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 短评

热门
  • 48 若昔难得 2017-03-25 14:41:05

    《洛丽塔》上半部分有诸多惊艳之处,下半部分却变得拖沓冗长,像是一个真正的精神病患者神经质一般的梦呓。下半部分我是捏着鼻子一目十行地略读过去的。拖沓冗长让包括诙谐幽默的句子、巧妙的文字游戏、穿插引证、精心设置的伏笔在内的一切都变得做作、牵强和无趣。我不理解纳博科夫有什么资格瞧不起陀思妥耶夫斯基。老陀的若干长篇小说比这本小说篇幅长的多,从内容上来说更单一,几乎没有环境描写,整篇整篇的对话,有时候一封信就长达几十页纸,却从来没有拖沓冗长的感觉,每一个字都紧扣心弦。纳博科夫给老陀提鞋都不配。

  • 35 Adiósardour 2011-01-25 21:14:55

    让个体去思考他必须面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自我和背景,记忆和现实。时间是一条当然的无处不在的轨迹,而洛丽塔正是时间的化身,替代物,是亨伯特证明自己在时间链条上循序渐进的中介。在亨伯特这里,时间是一个永恒的情结,也许在纳博科夫那里也是如此。而时间又并非是线性的,而是一个一个层面的叠接。纳博科夫曾经在自传中对时间表达过这样的看法:承认不相信时间。喜欢在用过魔毯之后,按照这样一种方式把它折叠起来,即把一个图案叠置于另一图案之上。理想地说,记忆最卓越之处,是它能够往时间的折缝处聚集有关过去的那些暂停的,俘游的零星之物,以便造成最出色的天赋和谐。

  • 41 Alain 2017-12-19 10:56:50

    #118#洛丽塔不再是那个草坪上沐浴着阳光的少女多洛蕾丝,她成了一个精神的图腾,是黯淡中年男人青春返照的光和热,是谨慎的诱惑和恣意的审美,是“颜料持久的秘密”和“预言性的十四行诗”。纳博科夫回环反复的叙事、节外生枝的语言和饱满喷薄的情绪从来就不是啰嗦,这是对那些意图围观不伦之恋与追求平庸刺激而忽略美学的猎奇读者的抗拒与排斥。

  • 39 加冰七分糖 2013-02-07 13:13:39

    “他顶多伤了我的心,你却毁了我的整个人生。”读了一半扔到家隔了一年回来读完了对我的智商和记忆力都是巨大的挑战啊!喜欢这种内心大片独白的书。可是可能是我中文退化了,有些句子觉得晦涩难懂语句不通,而且尼玛干嘛跟海龟一样留那些法语单词在文章中然后底下标注翻译啊!!看着很头疼啊,这是一个译者该有的态度么。。。是找不到合适的词了么!!!你妹!【虽然我经常说话掺杂英文。。可这毕竟是正规读物。。】

  • 33 momo 2012-08-23 13:54:16

    正如纳博科夫本人所说,通过阅读虚构小说了解一个国家,了解一个社会阶级或了解一个作家,这种观点是幼稚可笑的。同样的,企图通过阅读虚构小说了解一个作者本身也是幼稚可笑的。

  • 20 陆钓雪de飘飘 2014-03-02 20:28:40

    有时,我在梦中想要杀人。但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比如,我握着一支枪。比如,我瞄准一个满不在乎、却暗中留神注意的敌人。噢,我确实扣动了扳机,可是一颗又一颗子弹都从那个怯生生的枪口虚弱无力得落到了地上。在这些梦里,我唯一的想头就是掩盖起我的可耻的失败,不让我那渐渐变得恼怒起来的仇敌看到。纳博科夫厌恶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也就罢了,居然还认为梵高是二流画家……乃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然后又敲碎了高尔斯华馁、巴尔扎克、高尔基、曼……好的吧,功大于过,就像德勒兹不免要黑一下马尔库塞一样,纯当游戏得了,我们都不是天使。罪与罚的杀人后之反驳反勃,在我的后半生,烧毁的书稿的鬼魂会在我的案头游荡。那绿的发亮的苍蝇有你有萨特有门罗有?这些都是小说的神经,萨德他疯了,我看我们都疯了,我看上帝疯了,小说毫无意义,所以伟

