救全人类的家伙,越虚高则越伪诈。

  • 1 纪月航 2013-10-05 17:35:10

    偶尔下载到的电子书 看完之后的震撼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后查到出了新版 看来是要买一本收藏了

  • 1 邝海炎 2015-04-02 23:44:35

    高中读的,哈哈

  • 1 茕茕白兔 2010-12-15 23:43:42

    看的人一肚子火!张口“研究”,闭口“研究”,你避开鸣放期、反右期、文革期这批知识分子的遭遇,你研究哪门子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每个你笔下的人物仿佛都是刚生下的婴儿嗖的一下就进了棺材,研究个毛啊你!没有秉笔直书的胆量就不要制造一堆废纸!发几句感慨之词,谁人不会!白占了个好书名!

  • 1 发条banana 2024-01-31 19:16:44 辽宁

    储安平认为:“在这混乱的大时代,中国需要的就是无畏的言论,就是有决心的肯为言论而牺牲生命的人物!假如我们只能说些含含糊糊没有斤量的话,那老实说,今日中国言论界,当这一部分工作的人已经很多、用不着我们再来献身言论,从事于争取中国的自由、民主、和平的言论工作。我们的编辑方针素来是主动的,我们的目的乃在改变环境,而非欲为环境所改变,尽管本刊已遭遇到政治危机,但我们既不因此事而增加我们在感情上对政府的不满,也不因此事而减少了我们在理智上对政府的批评。假如有人想扇我们,我们不会被人扇得冲前一步,假如有人想吓我们,我们也不会被人吓得后退一步。我们有我们的立场,我们有我们的尺度,无论我们所处的局势如何混乱巖荡,我们必能撑住我们的舵,不使其在犹豫或张皇中失去方向。

  • 0 俞晓之 2009-05-27 17:03:48

    偶然遇到,幸而读到。

  • 0 纪恩同学 2009-05-14 13:40:54

    写作风格很装B。。。许多章节是带套写作。

  • 1 没得救 2019-07-11 22:11:46

    也许与个人阅读风格,口味违和,粗翻之下,失望!作者可能就是这种写作风格,当然也可能是怕得罪人,太四平八稳,太平和了!没有棱角,当然更谈不上激情!书中提到的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在不远的那场浩劫中可都没闲着,充当了当权者的帮闲,帮忙,帮凶,作者最后居然对此表示了理解,以这个角度,你让那些受迫害者情何以堪?

  • 1 西门吹牛 2015-02-15 23:01:49

    《观察》始末一段,颇为详尽深刻。 *安平这个人,他受过英国的教育,相信英国的制度,他以为 威斯敏斯特那一套章法,是一种民主,因此一谈心,他终以为这是可以效法 的,他才气纵横而骄傲绝顶,万事不肯下人,其实归根结蒂他只是一个书生, 当别人在引蛇出洞时,他却自投罗网,竟以身殉,这不仅是知识分子的悲剧, 也是中国的悲剧。

  • 0 Radioswan 2008-03-07 14:44:57

    2008,天津古籍书店。

  • 0 abby 2013-06-25 10:16:46

    其实是好几年前通过《读库》知道了谢泳其人,那期《读库》辑录的应该是谢泳的《储安平与<观察>》。然后便找来了谢泳的其他书籍来读,不过当时没有在豆瓣标注。再然后,通过题材内容的延伸,知道了类似于谢泳的那一批人,也零零散散的读了不少。可惜,除了无奈地感慨下,自我毫无所用,惭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