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书评 (82)

米苹果 2009-04-08 14:37:53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好书。。。

这么一本好书,网上一搜,评论寥寥无几,受捧度也不高。 部分人可能因鲁迅的评价,丧失了对此书的兴趣。鲁迅评此书有失真实,可在我看来,书中的故事比一般历史真实得多,鲜活得多。 现在的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多源于六年的初高中历史课。这六年的历史课,教给了我们一般性的历...  (展开)
Y小姐 2008-06-26 12:33:4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第三者讲述的故事

  读完了,比儒林外史好看。   因为他清透,有着中国人特有的小聪明。   一个一个串起来的故事,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故事。可以发生在过去、现在或未来。中国人,从来不少这种小聪明。正是这种聪明,让中国那样难以猜透,那样让人着迷。   读完之后,很欣赏吴继之的处世态...  (展开)
身是客 2011-11-25 23:46:02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天朝目睹之怪现状

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 心是主人身是客) ====== 这本书奇就奇在,改成《天朝目睹之怪现状》这样的书名,也完全适用。 这么好看的一本书,似乎少人提,所收到的评价和书的好看程度完全不成比例。 鲁迅评价:“作者经历较多,故所叙之族类亦较伙,官师士商,皆着于录……惜...  (展开)
空旷 2008-12-30 19:55:30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书里的一些骗术现在还有阿

里面有一段大家猜酒令的很有意思;还有一段,公文出错了,师爷直接给烧了,塞进去一张白纸,转给下一站,下一站一看是白纸,不敢吭声,直接在转给下一站,结果公文流转了一大圈,最后的人发现是一张白纸,网上追朔,谁也不敢说是谁的责任,于是从头再来一遍,出错那人就免了应...  (展开)
离开地球_ 2009-11-25 21:39:06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前人种树,后人却风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青春读物大行其道的今日,捧着这样一本“老板砖”不得不说着实引人注目。 然,书中描叙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世情着实把我狠狠地唬住了,仔细琢磨不难发现今日之中国与当时的中国有何差别?不过是手段更加的高明罢了……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苟才得一生,大起大落,卑鄙龌龊无所不...  (展开)
席老 2012-03-30 23:32:34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救世之情竭,但厌世之念未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未完全踏入社会,看这本书,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 只能草草谈下自己的观后感。 我想看完本书的人,都大概想做个吴继之。他潇洒,通事务,但又不失为一个好人。虽然最后大结局不知如何。但吴继之,吴继之。至少是无人继之了。 进入社会,自然许多事身不由己,难免许...  (展开)
懒残僧 2018-03-31 20:49:03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绝对是被低估的一本书。就豆瓣上的浏览看来,读的人并不多。由于这是一部清末民初的讽刺小说。大多数人一看时间段是“清末民初”,就可以回想起霸占语文课本的鲁迅小说,以及学习时的痛苦回忆。其次是“讽刺”两字,给人的联想并不怎么好,有愤青的嫌疑...  (展开)
蕺水 2017-10-02 16:50:02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讽刺的背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很偶然的情形下,我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看完了鲁迅归纳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孽海花》、《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和清代中期写作的《儒林外史》。讽刺,是这些书一贯穿的笔调。这是一种用可笑的滤镜来展现一桩桩残忍的、极不公正的事件...  (展开)
芝乔 2016-09-20 10:57:11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版

第一册|初是腐眼看人基,后知后觉并蒂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文/尘桥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吴趼(jian)人 ,吴趼人与李伯元,刘鹗,曾朴并称为“晚清四大小说家”。 ● 书摘:“只因我出来应世二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蛇虫鼠蚁;第二种豺狼虎豹;第三种魑魅魍魉。二十年之久,...  (展开)
买不到甜柚子 2018-12-02 00:31:12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人情多鬼蜮,历史总循环

悲欢离合廿年事,隆替兴亡一梦中。 书里那些光怪陆离的事情,其实现在一样也在上演,人心从来没变,所谓人心不古,其实人心从没古过。何止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说几百年也不为过。 作者既博学又通透,宅心仁厚,胸襟宽广又豁达。尽管看透了世态炎凉,也经历了人情冷暖,但依...  (展开)
朗玉伯 2016-04-06 23:29:2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良友与趣书

