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原文摘录

  • 秦始皇和李斯,后人都把他们看作是罪大恶极的人,这都是受了儒家的宣传,其实他们却是极有眼光有手腕的革命政治家,他们的思想与方法,都是维持政权统治国家的必要办法。在战国末年,这种政治思想,是正适合于那个时代的潮流。焚书坑儒说出来虽是似乎有点野蛮,其实这套把戏,一直被历代的君王所采用,不过方法名义稍有不同,然其效果却没有两样。就是二十世纪最文明的国家,每天都在那里楚书坑儒,其野蛮残酷,有十倍于始皇时代,一般人似乎都可原谅,这情形实在是可笑的。 (查看原文)
    书语心听 2赞 2020-05-12 17:43:25
    —— 引自章节:一 秦民族文学的发展及其特性
  • 现在觉得帝王是极其尊严,术士是极其卑贱,其实术士正是野蛮时代的帝王,帝王也只是文明时代的术士而已。 (查看原文)
    书语心听 2赞 2020-05-04 19:07:15
    —— 引自章节:一 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与原始文学的状况
  • 古代的《诗经》,因为与音乐、跳舞紧紧地接合着,发生实用的效果,而保持其生命。到了后来、乐谱的亡失以及音乐、跳舞的进化与分离使得那歌辞单独地存在,得到了文学的价值,落到儒家的手里,又成为圣贤们传道的经典,青年们的伦理教科书了。 (查看原文)
    书语心听 2020-05-06 20:59:29
    —— 引自章节:二 《诗经》与乐舞的关系
  • 山川皋壤,实文思之奥府。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抑亦江山之助乎?(《物色》) (查看原文)
    书语心听 2020-05-10 20:37:37
    —— 引自章节:一 《楚辞》的产生及其特质
  • 他是一个多疑善感的殉情者,缺少道家的旷达,墨家的刻苦和孔、孟的行为哲学的奋斗精神。加以他少年得志,一旦遭受着重大的打击,就不容易自拔,于是牢骚郁积,发泄于诗歌,而成为千古的文人了。班固说他露才扬己,想就是从这方面着眼的。然而也就从他起,中国的纯文学オ脱离了一切的羁绊,而步入了独立发展的机运。 (查看原文)
    书语心听 2020-05-10 21:25:20
    —— 引自章节:三 屈原及其作品
  • 托尔斯泰说:“人生的殉道者,艺术的圣徒”,这两句话,应该刻在屈原的墓碑上。 (查看原文)
    书语心听 2020-05-11 09:42:55
    —— 引自章节:三 屈原及其作品
  • 在阶级社会里,一个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决不会为统治阶级所容,而将遭受到种种残酷的迫害,受刑罚,遭流放,终于死亡。思想越进步,受的迫害越严重,反抗意志和战斗精神也就越坚强。 (查看原文)
    书语心听 2020-05-13 16:00:06
    —— 引自章节:一 司马迁的生平
  • 天上最尊严的是上帝,地上最尊严的是天;阴间最有权力的是祖先,阳间最有权力的是家长。这两种观念互相结合推演,祖地可以配天,于是形成一种上帝祖先的混合宗教,家族组织便成为政治上的主要原素,宗法精神遂成为国家政治上的主要精神了。 (查看原文)
    书语心听 2020-05-06 18:59:58
    —— 引自章节:三 宗教性的颂诗
  •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圣贤,下至愚呆,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因其言,之以六义缘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官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泊周衰秦兴,果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乃至于成之风动,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矣。《国风》变为《骚》,五言始于苏、李。苏、李骚人,皆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然去《诗》未远,梗概尚存。…于时六义始缺矣。晋、宋已还,得者盖寡。以康乐之奥博,多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江、鲍之流,又狭于此。如梁鸿《五噫》之例者,百无一二焉。于时六义浸微矣,陵夷矣。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罪軍”,因雪以愍征役也。“棠之华”,感华以讽兄弟也。“采采芣苢”,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オ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与元九书》) (查看原文)