  • 23 . 2011-04-08 21:30:14

    先看了两部改编电影才看的书,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到让我惊叹!(不知是作者还是译者的功劳)。更奇妙之处在于我被作者的世界蒙骗了,直到现在也无从清楚这到底是个真实的故事抑或只是虚构的小说。我跟着男主角亨伯特游历了一场“独特的爱”的生命旅程。完全感受到男主角的全部情绪,以及直到最终抱着寂寞的爱情走向极端。却仍然没有丧失掉爱的信念。深深记得最后有一句话,说是要等lolita死后此书才可发行。即便为杜撰,我却真的为这个“精神病”的疯狂固执的爱,彻底感动了。

  • 15 虫虫 2020-08-08 20:00:01

    现在重读,竟然开始同情起了二亨。他就像在古老的庭园里那种身子膨胀起来的灰蜘蛛,待在一个晶莹闪亮的网中央,把这股或那股丝微微拉上一下,网罩住了整幢房子,像一个狡猾的男巫似的坐在椅子上四处觅食。洛在她的房里,他只要轻轻地拉拉细丝,洛就被俘获了。可惜,洛也只是敷衍,相比二亨的恋童癖,洛的怪癖不遑多让,从某一方面说,二亨更像是洛的猎物。

  • 22 砍脖厮 2008-02-15 16:03:05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 yy的巅峰

  • 14 算了那就这样吧 2010-12-11 22:39:34

    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穷困和爱;你想隐瞒越欲盖弥彰。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挥霍的,身体、金钱和爱;你想挥霍却得不偿失。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时间、生命和爱;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回忆的,灾难、死亡和爱;你想回忆却苦不堪言。 ------《洛丽塔》

  • 19 谷渡 2014-10-21 12:16:47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 11 扭腰客 2009-02-07 11:34:44

    翻译。。。。。。。

  • 17 四季 2020-05-11 16:17:55

    介于性质,我不想打高分。自以为是爱情,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动得不行,因为知道这是一个强奸未成年的人自述,所以通篇下来觉得很恶心,不可否认文字很美。文字是有美化的作用,但改变不了臭恶的事情。

  • 15 布宜諾斯 2012-06-20 23:40:21

    我很庆幸在那个高中的暑假,从图书馆借来,是译林电影剧照封面版本,读了几页便告放弃;也很庆幸大三那些浮躁的日子,突然愧疚感发作买了一些时新出版物,却只带回老家始终未读。所以得以在这个夏天,这个城市,这种炎热里,第一次把这本书完完整整精读,我相信,此时此刻纳博科夫能给我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 12 反山 2013-07-14 18:25:04

    我不晓得自己读的谁的译本,在地铁上上下班时间读了一个星期。我爱纳博科夫,他与昆德拉有其相似性,飘开的笔法,与卡尔维诺也有相似,幻想的轻灵,与博尔赫斯也有其相似性,百科全书式的内容,与菲茨杰拉德更有其相似性,一首美丽的诗歌.......所以,我算是极度喜欢纳博科夫

  • 8 阿巴厮 2016-06-28 23:24:22

    可能头一次读纳博科夫,觉得翻译还好,并不那么车祸,况且注解多到不能忍,也是说明潜在的翻译难度跟细节点实在太多,至少读起来还是挺流畅的,没觉得读不下去。当然,小说本身也是很难读不下去的。

  • 13 尉迟上九 2013-10-31 09:58:44

    文字的巨大魅力和创作空间是不可估量的,即使是牛逼哄哄的库布里克,抑或英气逼人的艾恩斯都没能将我从这股庞大的迷人漩涡中解救出来。

  • 6 乙左左 2018-04-16 22:00:17

    重读一遍才发现自己重新认识了纳博科夫,这本小说有种纯粹的美感,行文流畅到令人嫉妒,这种流畅是跳跃性的,喷薄而出。情节是否完整并不重要,小说要那样结尾只是纳博科夫对读者负责,我大胆猜测,如果可以,他并不打算写后面那100页,而更想纯粹地继续把亨对洛丽塔的迷恋无止境地写下去!

  • 10 ☂jackchen 2008-09-20 20:31:40

    在看完电影后,我买了同名小说。相对大多数的改变电影来说。书能诠释的更广阔。因为很多内心世界是表面所不可诠释的。但坦白说,如果没有之前看过一遍电影的铺垫,看书还是相当艰难的。我不知道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还是本身就是这样的。显然书中要更加的详细也更加的耐人寻味!但影片中开头就有的那段胶片——开着车,在那条小路上遥拽。过来车辆避让。后面的警车声渐渐接近!旁边的发夹和那只沾满雪的手枪。这一幕的镜头和色彩感太让人沉醉了。一下子似乎讲述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