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察》详细阐述了道学思潮的发生与衍变、社会改革中的道学践履与困惑、靖康难后道学重心的转变、庆元战争之后的理学主潮化等问题。《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察》是由学林出版社出版。
立论太迂阔了,完全是站在道学之中来论述道学命运。而且,所谓的“道学”完全是承袭了束景南《朱子大传》的分别法,凡是正人君子皆为道学,凡是小人即便是道学后学,那也是伪道学。由于作者推尊王安石,于是又有了有本体论的新学是道学,而新学后学如蔡京等不是新学而是媚上之学的提法。发扬什么不好,偏偏把《朱子大传》的缺点发扬得淋漓尽致。再说论证,简直就是《宋元学案》《朱子语类》+《长编纪事本末》《宋史全文》的析分缀... 立论太迂阔了,完全是站在道学之中来论述道学命运。而且,所谓的“道学”完全是承袭了束景南《朱子大传》的分别法,凡是正人君子皆为道学,凡是小人即便是道学后学,那也是伪道学。由于作者推尊王安石,于是又有了有本体论的新学是道学,而新学后学如蔡京等不是新学而是媚上之学的提法。发扬什么不好,偏偏把《朱子大传》的缺点发扬得淋漓尽致。再说论证,简直就是《宋元学案》《朱子语类》+《长编纪事本末》《宋史全文》的析分缀合……对史料的积累与驾驭能力真可谓捉襟见肘。 (展开)
此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关注到了道学发展的过程中,其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联。这比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强调道学家并非仅谈心性义理之学,实则仍有巨大的政治关怀要早上不少。但相较余书剪裁史料的举重若轻和行文的清雅可读,关教授此书的可读性差了太多。而且,处处可见八九十年代的用语痕迹,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社科理论和概念,但实则无助于行文论述。行文扣一星,权作参考吧。
行文艰涩难懂,多拾全祖望、束景南和梁太济之牙慧,论述过泛而主旨不明。 98年左右完成的博论,以道学的内倾与外倾以及末流化来解释两宋时期的道学发展史。
个别政治史的分析深入的不像思想史学者写的。只是我也厌倦了,对于真正的理学家得不到重用是南宋政治腐败的原因这种叙事。无论是从真正的政治逻辑或是今天普通小民的职场生存环境来讲。(后者来自老板总觉得事情做不好是员工的问题而不是出自于制度,现在发现这种心态居然能追溯至理学)
> 2人在读
> 14人读过
> 106人想读
订阅关于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察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二止 2023-07-23 12:15:20 福建
立论太迂阔了,完全是站在道学之中来论述道学命运。而且,所谓的“道学”完全是承袭了束景南《朱子大传》的分别法,凡是正人君子皆为道学,凡是小人即便是道学后学,那也是伪道学。由于作者推尊王安石,于是又有了有本体论的新学是道学,而新学后学如蔡京等不是新学而是媚上之学的提法。发扬什么不好,偏偏把《朱子大传》的缺点发扬得淋漓尽致。再说论证,简直就是《宋元学案》《朱子语类》+《长编纪事本末》《宋史全文》的析分缀... 立论太迂阔了,完全是站在道学之中来论述道学命运。而且,所谓的“道学”完全是承袭了束景南《朱子大传》的分别法,凡是正人君子皆为道学,凡是小人即便是道学后学,那也是伪道学。由于作者推尊王安石,于是又有了有本体论的新学是道学,而新学后学如蔡京等不是新学而是媚上之学的提法。发扬什么不好,偏偏把《朱子大传》的缺点发扬得淋漓尽致。再说论证,简直就是《宋元学案》《朱子语类》+《长编纪事本末》《宋史全文》的析分缀合……对史料的积累与驾驭能力真可谓捉襟见肘。 (展开)
0 有用 殊同 2019-01-21 23:40:28
此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关注到了道学发展的过程中,其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联。这比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强调道学家并非仅谈心性义理之学,实则仍有巨大的政治关怀要早上不少。但相较余书剪裁史料的举重若轻和行文的清雅可读,关教授此书的可读性差了太多。而且,处处可见八九十年代的用语痕迹,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社科理论和概念,但实则无助于行文论述。行文扣一星,权作参考吧。
0 有用 涇舟 2024-11-26 17:22:12 四川
行文艰涩难懂,多拾全祖望、束景南和梁太济之牙慧,论述过泛而主旨不明。 98年左右完成的博论,以道学的内倾与外倾以及末流化来解释两宋时期的道学发展史。
0 有用 🕑 2025-05-14 15:50:58 浙江
个别政治史的分析深入的不像思想史学者写的。只是我也厌倦了,对于真正的理学家得不到重用是南宋政治腐败的原因这种叙事。无论是从真正的政治逻辑或是今天普通小民的职场生存环境来讲。(后者来自老板总觉得事情做不好是员工的问题而不是出自于制度,现在发现这种心态居然能追溯至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