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建筑工业出版社
原作名: modern architecture through case studies
译者: 魏羽力 / 吴晓
出版年: 2005-1
页数: 252
定价: 66.00元
装帧: 简裝本
ISBN: 9787112069262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对现代运动的一次敏锐而富于教益的重估,写作思路清晰而充满活力,适合于学生与建筑学从业人员阅读。它着眼于特定的建成作品以凸显现代主义的问题及其丰富的可能性。
作为全面的比较研究,本书从1927年斯图加特的住宅展开始。作者对现代建筑及其建筑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其中包括公认的领军人物的作品,例如柯布西耶和密斯,而不知名的人物如陶特和莱维伦茨也获得了同等程度的关注。每个案例研究涉及一套特定的理论理念,并按照时间组织成整体。
本书适合学生和建筑设计人员阅读。
作者精深的研究方法为现代主义运动被隐藏的传统和多样性提供了可信的论据,而案例研究的方式有助于揭开围绕着现代建筑及其理论的复杂急诊这是对建筑学的革命性时期美好回顾,涉及了很多时至今日仍在争论中的问题。
喜欢读"现代建筑设计案例"的人也喜欢 · · · · · ·
现代建筑设计案例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现代建筑设计案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
小乔 (As I read)
最后人们不得不承认,该美术馆就像这前前后后建成的、享有盛名的其他文化项目一样,是一个独一无二、花费昂贵且依赖于手工制造的建筑物。人们很难指望通过其他的方式也能打造出类似的国家美术馆,但是密斯及其信徒却声称自己只不过打造了几类可供复制的国际式建筑。也许你只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接纳他们,才会构想出这么一条批量生产美术馆的流水线,然后取第一个产品做博物馆,第二个做公司总部大楼(这也是设计的初衷所在),第三个...2015-04-03 15:35
最后人们不得不承认,该美术馆就像这前前后后建成的、享有盛名的其他文化项目一样,是一个独一无二、花费昂贵且依赖于手工制造的建筑物。人们很难指望通过其他的方式也能打造出类似的国家美术馆,但是密斯及其信徒却声称自己只不过打造了几类可供复制的国际式建筑。也许你只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接纳他们,才会构想出这么一条批量生产美术馆的流水线,然后取第一个产品做博物馆,第二个做公司总部大楼(这也是设计的初衷所在),第三个做银行,第四个做家具的陈列室……可能这些用途它都能适应,但反复地搬用只会令其贬值,而转换于不同的功能之间又会破坏某些特定的联系。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必做过多的详述:作为一个纪念物,建筑需要的就是唯一性,而灵活性永远不会成为其真正的焦点。但是与灵活性相关的理念却可以为我们摈弃功能性的主题提供一个借口,而当初也正是这一托辞才确保了密斯可以追循自己理想的建筑类型、打造自身绝对化的建筑。密斯的信条是“致力于为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绝望的混乱注入一丝秩序”,身处柏林当时的喧嚣之中,能将其设计的美术馆作为一处宁静的港湾退隐其中,本身就是一件引人入胜的事。密斯经常谈及的“纯净、简化和近于无物”等关键词,也勾勒出了一个理想化的、井然有序的世界,这个全面秩序化的体系里,万物各就各位,秩序完美无瑕。这可能就是密斯的建筑往往会在空置时达到最佳状态的原因所在,也是巴塞罗那展馆达到密斯作品之极致的原因所在。这种超脱于纷扰现实的境界,不但推动了当今抽象派的发展,也成就了密斯在该学派的至尊地位。无论是物质形态上还是内涵隐喻上,它都需要划出明晰的界线将非纯净物剔除在外。预展露其理想的一面,就是担心方方面面的事,这种建立在绝对排它性之上的纯净,既体现了一种力量,但也反映了其薄弱之处。 在该建筑保留下来的自由度极大的框架中,正是其同现实生活的种种相悖之处使它仿佛具备了一种经久不衰的魅力。