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案例》的原文摘录

  • ……像我们这些不断进行设计的人,意识到每一种理论都有一些真理,但不是全部真理。……我们的建筑从不想作为实验来验证一种理论:宁愿它们的排列方式,它们的庭院、街道和广场是舒适而适于居住的。 (查看原文)
    anntiara 3赞 2012-06-01 13:27:53
    —— 引自第91页
  • 萨伏伊别墅给勒·柯布西耶提供了一次至关重要的机会,展现了他对于一个开放的场地、无约束的计划和庞大的预算可以做些什么。它具有近乎20m的正方形和3层的高度,是一座不切实际的建筑,花费了双倍的预算。它遭受了严重的技术问题,很少用于居住,可能最适合于夏季聚会,虽然客人在那里也无处可住。它大部分时间作为空荡的纪念碑保存,定期修补与粉刷,现在主要作为一个建筑学的朝圣场所。这一不幸记录与它在照片和出版物中的神话生命形成鲜明对比,在那里它获得了无上的荣誉。萨伏伊别墅在每一本现代建筑的书中地位突出,占据了希区柯克和约翰逊的《国际风格》(The Internatianal Style)封面的显著位置,这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因为它展现了超出了格罗皮乌斯的形式与空间才能,标志了艺术成就的巅峰,成为当时建筑的缩影。它完美表现了建筑从装饰中抽象出来,并且远离常规的居住模式和前后的区分。材料和施工人员水平受到了同等的抑制,墙和屋顶、檐口和排水沟消失了:知觉被引到纯粹的造型关系中去。 在空间的动态性方面,萨伏伊别墅的三维特性甚至在书页上也令人激动,而且“建筑漫游”将它带进了第四维度。但在一个正交框架中度量,它在平面和照片中仍然很容易领会,简洁性使其成为黑白摄影的完美图像。它与基地分离,成为客体建筑的典范,在其自身体系的一致性方面保持了未受污染的状态,被正方形的外墙严谨地限定。它没有受到文脉的影响,为一代又一代的建筑铺平了道路,而现在它们恰恰被指责为不关心文脉。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为了提供一个“现代”的血统而放在旁边拍摄的汽车早已显得过时,早已进入了博物馆或废品堆放场,甚至那些曾令《走向新建筑》的读者激动万分的飞机和轮船也是如此,而萨伏伊别墅却没有。萨伏伊别墅比激发过它的机器更永恒,仍然惊人地现代,即使它曾强烈地代表了它所处的时代。它绝对的艺术光辉超越了其作者的错误理论,后者像一张建筑上的空头支票曾使一代又... (查看原文)
    小乔 1赞 2015-03-11 15:14:22
    —— 引自第121页
  • 最后人们不得不承认,该美术馆就像这前前后后建成的、享有盛名的其他文化项目一样,是一个独一无二、花费昂贵且依赖于手工制造的建筑物。人们很难指望通过其他的方式也能打造出类似的国家美术馆,但是密斯及其信徒却声称自己只不过打造了几类可供复制的国际式建筑。也许你只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接纳他们,才会构想出这么一条批量生产美术馆的流水线,然后取第一个产品做博物馆,第二个做公司总部大楼(这也是设计的初衷所在),第三个做银行,第四个做家具的陈列室……可能这些用途它都能适应,但反复地搬用只会令其贬值,而转换于不同的功能之间又会破坏某些特定的联系。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必做过多的详述:作为一个纪念物,建筑需要的就是唯一性,而灵活性永远不会成为其真正的焦点。但是与灵活性相关的理念却可以为我们摈弃功能性的主题提供一个借口,而当初也正是这一托辞才确保了密斯可以追循自己理想的建筑类型、打造自身绝对化的建筑。密斯的信条是“致力于为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绝望的混乱注入一丝秩序”,身处柏林当时的喧嚣之中,能将其设计的美术馆作为一处宁静的港湾退隐其中,本身就是一件引人入胜的事。密斯经常谈及的“纯净、简化和近于无物”等关键词,也勾勒出了一个理想化的、井然有序的世界,这个全面秩序化的体系里,万物各就各位,秩序完美无瑕。这可能就是密斯的建筑往往会在空置时达到最佳状态的原因所在,也是巴塞罗那展馆达到密斯作品之极致的原因所在。这种超脱于纷扰现实的境界,不但推动了当今抽象派的发展,也成就了密斯在该学派的至尊地位。无论是物质形态上还是内涵隐喻上,它都需要划出明晰的界线将非纯净物剔除在外。预展露其理想的一面,就是担心方方面面的事,这种建立在绝对排它性之上的纯净,既体现了一种力量,但也反映了其薄弱之处。 在该建筑保留下来的自由度极大的框架中,正是其同现实生活的种种相悖之处使它仿佛具备了一种经久不衰的魅力。这源于一个抽象的过程,而非移情的作用。... (查看原文)
    小乔 2015-04-03 15:35:27
    —— 引自第213页
  • 通常一种功能并不强大或明确到足以决定一种形式的地步,但多个功能的共同作用可以提出一种独特的形式来完全满足它们 (查看原文)
    anntiara 2012-05-29 19:39:08
    —— 引自第53页
  • 哈林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实际效用,…而是关于功能和表达之间关系的。……他相当关心目标的表达,认为建筑可以(而且应当)由它所服务的需求来赋形,它们在此过程中将获得恰当的表达与合适的身份:“我们努力使我们对功能的态度和对语汇的需求不冲突,而使其并存。我们努力将自己关于语汇的想法与生活,创造,运动和自然相联系;因为我们在创造功能形式的过程中顺应了自然的轨迹。”但这种“表达”如何产生又如何被解读,是一个比其刚出现时更加复杂和多面的问题。 (查看原文)
    anntiara 2回复 2012-05-29 19:41:03
    —— 引自第56页
  • 他们将魏森霍夫的视觉一致性转变为形式的教条,将风格上的特征视为同样,对构图与开窗术进行粗暴的批判。奇特与矛盾作为异端而遭到排斥。他们轻视由德国现代主义者推动的功能主义的热情争论,甚至称他们的国际风格为后功能主义。他们极大的漠视了欧洲现代主义者严肃的社会规划,而这在德国已经产生了大量作品。他们趣味的焦点就是纯粹美学。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4-02-04 11:49:57
    —— 引自第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