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米切尔·希尔兹克 (Hiltzik N.)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 赵声攀
出版年: 2002年05月
页数: 429 页
定价: 25.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1098997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 赵声攀
出版年: 2002年05月
页数: 429 页
定价: 25.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109899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创业赢家的艺术 (Henry)
- 企业家传记与企业史 (辰丁)
- 计算机互联网故事 (镇元子)
- 巨头与明星的言行----数字化前期主体 (小毛叔)
- 数字化----背景、目标、要素、流程和方法 (小毛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盖茨用了谁的技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跬步→千里 2008-08-21 11:40:35
大三
0 有用 bruce_king 2011-12-23 23:36:17
一个充满激情的实验室
1 有用 辰丁 2020-02-19 14:57:40
老书,但非常棒。前面都是叙述,非常详细的叙述,尾声部分是点睛之笔。PARC的确开发出了盖茨和乔布斯后来使用的技术,但这不代表它就应该把他们商品化并且成功。第一,即使他们开发出了Macintosh,后面也不一定能成功,到了90年代,苹果的市场份额已经只有个位数了;其次,施乐的组织结构都是针对企业销售复印机的,而不是销售个人电脑的,这完全是两个市场,面临两种需求,并且对性能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且个人电脑... 老书,但非常棒。前面都是叙述,非常详细的叙述,尾声部分是点睛之笔。PARC的确开发出了盖茨和乔布斯后来使用的技术,但这不代表它就应该把他们商品化并且成功。第一,即使他们开发出了Macintosh,后面也不一定能成功,到了90年代,苹果的市场份额已经只有个位数了;其次,施乐的组织结构都是针对企业销售复印机的,而不是销售个人电脑的,这完全是两个市场,面临两种需求,并且对性能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且个人电脑市场开始时是那么小,基本上不会入这种大公司法眼,以计算机为主业的IBM虽然开发出兼容机,但却没在这个市场里赚到钱。第三,并不是所有研究中心开发出来的技术都应该被大公司采用,比如,半导体是贝尔实验室做出来的,但AT&T却没做成集成电路,因为根本不是一个业务。很多新兴行业就适合由新兴企业来做。 (展开)
0 有用 胖达子 2009-04-19 23:17:53
施乐xerox
0 有用 刘致源 2012-08-07 18:16:19
值得知道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