这源于一个抽象的过程,而非移情的作用。它就像一场供奉纯粹几何形式的宗教圣殿——a square is a square is a square——让人不禁想起了柏拉图式的纯精神世界,没有遗留任何岁月和自然侵蚀之后的残迹。一栋建筑如果在使用上能够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并对变化避而远之,那么与其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开放状态,还不如维持一种全面的静态;与其在建设上考虑功能的变换,还不如完全抛开它,使建筑化作唯一的永恒。人们还可以用这么一种方式来想象一下新美术馆:使用“慢速拍摄、常速播放”技术跟踪记录美术馆的发展历程,时间上可以穿越数十年甚至几个世纪。昼夜更迭,暑去寒来;展览在变换,毗邻的建筑在拆拆建建;建筑的用途和意义也在变换;还不断有陌生的来客讲者陌生的新语言;但惟一不变的就是密斯的建筑了,虽然还会经历周期性的修修补补和重新上漆,但它会永远地将这份原始的纯真保留下来。
回应 2015-04-03 15:35 -
小乔 (As I read)
萨伏伊别墅给勒·柯布西耶提供了一次至关重要的机会,展现了他对于一个开放的场地、无约束的计划和庞大的预算可以做些什么。它具有近乎20m的正方形和3层的高度,是一座不切实际的建筑,花费了双倍的预算。它遭受了严重的技术问题,很少用于居住,可能最适合于夏季聚会,虽然客人在那里也无处可住。它大部分时间作为空荡的纪念碑保存,定期修补与粉刷,现在主要作为一个建筑学的朝圣场所。这一不幸记录与它在照片和出版物中的神话生...2015-03-11 15:14 1人喜欢
萨伏伊别墅给勒·柯布西耶提供了一次至关重要的机会,展现了他对于一个开放的场地、无约束的计划和庞大的预算可以做些什么。它具有近乎20m的正方形和3层的高度,是一座不切实际的建筑,花费了双倍的预算。它遭受了严重的技术问题,很少用于居住,可能最适合于夏季聚会,虽然客人在那里也无处可住。它大部分时间作为空荡的纪念碑保存,定期修补与粉刷,现在主要作为一个建筑学的朝圣场所。这一不幸记录与它在照片和出版物中的神话生命形成鲜明对比,在那里它获得了无上的荣誉。萨伏伊别墅在每一本现代建筑的书中地位突出,占据了希区柯克和约翰逊的《国际风格》(The Internatianal Style)封面的显著位置,这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因为它展现了超出了格罗皮乌斯的形式与空间才能,标志了艺术成就的巅峰,成为当时建筑的缩影。它完美表现了建筑从装饰中抽象出来,并且远离常规的居住模式和前后的区分。材料和施工人员水平受到了同等的抑制,墙和屋顶、檐口和排水沟消失了:知觉被引到纯粹的造型关系中去。 在空间的动态性方面,萨伏伊别墅的三维特性甚至在书页上也令人激动,而且“建筑漫游”将它带进了第四维度。但在一个正交框架中度量,它在平面和照片中仍然很容易领会,简洁性使其成为黑白摄影的完美图像。它与基地分离,成为客体建筑的典范,在其自身体系的一致性方面保持了未受污染的状态,被正方形的外墙严谨地限定。它没有受到文脉的影响,为一代又一代的建筑铺平了道路,而现在它们恰恰被指责为不关心文脉。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为了提供一个“现代”的血统而放在旁边拍摄的汽车早已显得过时,早已进入了博物馆或废品堆放场,甚至那些曾令《走向新建筑》的读者激动万分的飞机和轮船也是如此,而萨伏伊别墅却没有。萨伏伊别墅比激发过它的机器更永恒,仍然惊人地现代,即使它曾强烈地代表了它所处的时代。它绝对的艺术光辉超越了其作者的错误理论,后者像一张建筑上的空头支票曾使一代又一代建筑师误入歧途。B·陶特当时既看到了品质,又看到了危险。他评论说,勒·柯布西耶是一个建筑师和架上画家,是倾向于混淆这两者的人。
回应 2015-03-11 15:14
-
现代建筑运动最早的历史记述了一种革命,迄今为止仍属于它的一部分,并寻求一种永续性与正当性。 他们不可避免地进行着简化,选择与诠释,努力制造一幅令人信服的图景,其话语被几代人视为金科玉律,其法则被几十年来的国际建筑教育界所采纳。 因为后现代主义者正是根据他们的思想而得到了抵制“现代主义”的荣耀,声称对他们叙述表示同意。 通过恢复一些被遗忘的形象,人们正想着更均衡的视野迈进,但密斯和柯布西耶那样的...
