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党人碑推荐的书 (汤圆圆)
- 唐代国家与社会 (Lightsage)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唐学研究的旧式新法 (王观旂)
- 徐冲、仇鹿鸣中国古代史-魏晋至隋唐 (若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唐代前期北衙禁军制度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NEON_FIREWORK 2023-12-27 23:25:34 甘肃
非常好博士论文,使我思路畅通,爱来自甜的严肃
0 有用 黄金的马场 2024-01-14 09:40:08 湖北
行文风格让我想起任士英,说理流畅且不失学术性,关于高祖元从禁军安置的部分感觉史料不太支持作者的观点,不过对于整体论述来说无伤大雅,最近看的几本关于隋唐军制的研究似乎都接受滨口的一分为三之说,不过军制功能分化这个研究视角不应该限于府兵,不如说府兵本身也是北朝隋唐军制功能分化的一环,隋以及唐初府兵制一统天下的情况,我觉得并不是府兵制一开始的面貌(唐先生就持此说),而应该和隋文帝时期大规模的建制化有关系... 行文风格让我想起任士英,说理流畅且不失学术性,关于高祖元从禁军安置的部分感觉史料不太支持作者的观点,不过对于整体论述来说无伤大雅,最近看的几本关于隋唐军制的研究似乎都接受滨口的一分为三之说,不过军制功能分化这个研究视角不应该限于府兵,不如说府兵本身也是北朝隋唐军制功能分化的一环,隋以及唐初府兵制一统天下的情况,我觉得并不是府兵制一开始的面貌(唐先生就持此说),而应该和隋文帝时期大规模的建制化有关系,说白了是一种偶然产物,隋之前和唐初以后,都不存在这种包罗各种功能的府兵制。 (展开)
4 有用 越石赋扶风 2021-10-07 20:25:14
详细地梳理了唐前期北衙禁军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禁军演变过程大致是从太宗时期的北门屯营,到高宗武后时期的羽林军(飞骑、百骑),到玄宗时期龙武军、羽林军并立。唐前期宫廷政变频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北衙禁军和南衙朝臣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北衙将领和南衙朝臣可以相互迁转,那么北衙禁军将领就不能不受到前朝政局的影响。玄宗为此进行了制度改革,从开元时期,禁军系统将领例由唐元功臣中选拔,龙武军的建立使这一惯例制... 详细地梳理了唐前期北衙禁军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禁军演变过程大致是从太宗时期的北门屯营,到高宗武后时期的羽林军(飞骑、百骑),到玄宗时期龙武军、羽林军并立。唐前期宫廷政变频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北衙禁军和南衙朝臣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北衙将领和南衙朝臣可以相互迁转,那么北衙禁军将领就不能不受到前朝政局的影响。玄宗为此进行了制度改革,从开元时期,禁军系统将领例由唐元功臣中选拔,龙武军的建立使这一惯例制度化,龙武军将领产生于本军之内,不再向南衙和其他军事系统发展,形成了较为封闭的内部迁转机制,由此禁军将领的升迁有可靠的制度保障(也就不会冒风险去参与政变)。客观来说,玄宗改革禁军制度的思路是对的,但颇为讽刺的是,马嵬之变中禁军首领陈玄礼则真的是出于公心为国政变,并非为了获取非分之福。 (展开)
4 有用 静水沉岩 2016-04-12 15:13:14
对龙武军的判断,待遇优厚但社会地位下降。这点很有启发。
1 有用 我家儿子是肥宅 2015-04-13 18:28:35
作者对唐代前期北衙禁军演变趋势有极为细置的梳理,抓住南衙府兵与其升降浮沉,从制度视角审视皇帝公私领域,也论及了陈寅恪关中本位,唐代后期藩镇,宦宫掌禁军之事,可谓以小见大,发抉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