    雪花茶 2021-01-01 17:31:10
    —— 引自第96页
  • 《诗经》所代表的是一个五百多年的长时代,那些作品决非人或是一个时代辑成的。由多少人由各时代慢慢地收集起来,方成为现在这么样的一本集子。最古的是《周》,其次是《大雅》、《小雅》,再其次是《商颂》、《鲁颂》、《国风》和二南了。在那一个长期的时代中,无论政治状态社会生活以及宗教思想各方面的演变,在这许多诗篇里,都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在文字的艺术上,那进步的发展,也是非常明显的。时代愈晚的作品,文字愈是美丽,描写愈是细致,形式愈是整齐,音调愈是和谐,社会的意识与个人的性情也愈是丰富与复杂,这些都是无须举例来说明的了。《诗经》中的文句,虽是用着自二字至九字的杂言,但四言却是《诗经》的正格。我们可以说(诗经》是中国四言诗的代表。后代如韦孟、仲长统、曹操、嵇康陶潜虽都曾努力作过四言诗,那只是尾声馀影,在《诗经》以后的中国诗坛,已经没有四言诗的地位了。由杂言进而为四言为五七言,这是中国诗歌在形式上发展的历史线,在这种地方,也可看出文学进化的状态来。后代的拜古诗人,多不明了这种进化的状态,对于诗的创作或批评,总欢喜以《诗经》来作为范本,连那文气句法和形式,也照样的模拟着,而反於沾沾自喜,这真是愚妄之极。 (查看原文)
    脉冲星 2021-04-06 15:49:47
    —— 引自章节:七 《诗经》的文学特色
  • 在当代的儒家里面,以孟子为最有文采。孟子虽是倡仁义,法先王,拒杨、墨,反纵横,然而他自己却也逃不出当日流行的纵横家的风气。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他回答说:“予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可知孟子也是一个论辩家。在那个诸子争鸣纵横捭的时代,各种学术思想如春潮般的涌起,你如果有所主张,自然非对四围的论敌加以排击不可。“岂好辩哉?不得已也”这两句话,却是孟子的实情。因此,在当代的学术思想界中任何学派,无论写文讲话,都采取斗争论辩的形式了。 (查看原文)
    脉冲星 2021-04-06 15:49:47
    —— 引自章节:三 哲理散文
  • 《九辩》正如《九歌》一样,是古代的乐名。与汉人摹仿《楚辞》而作的《九怀)、《九叹》的意义是不同的。取古乐名来抒写自己的情绪,正与魏晋人用乐府古题的作品相像。因此《九辩》只是完整的一篇,把它分为九章或是十章,都是多此一举。《九辩》是中国第一篇无病呻吟的好文章,是一篇底个人主义化的唯美作品。它完全离开社会的关系,只是穷苦文人在秋风的寒冷饥饿中的哀怨。在《九辩》里已经丧失了在屈原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政治社会的影子。因了这篇作品,在后代不知道产生了多少自怨自悲的滥调文章。凡是穷愁潦倒怀才不遇的文人,都自比宋玉,伤春悲秋,多愁善感,成了文人必要的条件。在《九辩》的前一小段里,连用着“萧瑟”,“憭栗”,“泬寥”,“憯凄”,“怆怳”,“愤恨”,“坎廪”,“廓落”,“惆怅”,“寂寞”,“淹留”这些哀怨的字眼。令人读去,确是有阴寒落魄之感的。然而这些字眼,便成为后代无病呻吟的文人的滥调。觉得乱堆着这种字眼,便能成为哀感顽艳的妙文。这一点不仅影响后代的文风,连健全的人性,也是要发生影响的。不用说,这自然没有责备宋玉的道理,要负责任的,还是那些后代不肖的子孙。 (查看原文)
    脉冲星 2021-04-06 15:49:47
    —— 引自章节:五 宋玉
  • 其次如荀子文的朴质简约,韩非文的深刻明切,虽各有其特 色,但终不能创出一个特殊的范畴。他们在思想史上,自有其坚固不拔的地位,在散文史上,无论就文体的形式,文字的辞藻,都只是承流,而没有什么开创的发展了。话虽如此,然荀子的《劝学》、《性恶》、《礼论》、《乐论》、《非十二子》,韩非的《孤愤》、《说难》、《显学》、《五蠹》诸篇,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是带着斗争论辩的形式,深刻锋利的笔锋而出现的有力的文字。司马迁说韩非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写文,这话想是不错的。至于荀子的赋以及他与中国辞赋的关系,要留在后面再说。 春秋战国时代散文发展的过程,同着当代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发展,是取着一致的步调…… (查看原文)
    晴芷晓尾 2023-08-09 22:07:43
    —— 引自章节:二 荀子的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