2015-12-02 03:06
现代建筑运动最早的历史记述了一种革命,迄今为止仍属于它的一部分,并寻求一种永续性与正当性。他们不可避免地进行着简化,选择与诠释,努力制造一幅令人信服的图景,其话语被几代人视为金科玉律,其法则被几十年来的国际建筑教育界所采纳。因为后现代主义者正是根据他们的思想而得到了抵制“现代主义”的荣耀,声称对他们叙述表示同意。 通过恢复一些被遗忘的形象,人们正想着更均衡的视野迈进,但密斯和柯布西耶那样的建筑师仍保持了最初被授予的主导角色,甚至在史学家的超长关注下呗神话。为了显示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新的正统性,最初的史学家们设定了狭隘的界限并切断其历史根源,与其不同的是,本研究褒扬现代主义运动的深度和复杂性,强调的不是他的共同目标。划出巨大的材料之海,在其中随处沉入一个小木桶,它将使一些有特点的样本重建天日。建立一个理论大厦却有可能在相互冲突的论据面前分崩离析。“主义”可以是一个馈赠,也可以是一个诅咒,因为它们迅速的体现了一个年代中感知到的风格或运动,随后只会变成一条臭名昭住的术语。它们日益变成有影响的学者和博物馆馆长的武器,成为像商品那样鉴别风格的手段。回应 2015-12-02 03:06 -
maajor (so whaat)
他们将魏森霍夫的视觉一致性转变为形式的教条,将风格上的特征视为同样,对构图与开窗术进行粗暴的批判。奇特与矛盾作为异端而遭到排斥。他们轻视由德国现代主义者推动的功能主义的热情争论,甚至称他们的国际风格为后功能主义。他们极大的漠视了欧洲现代主义者严肃的社会规划,而这在德国已经产生了大量作品。他们趣味的焦点就是纯粹美学。 现代主义许诺的社会和文化是一个神话。Peter Jones通过分析1920-50年代的十五位建筑...2014-02-04 11:49
现代主义许诺的社会和文化是一个神话。Peter Jones通过分析1920-50年代的十五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发现了现代主义运动的多样性。口号“形式追随功能”太过简化,建筑师与历史的断裂也几乎不存在。功能主义有很多方式,哈林的仪式崇拜,梅耶的定量方法。对文脉和场地的考虑也存在于很多建筑师的作品中,如哈林,陶特,门德尔松,夏隆。形式逻辑,新美学也有不同阐述。每一个案例的分析都大开眼界。他们将魏森霍夫的视觉一致性转变为形式的教条,将风格上的特征视为同样,对构图与开窗术进行粗暴的批判。奇特与矛盾作为异端而遭到排斥。他们轻视由德国现代主义者推动的功能主义的热情争论,甚至称他们的国际风格为后功能主义。他们极大的漠视了欧洲现代主义者严肃的社会规划,而这在德国已经产生了大量作品。他们趣味的焦点就是纯粹美学。
回应 2014-02-04 11:49
-
这章对柯布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评价很客观,结论肯定了柯布作为伟人与狂人的成就与局限甚至谬误。 作为现代主义代表作的萨伏伊别墅是在解构主义,风格派,立体主义,纯粹主义的背景下产生的。受这些风潮的影响,在宽敞·无限制·超高预算的条件下,柯布选择在宽阔的草坪上放置一个纯粹的正方形平面建筑。这个建筑严格恪守着平面构图原则,正交的柱网,脱离的墙体,中心的楼梯,平剖面上比例严谨的庭院与室内,甚至只有飞机才能看到...
2017-09-19 22:31
这章对柯布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评价很客观,结论肯定了柯布作为伟人与狂人的成就与局限甚至谬误。
作为现代主义代表作的萨伏伊别墅是在解构主义,风格派,立体主义,纯粹主义的背景下产生的。受这些风潮的影响,在宽敞·无限制·超高预算的条件下,柯布选择在宽阔的草坪上放置一个纯粹的正方形平面建筑。这个建筑严格恪守着平面构图原则,正交的柱网,脱离的墙体,中心的楼梯,平剖面上比例严谨的庭院与室内,甚至只有飞机才能看到的总平面都显示着柯布的建筑设计与他的立体主义画有着某些共同的准则。
萨伏伊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可以说是基于钢筋混凝土技术的理性导向的设计,然而柯布所提倡的理性更多是数学几何抽象上的理性而非技术结构合理性,在此分别可用结构合理性与结构理性代表。例如局部柱网被迫的变异,墙体与柱子的脱离造成楼板传力不均匀,以及梁与排水等细部的缺陷出于纯粹的“理性”而未经合理考虑。这种纯粹的“理性”实际上是对抽象几何的美学崇拜,柯布相信宇宙的存在永恒与协调的美,这种美以数学几何为原则,因而遵循这种规则的现代主义可以超越地区·文化的界限,这种美为柯布的“第一美学”。(对于一个经历技术革命,与其他人一样对汽车飞机而振奋的人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与爱因斯坦的交流更能体现时代巨剧变环境下人对于结束纷争的统一的变革渴望(无论建筑·社会学·哲学都如此,而相反Team X的出现则有着二战结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背景),本书的一大成就即在于跳出了时代眼光。)从这里我们可以预料出柯布理论与实践的脱离,现代主义建筑并未如建筑师预料般成为征服全球美学文化的纯粹雕塑,柯布的模数因为对材料施工或不同文化等因素的忽略难以应用,甚至在朗香教堂中已经很难找到正交·直线·比例了,某种程度上来说朗香教堂更多是“第二美学”的产物(密斯说朗香教堂是属于乡村的美,从这个角度看来至少在人们的感受里它抛弃了柯布坚持的国际化风格)。