1. 书的题目是“怪现状”,“怪现状”由人而起,所以此书大致写的就是晚清形形色色的各路人及他们的经历、命运。 一是怪人,或坏人,或愚人。他们中有人为恶,有人不辨善恶为虎作伥,有人昏昏碌碌,有人靠小聪明图一时之利……总之大约脱不了“贪嗔痴”三个字。 书中在描写此种...  (展开)
愿今朝 2017-07-20 06:39:1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古典小说界深藏不露的华山第二面巅峰

这个起子写的真好真有趣 真是不同凡响 简洁明了又不失悬念 从来没有看过古典小说有这样天马行空的起子 看来清新脱俗让人耳目一新 对全书颇有厚望 而且还是第一人称的笔法 真是古典小说界的一股清流,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畅快淋漓的小说体了,特别是在古典小说篇回里 太喜欢这...  (展开)
SeaHoney 2010-10-09 13:53:32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唉!繁华到极,便容易沦于虚浮。

唉!繁华到极,便容易沦于虚浮。 ——good story,story,story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上 1、我是好好的一个人,生平并未遭过大风波、大险阻,又没有人出十万两银子的赏格来捉我,何以将自己好好的姓名来...  (展开)
中年师傅 2017-08-12 19:22:40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几个字概括中国文化

假:好多读者都记得书中的旗人,如何用手指头装着写字,沾起桌上的芝麻吃掉。我记得有人出门,用猪皮把嘴擦得油亮,装作吃肉了,然后才有面子出门。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大概是全世界最强的。大家都闲得蛋疼,管别人的闲事,牛逼了就欺压侮辱不如自己的人,此风越来越甚,在农村...  (展开)
普通网友 2015-11-18 10:50:5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然我偏想煞风景

继之道:“人家说少见多怪,你多见了还是那么多怪。你可记得那年你从广东回来说的,有个甚么淫妇建牌坊的事,同这个不是恰成一对么。依我看,不止这两件事,大凡天下事,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总而言之,世界上无非一个骗局。你看到了妓院里,他们应酬你起来,何等情殷谊挚;你...  (展开)
Rebuilder 2014-02-06 20:58:2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悲欢离合廿年事,隆替兴亡一梦中

“悲欢离合廿年事,隆替兴亡一梦中”,乡土中国的人情世故其实一直在继续演绎。 感慨最后百万生意仅仅因为一个东家丁了尤,一个东家外出办事就此崩塌,主人公(可能是作者吴研人)花费大力气记录各种人间怪事,一味地讽刺甚至斥责,却仍然没参透这人情世故,毕竟是走得太顺利...  (展开)
马奶茶 2013-07-19 01:22:55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二十年耳闻の怪现状

   乍一看,好像作者学习了西方小说的结构,力图写一个'恶汉小说‘(picaresque)或者’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可是写着写着,作者自己的生活就被束之高阁,或者是隐藏了起来,好像是害怕泄露了自己会遭到什么迫害,于是这部有些自传风味的’小说,渐渐成了一个‘天方夜...  (展开)
燕辞归 2021-12-03 09:22:54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版

读《怪现状》的一些断想

1.将纯朴赋予中国,将虚浮赋予外国的道德 民族主义 2.对城市的疑虑与恐惧 3.城市人口流通的颠覆性力量 4.隐含商业力量的不可阻碍 5.老者本位 6.以传统隐逸心态对抗洋场变革 7.孤独者对社会变革的对抗 8.对人的普遍怀疑,信任的被迫缺失 9.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10.厌恶与偏好感的...  (展开)
homeee9 2021-08-22 05:41:2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见怪而不怪之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吴沃尧看了李宝嘉那本特别深刻地揭露官场败相的书,才打定主意要写小说,而且要赚大钱。这本书就是他的第一部连载,也是特别积极,篇幅特别大的一部,足足有108回,讲了189个故事。他的另一个想法就没那么明显了,一边要赚大钱,另一边还想用这本书来启发民众,让他们不要醉生...  (展开)
人间卧底 2017-05-24 21:55:2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

高级的劝架是怎样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本书,断断续续翻了许久也没看完。前两天看到两处颇有意思,不禁感叹,我若哪一天有了这样的情商和口才,那该多好啊。 这两个故事,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劝”字。 第一个是劝“嫁”。第八十八回《劝堕节翁姑齐屈膝》里,小官苟才为了巴结上司,把年轻守...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2条)

订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