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这个流行伪知识和本本主义的时代,这是一本罕见的由一个真正的学者写就的有思想创造力,真知灼见并且充满激情的著作。——诗人 于坚 广阔的历史视野,极端的人文激情,不羁的理论想像力,颠覆和建设的绝妙对称,使李劼在当代思想文化批判中独树一帜。——评论家 唐晓渡 他总是率性而为,不计物议。不新鲜的见鲜,他是不屑于发表的:不痛快的文章,他是不屑于写的;不能给他自在与快乐体验的学问,他是不屑于做的。也许这个比喻未必妥贴,但我确实想说,他是中国文学和文化批评界一个马拉多纳式的人物。——作家 李洁非 李劼对《红楼梦》有很深的缘份,有较高的哲学美学素养,熟知现代文化,而他恰恰又是红学圈外人,这就使他有可能对红楼梦研究做点有趣的事情。——散文家 余秋雨
论红楼梦的创作者
· · · · · ·
-
李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劼,作家,思想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本名陆伟民,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并在该系执教十多年。1998年赴美,现居纽约。80年代至今,发表大量文章,在海内外出版有文学评论集《个性·自我·创造》,专著五卷本《李劼思想文化文集》,《中国文化冷风景》、《百年风雨》、《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木心论》等;以及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商周春秋》、《汉末党锢之谜》,长篇小说《丽娃河》、《上海往事》、《星河流转》等。
李劼认为,拿掉《红楼梦》,中国文化的一双眼睛就没有了;拿掉唐诗宋词,中国文化的一张美丽面孔就没有了;拿掉先秦诸子,中国文化就不成立了。今天,剥落什么,就重生什么,中国的思想文化资源需重新整合,李劼三部曲《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等书,即尝试提供整合的大致框架。就近而言,是没多少人真正读懂的《红楼梦》、自沉昆明湖的王国维、壁立千仞的陈...
李劼,作家,思想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本名陆伟民,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并在该系执教十多年。1998年赴美,现居纽约。80年代至今,发表大量文章,在海内外出版有文学评论集《个性·自我·创造》,专著五卷本《李劼思想文化文集》,《中国文化冷风景》、《百年风雨》、《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木心论》等;以及历史小说《吴越春秋》、《商周春秋》、《汉末党锢之谜》,长篇小说《丽娃河》、《上海往事》、《星河流转》等。
李劼认为,拿掉《红楼梦》,中国文化的一双眼睛就没有了;拿掉唐诗宋词,中国文化的一张美丽面孔就没有了;拿掉先秦诸子,中国文化就不成立了。今天,剥落什么,就重生什么,中国的思想文化资源需重新整合,李劼三部曲《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等书,即尝试提供整合的大致框架。就近而言,是没多少人真正读懂的《红楼梦》、自沉昆明湖的王国维、壁立千仞的陈寅恪等一脉文化香火的承继。而从先秦六柱,重新厘定杨朱贵己、李耳无为、墨翟兼爱、管仲人本、公孙龙非马、庄周逍遥的思想光谱,六位大家犹如六根支柱(需摒弃的是儒家法家之荀况的帝王术、商鞅的军国主义理念、韩非的权术等),乃至《山海经》神话中的人文风貌,上古伏羲先民的全息智慧。背后一以贯之的思想线索,即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复兴的是被历史掩埋的华夏民族的人文精神。
目录 · · · · · ·
绪论 文化灵魂和历史命运
第一章 贵族精神和审美定位
第二章 总体结构及其存在论意味
第三章 叙述阅读:自然无为的太极章法
第四章 诗词曲赋的隐喻意味和叙事功能
· · · · · · (更多)
绪论 文化灵魂和历史命运
第一章 贵族精神和审美定位
第二章 总体结构及其存在论意味
第三章 叙述阅读:自然无为的太极章法
第四章 诗词曲赋的隐喻意味和叙事功能
第五章 名词的垂直联想和回目的对比设计
第六章 人物造型的核心布局
第七章 贾宝玉的死亡准备
第八章 林黛玉的爱情期待
第九章 薛宝钗的生存策略
第十章 补天者的意兴阑珊
第十一章 老祖宗的牌桌阴影
第十二章 大观园内的女儿世界
第十三章 大观园外的男人世界
第十四章 深度空间和意象建筑
第十五章 文化皈依和美学革命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我说宝、黛爱情是向着期待的爱情时,同时也意味着这是一种向着生命本身的爱情。由色而空、由浇灌到还泪的过程将生命本身也变成了一种期待,而爱情则由于这样的期待性质变成了一种性爱的乌托邦。在此,爱情的是否兑现不在于世俗的结局如何,也不在于期待有没有被满足,而就在于期待的过程本身是否成立。向……期待的爱情必定充满了操心与烦神,以至于泪雨涟涟;因此这种爱情的实现方式便注定不是洞房花烛式的圆满,而是焦首煎心般的残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9页 -
一面是延年益寿、子孙繁衍,一面是表彰忠烈、留取丹心,食色文化所持有的死亡准备就这样相辅相成地构建起来。它构成中国人的生存前提和文化心理,在督促自己养身传代的同时,鼓励别人英勇献身。大家就这么心照不宣地活着,活在千百年的历史中,活在当下在世的纷烦里,同样也活在小说《红楼梦》展示的图景上。你说中国人怕死,人们会向你例举历史上无数个不怕死的忠烈事迹;你说中国人不爱惜生命,人们又会向你出示中国人特有的养身之道连同在生儿育女上的勤勤恳恳。向……死亡的生存就被这样准备得完美无缺,致使作为叛逆者的贾宝玉在小说中不得不选择化灰化烟或者出家做和尚的方式表达自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论红楼梦"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给大师定位 8.6
-
- 枭雄与士林 8.4
-
- 俞平伯说红楼梦 8.6
-
- 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 8.6
-
- 脚下的沙漠,天空的鹰 8.4
-
- 澄心论萃 9.2
-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9.7
-
- 丽娃河 8.0
-
- 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 9.6
-
- 戴敦邦唐宋诗意图 9.3
论红楼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作者的增订版序把这个版本和出版社骂的够呛啊

> 更多书评 2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7.9分 678人读过
-
东方出版中心 (1995)9.1分 161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0)8.5分 94人读过
-
允晨文化 (2014)9.3分 1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星图书*学术 (玻璃软糖)
- 我的民国文艺Ⅴ (羊的门)
- 内容值得推荐但被糟糕装帧影响销量的图书 (mengyingchina)
- 批判红楼梦 (婉君与阿碧)
- 【红楼梦里人】 (西瞒)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论红楼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02102216 2014-08-11 22:21:10
读完@上海人李劼 先生这本上世纪不惑前的著作,真有种'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感觉。
0 有用 dreamer 2012-12-12 06:05:45
我喜欢李劼先生从文化哲学层面对红楼的解读,感觉到他有点精神洁癖,所以对人性有点苛刻,但谁说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人和这样的观点呢,有时候想想还真是难能可贵!
4 有用 燕贼 2014-08-08 02:04:56
以公正之名,行偏颇之实
0 有用 蒲公英 2010-10-05 11:09:45
中图特价
3 有用 荷鲁斯之眼 2014-09-15 14:43:45
哇靠。我读书少,这是见过的最有才华的一部红学著作,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