书中对于柯布的定论精辟入理,尤其承认了柯布崇高地位与其谬误,算是解决了许多低年级建筑学学生的疑惑(我就曾经为此想不通,尤其推崇Team X后对柯布的狂妄愚蠢产生过鄙夷)。萨伏伊拥有诸多技术问题而作为建筑学圣杯因为其所代表当时一大类建筑形式与空间的极高艺术成就,柯布也因为简洁纯粹的平面设计在黑白的杂志传媒讨了不少巧。时至今天,技术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已经过去,team X早已把柯布的光辉大梦反驳的明明白白,当时洁白光滑如上帝之作的飞机汽车所代表的机器工业甚至已经成为了廉价的标志,而柯布纯粹的透视与几何美学仍然保持着前卫与经典的光辉。(当然学院对其的片面教育造成的误导实在影响恶劣,路斯在《论建筑》中谈论绘画与建筑的关系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令人发醒,陶特等人也发出质疑与抨击;正如一切的变革的发生有其时代背景,今天在技术瓶颈与技术突变的关卡上。一方面政治稳定经济减速下建筑师们乡土化历史化,一方面互联网 vr 参数化 ai 等改变表现与建造形式的技术等待爆发,我仿佛看到了杂志与黑白照片和钢筋混凝土对建筑美学变革的再现)。
回应 2017-09-19 22:31 -
现代建筑运动最早的历史记述了一种革命,迄今为止仍属于它的一部分,并寻求一种永续性与正当性。 他们不可避免地进行着简化,选择与诠释,努力制造一幅令人信服的图景,其话语被几代人视为金科玉律,其法则被几十年来的国际建筑教育界所采纳。 因为后现代主义者正是根据他们的思想而得到了抵制“现代主义”的荣耀,声称对他们叙述表示同意。 通过恢复一些被遗忘的形象,人们正想着更均衡的视野迈进,但密斯和柯布西耶那样的...
2015-12-02 03:06
现代建筑运动最早的历史记述了一种革命,迄今为止仍属于它的一部分,并寻求一种永续性与正当性。他们不可避免地进行着简化,选择与诠释,努力制造一幅令人信服的图景,其话语被几代人视为金科玉律,其法则被几十年来的国际建筑教育界所采纳。因为后现代主义者正是根据他们的思想而得到了抵制“现代主义”的荣耀,声称对他们叙述表示同意。 通过恢复一些被遗忘的形象,人们正想着更均衡的视野迈进,但密斯和柯布西耶那样的建筑师仍保持了最初被授予的主导角色,甚至在史学家的超长关注下呗神话。为了显示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新的正统性,最初的史学家们设定了狭隘的界限并切断其历史根源,与其不同的是,本研究褒扬现代主义运动的深度和复杂性,强调的不是他的共同目标。划出巨大的材料之海,在其中随处沉入一个小木桶,它将使一些有特点的样本重建天日。建立一个理论大厦却有可能在相互冲突的论据面前分崩离析。“主义”可以是一个馈赠,也可以是一个诅咒,因为它们迅速的体现了一个年代中感知到的风格或运动,随后只会变成一条臭名昭住的术语。它们日益变成有影响的学者和博物馆馆长的武器,成为像商品那样鉴别风格的手段。回应 2015-12-02 03:06 -
小乔 (As I read)
最后人们不得不承认,该美术馆就像这前前后后建成的、享有盛名的其他文化项目一样,是一个独一无二、花费昂贵且依赖于手工制造的建筑物。人们很难指望通过其他的方式也能打造出类似的国家美术馆,但是密斯及其信徒却声称自己只不过打造了几类可供复制的国际式建筑。也许你只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接纳他们,才会构想出这么一条批量生产美术馆的流水线,然后取第一个产品做博物馆,第二个做公司总部大楼(这也是设计的初衷所在),第三个...2015-04-03 15:35
