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Homage to Catalonia
译者: 李华 / 刘锦春
出版年: 2006-3
页数: 189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大众精品文库
ISBN: 9787214039811
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是位享誉世界的作家,这部小说堪称他的“西班牙内战亲历回忆录”。在西班牙内战中,他参加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民兵组织,以战争亲历者的身份描绘了战争的艰辛、民众的热情、局势的变幻、媒体的歪曲、信仰的危机等等,提供了翔实可信的战争经历,让人们从事实的角度去理解战争。在诉说自己感受的同时,作者冷静地剖析了战争的表象与实质,传达了“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主题思想,就是这场战争所带来的意义,是让人们更加坚信人类的高尚品质。本书文风简洁凝练,在静默的言说里蕴含着巨大的动人力量。
作者简介 · · · · · ·
奥威尔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1903年生于印度。1907年他举家迁回到英格兰。1917年,他进入伊顿公学。1921年后来到缅甸加入Indianimperial Police,1928年辞职。随后的日子里他贫病交加,此间他当过教师、书店店员,直到1940年,他成为NewEnglish Weekly的小说评论员,他才有了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1936年间,他访问了兰开夏郡和约克郡,1936年底,他来到西班牙参加西班牙内战,其间他受伤。二战期间(1940-1943),他为BBS Eastern Service工作,并在此间写了大量政治和文学评论。1945年起他成为Observer的战地记者和MachesterEvening News的固定撰稿人。1945年,他出版了《动物农场》,1949年出版了《1984》。奥威尔患有肺...
奥威尔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1903年生于印度。1907年他举家迁回到英格兰。1917年,他进入伊顿公学。1921年后来到缅甸加入Indianimperial Police,1928年辞职。随后的日子里他贫病交加,此间他当过教师、书店店员,直到1940年,他成为NewEnglish Weekly的小说评论员,他才有了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1936年间,他访问了兰开夏郡和约克郡,1936年底,他来到西班牙参加西班牙内战,其间他受伤。二战期间(1940-1943),他为BBS Eastern Service工作,并在此间写了大量政治和文学评论。1945年起他成为Observer的战地记者和MachesterEvening News的固定撰稿人。1945年,他出版了《动物农场》,1949年出版了《1984》。奥威尔患有肺结核,于1950年死去。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人也喜欢 · · · · · ·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3 条 )

想把豆瓣所有的星星给你

西班牙内斗的简单梳理(奥威尔视角)
> 更多书评 73篇
论坛 · · · · · ·
原来这本书的封面是卡帕的摄影作品 | 来自鹿川没有粪 | 2021-06-16 16:33:48 | |
奥威尔是最幽默的作家之一 | 来自特大号妇女之友 | 11 回应 | 2021-02-15 21:12:24 |
也是一个关于翻译的问题 | 来自咸吉诃德 | 2020-01-04 07:20:23 | |
有关翻译上的一个小问题 | 来自KillerQueen | 9 回应 | 2013-01-20 20:58:57 |
以祖国之名 Land and Freedom | 来自Boi@阿诗玛 | 2009-12-17 12:35:28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Mariner Books (1980)9.3分 149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8.7分 887人读过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8.9分 516人读过
-
哈尔滨出版社 (2017)9.0分 28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卫报:100本最佳非虚构书籍 (shizhao)
- 豆瓣五星图书【世界历史】 (爱玛·包法利)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2(上) (default:)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给未来记者的书单 (雲豆子散步)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的评论:
feed: rss 2.0
34 有用 nothing传叔 2015-11-09 23:58:01
一直觉得这本才是奥威尔最好的书,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3 有用 艾弗砷 2011-02-09 19:18:46
比《1984》和《动物农场》强多了
3 有用 57 2014-04-19 12:01:19
奥威尔写起随笔来是有点随意的,不过这样的题材也不必拘泥文本或文体。原来他参加的不是国际纵队,而是马统工党的民兵团,写的也是当时共和政府的内部,共产党和把其他派别指认为托派、佛朗哥的帮凶。这最让他最痛心。真是一个诚实的左派。他完全不是用资产阶级的眼光来打量这个国家,去的时候没有阶级,领带都要收起来,可走的时候这样的人又成了老爷。
3 有用 福利院长正太喵 2009-08-12 22:44:37
英国人和西班牙人的性格碰撞和有趣。阿拉贡满地粪便的小乡村丝毫感受不到《堂吉诃德》中的浪漫氛围当然也许后者活动的主要区域在卡斯蒂利亚。不管怎么说,我爱西班牙,我爱天主教,革命者也无法摆脱他们的天主教和拉丁气质。
7 有用 雪莱 2013-03-31 10:32:10
革命中最动人的是那些近乎天真的理想主义者,人人平等的梦想几乎在他们手里要实现了,但最后死得最惨的也正是他们。
0 有用 刘小猴 2023-02-03 15:03:50 陕西
和1984一样,感觉他在说a但是也在说abcde
0 有用 太阳 2023-01-29 19:13:55 贵州
追求理想多么热烈,甚至不惧子弹穿喉
0 有用 慕言 2023-01-26 23:45:37 广东
看到最后热泪盈眶,我跟作者感受一样,为一切发生的事感到愤怒,但离开的时候又会怅然若失。全世界无产阶级者都拥有着共同的理想,佩服乔治奥威尔的勇气,无论是上前线,还是将这段真实历史披露出来。
0 有用 白白直视 2023-01-24 13:24:05 浙江
用细节完整地呈现了他在西班牙六个月的经历,和背后的政治背景。我一直不喜欢看政治新闻,可能是因为过于片段化、碎片化,让我觉得不能看到全貌。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有事情被完整、彻底地检验的感觉。奥威尔的细节观察、平实叙事和幽默让我能一直读下去
0 有用 侧目而 2023-01-15 02:11:55 四川
補。没想到乔治·奥威尔是这样走上反极权道路的。为了加入反法西斯队列,选择踏入战场,却一场像样的仗都没打过,反而目睹了肮脏的党派斗争;喉咙被子弹射穿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回到后方等待奥威尔的却是大搜捕,这几个月的经历简直像坐过山车般令人头晕目眩。本书有战场画面,有政治分析,不是简单的战争回忆。本书胜在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战争前期发生的故事,奥维尔在书中也尽其所能客观地叙述,但仍不避讳立场,并指出要读... 補。没想到乔治·奥威尔是这样走上反极权道路的。为了加入反法西斯队列,选择踏入战场,却一场像样的仗都没打过,反而目睹了肮脏的党派斗争;喉咙被子弹射穿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回到后方等待奥威尔的却是大搜捕,这几个月的经历简直像坐过山车般令人头晕目眩。本书有战场画面,有政治分析,不是简单的战争回忆。本书胜在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战争前期发生的故事,奥维尔在书中也尽其所能客观地叙述,但仍不避讳立场,并指出要读者警惕这段由亲历者们所撰写的历史。作为之前从未了解过西班牙内战的人来说,本书可能不太适合入门,我也仅是因为乔治·奥威尔的大名才看这本书的,看完此书后我更佩服他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