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威廉·E.布隆代尔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rt and Craft of Feature Writing
译者: 徐扬
出版年: 2006-1
页数: 291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039329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rt and Craft of Feature Writing
译者: 徐扬
出版年: 2006-1
页数: 291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039329
内容简介 · · · · · ·
这本书解释了《华尔街日报》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报道。
如果你是一个记者——这本书的前身是《华尔街日报》的内部讲座,专门培训那些为《华尔街日报》头版提供特稿的记者。它告诉新闻记者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用高品质的报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这种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如果你虽不是记者,但会时常用到写作——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听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在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创作者
· · · · · ·
-
威廉·E·布隆代尔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的资深头版撰稿人,曾获得迈克·博格新闻奖、莱伊霍华德公共服务奖以及美国报纸编辑协会颁发的无期限特稿作品杰出写作奖。
目录 · · · · · ·
引言
第1步 怎么找到好故事
第2步 好故事该如何构思
第3步 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
第4步 计划与执行
第5步 组织材料和结构
第6步 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的诀窍
第7步 让字和句抓住眼球
第8步 万字以上的长篇故事
第9步 如何有效地修改
附录 样文
· · · · · · (收起)
第1步 怎么找到好故事
第2步 好故事该如何构思
第3步 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
第4步 计划与执行
第5步 组织材料和结构
第6步 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的诀窍
第7步 让字和句抓住眼球
第8步 万字以上的长篇故事
第9步 如何有效地修改
附录 样文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 由于缺少一个明确的故事主题,他不知该如何下笔,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于是,饱受困扰的他,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午餐,还有一个更加 明媚的下午,结果只会再次发现——时间也是他的敌人,而不是朋友。——【瞬间戳中,我就是这个样子的。泪目~】 虽然我们是现代人,我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我们用电脑来写作——但是我们和古希腊那些从一个村庄云游到另一个村庄,用奥德修斯海上探险的故事吸引大量村民的说书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论是在他们那个时代,还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行业的要求从来没有改变过。人们永远在思考哪些元素让一个故事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如何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何安排故事情节,让故事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以及如何让故事深深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采访和写作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如果前期的采访中没有获得有用的材料和丰富的信息,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喜好和需求,那后期的写作不论运用多少技巧,也都是华而不实、徒有其表。所以,尽管本书并没有提供大量的前期采访技巧,但是本书却告诉记者,他们在采访过程中应该去寻找哪些材料,以及该去如何展现这些材料。 第一步:怎么找到好故事 有些记者甚至习惯了“腹中空空,求思若渴”的生活,总是等着别人来提供材料。这些记者哪怕花费了巨大的力气,写出的故事却往往无足轻重,甚至一钱不值。要不了多久,他们就成了北京的填鸭,只能依靠编辑“喂食”来完成工作。他们已经失去了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创作能力,他们的工作当然也就毫无乐趣可言。——【yeah,yeah,这就是原因】 记者的问题并不是先天不足,而是一些完全可以弥补的错误。比如,他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或阅读,或者他没有找到正确的采访对象。如果用一个心理学的词语来形容,这种记者实际上患有新闻的“感觉剥夺”。也就是说,他们对于新闻的感觉麻木,敏感度不够,或者说他没有接触到足够的新闻信息。 靠阅读“窃取”...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获得好故事有哪些渠道? 1、 靠阅读“窃取”思想 广泛阅读。除了少数一些能够随时随地发掘故事的天才外,其他人要想做到思如泉涌、提笔成章,就必须成为一位如饥似渴的广泛阅读者。仅仅翻阅一些高发行量的大众报刊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你的选题要广泛。你的选题不但是自己感兴趣的,还应该是涉及面很广但又缺乏报道的。此外找到与选题相关的出版物,进行大量阅读,包括专业期刊、行业通讯、学术刊物、智囊团和基金会的报告、一级政府机构发布的消息。这些都应该在你的阅读范围之内。 这样的阅读可能是令人痛苦的,很可能大量的内容都枯燥无味、没有用处。但这样的出版物不是新闻媒体的竞争者,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内容中窃取思想而不受惩罚。不仅如此,这些出版物所发布的最新进展和原创思想,往往都要先于大众媒介。 随时记录灵感。在阅读材料时,一方面你要把想到的故事点迅速做成笔记,另一方面要把重要资料做成剪报收集起来。数据可以储存在大脑中等以后去回忆,但灵感与创意就如晨雾一样,往往转瞬即逝。如果没有笔记的话,过一段时间当你再去看自己的剪报时,很可能会奇怪自己为什么要留这些东西。 为选题做档案。一定要有系统的档案记录,否则你很可能无法找到自己最初的创意。一位特稿写作者需要给自己的选题进行档案管理,并且定期进行整理。如何建立这些档案取决于作者的报道领域和兴趣品味,但每一个档案系统都应该包括一个“备忘录”。这里记录的是一些时效性强,或者看上去很热门的选题——这些选题如果不赶快完成,机会就可能消失,或者被竞争对手抢走。 如果你做了以上这些事情,那你就自然而然地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象一个专线记者(只报道某个领域内的新闻)一样,全面关注这个领域。 2、 依靠“中间人”提供信息 中间人不在顶端决策层,但却对政策十分了解;他们也不在基层,但却对下面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 与其按照一个已经形成的思路去采访某人,不如坐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人也喜欢 · · · · · ·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5 条 )

记者在采访前应该准备什么?——《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许多前辈早早就把特稿化写作引入了娱乐、影视报道领域。我长久陷入一个误区,追求特稿,而不知何为特稿化。盲目地羡慕调查记者/特稿记者的工作周期、流程,并试图将其引入到常规的影视报道领域,这是错的。 知道不可为,知道是错的,这两者大有差别。 《<华尔街日报>是如...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Plume (1988)8.8分 34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2018)8.9分 46人读过
-
臉譜書房 (2017)7.9分 22人读过
-
臉譜 (2023)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各领域入门书籍推荐(科学松鼠会合力打造) (姬十三)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非小说类| (蜜蜂)
- 各学科领域入门书籍 (征羽)
- 推荐给你的大学读书单:那些值得关注的观念 (jiaon)
- 开始写作吧 (欧阳)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何易 2013-08-27 11:54:56
又名《高考记叙文高分宝典》哈哈哈
17 有用 shumi2 2014-12-25 10:48:22
作者开篇就说,写新闻的关键是要讲有趣的故事;可是,这本书读起来实在是谈不上“有趣”!哪怕它可能写得不错。另外,跟华尔街日报只有半毛钱的关系,衰!
7 有用 舍其 2014-11-14 20:01:40
对于学习新闻写作很有帮助,非虚构或其它类型的写作也可有所借鉴。不过,技巧的条分缕析并非为了堆砌,最核心的还是结尾:作者要有自己的风格与个性,这是无法传授只能自己培养的。那段话简直有点让人感动。
7 有用 XDash 2014-06-21 10:06:36
看到如此多的四五星好评,为啥我就觉得是一些很general的东西呢。
6 有用 温言 2016-08-24 22:22:57
中规中矩的特稿写作指南,适合新媒体尚未大肆猖獗的年代。但是即便按照书中作法去做,写出来的东西其实只是及格,而对于如何能达到优秀,书里没有讲。再有,这里的故事,其实特指新闻特稿的故事,和真正的故事,含义完全不同,因此其技巧是非常局限于类型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