最后人们不得不承认,该美术馆就像这前前后后建成的、享有盛名的其他文化项目一样,是一个独一无二、花费昂贵且依赖于手工制造的建筑物。人们很难指望通过其他的方式也能打造出类似的国家美术馆,但是密斯及其信徒却声称自己只不过打造了几类可供复制的国际式建筑。也许你只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接纳他们,才会构想出这么一条批量生产美术馆的流水线,然后取第一个产品做博物馆,第二个做公司总部大楼(这也是设计的初衷所在),第三个做银行,第四个做家具的陈列室……可能这些用途它都能适应,但反复地搬用只会令其贬值,而转换于不同的功能之间又会破坏某些特定的联系。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必做过多的详述:作为一个纪念物,建筑需要的就是唯一性,而灵活性永远不会成为其真正的焦点。但是与灵活性相关的理念却可以为我们摈弃功能性的主题提供一个借口,而当初也正是这一托辞才确保了密斯可以追循自己理想的建筑类型、打造自身绝对化的建筑。密斯的信条是“致力于为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绝望的混乱注入一丝秩序”,身处柏林当时的喧嚣之中,能将其设计的美术馆作为一处宁静的港湾退隐其中,本身就是一件引人入胜的事。密斯经常谈及的“纯净、简化和近于无物”等关键词,也勾勒出了一个理想化的、井然有序的世界,这个全面秩序化的体系里,万物各就各位,秩序完美无瑕。这可能就是密斯的建筑往往会在空置时达到最佳状态的原因所在,也是巴塞罗那展馆达到密斯作品之极致的原因所在。这种超脱于纷扰现实的境界,不但推动了当今抽象派的发展,也成就了密斯在该学派的至尊地位。无论是物质形态上还是内涵隐喻上,它都需要划出明晰的界线将非纯净物剔除在外。预展露其理想的一面,就是担心方方面面的事,这种建立在绝对排它性之上的纯净,既体现了一种力量,但也反映了其薄弱之处。 在该建筑保留下来的自由度极大的框架中,正是其同现实生活的种种相悖之处使它仿佛具备了一种经久不衰的魅力。这源于一个抽象的过程,而非移情的作用。它就像一场供奉纯粹几何形式的宗教圣殿——a square is a square is a square——让人不禁想起了柏拉图式的纯精神世界,没有遗留任何岁月和自然侵蚀之后的残迹。一栋建筑如果在使用上能够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并对变化避而远之,那么与其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开放状态,还不如维持一种全面的静态;与其在建设上考虑功能的变换,还不如完全抛开它,使建筑化作唯一的永恒。人们还可以用这么一种方式来想象一下新美术馆:使用“慢速拍摄、常速播放”技术跟踪记录美术馆的发展历程,时间上可以穿越数十年甚至几个世纪。昼夜更迭,暑去寒来;展览在变换,毗邻的建筑在拆拆建建;建筑的用途和意义也在变换;还不断有陌生的来客讲者陌生的新语言;但惟一不变的就是密斯的建筑了,虽然还会经历周期性的修修补补和重新上漆,但它会永远地将这份原始的纯真保留下来。
回应 2015-04-03 15:35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Architectural Press版 2002-10-8 / 19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建筑成长书籍列表 (左倾份子)
- 风景园林(景观/园林)可读书目 (shuā)
- 建筑 及其相关 (Nobervem)
- 朱塞普 特拉尼(Guiseppe Terragni) (Tango)
- QD 2nd years (Nomad)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现代建筑设计案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饮xiao食 2013-11-02
建筑理论入门经典
0 有用 李阿宋 2010-10-06
重读,收获良多。想读原著。
0 有用 白白小张 2018-02-09
建筑案例研究入门。
0 有用 mark 2011-09-06
韩老师的设计分析与表达书目
0 有用 黄豆豆^_~ 2010-08-19
大学要感谢的一本书 :记得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除柯布以外的其他先锋者,还有他们在德国的集群设计,意义深远。目前国内的集群设计就差很多了。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康,静谧的金贝儿美术馆,当然还有许多。如今又买了一本,可以再读。
0 有用 白白小张 2018-02-09
建筑案例研究入门。
0 有用 妙圃主人 2017-09-29
好书 需好好消化 觉得自己高考后就该看
0 有用 H.U 2017-04-20
扎实的案例分析,真是经典啊,我当初当史书看的哈哈
0 有用 Zenker 2017-12-29
本书以清晰的历史观通过案例中连贯的思考过程与准确的操作手法展现了超越建筑的思想。在几个问题方面给了深刻启发:大师何以为大师,何为现代建筑,如何做现代建筑。世界很大,建筑师很小,而建筑很复杂,这是一个不断追寻自我的过程。私以为这本书可作为本科理论课的教材,对于低年级来说几乎是一本足矣的书。
0 有用 Pudge 2017-06-01
现代建筑的多个方向,可惜夏隆的作品集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