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还记幸的书评 (7)

【读品】 2008-08-23 18:40:49

【读品•专题:漫谈书话家•事关黄裳】杨小洲:旧雨新燕齐飞

读黄裳先生的书,是很有趣味的一件事:一方面他的旧作不断重出新版,一方面他总有新作从容应市,两者算起来难免让喜爱“黄书”的读者乱了方阵。倘若按行世的版本计算,芜杂凡三十余种,倒是洋洋大观的一种收藏喜悦。而这样多姿的版本状态,恐怕是黄裳作品的一个特色。惟其如此...  (展开)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2007-07-30 00:11:20

钱锺书暗讽黄裳

去年读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2006年4月版的黄裳一本《珠还记幸》(修订本),老八股意料之中地没有什么新意,但书内所收的各种“纸片”(名家墨迹),却颇有趣,特别是那些信笺的设计,有古意。我对其他“名家”,没啥兴致,只有周作人和钱锺书,可以看看。 见到周作人在...  (展开)
脉望 2007-02-16 16:34:12

脉望馆书话之:写在《珠还》边上

          写在《珠还》边上    终于有了一本新版的《珠还记幸》,文与图的完美交织,烘托出“明珠有泪,良玉生烟”的氤氲之美;天空地阔的疏朗版式,浸染成从容有致的氛围。再看作家出版社的《来燕榭集外文钞》,密如群蚁排衙,读来真是辛苦不尽。 ...  (展开)
枕蘭影 2006-12-14 23:05:43

旧香墨色迎面而来

厚厚的一大本,又是黄老先生的旧作新印。只闻其名,拿到手的已经是据说的修订本了。肯象“三联”出大力气做这样精美的大布头,真该好好夸奖。走的还不算很遥远的年代,但确是我们隔膜了很久的记忆,在老先生们一页页泛黄却墨色如新的信笺里徐徐而来,书香弥漫。  (展开)
闲居明月+ 2010-02-24 17:52:16

枕边的《珠还记幸》

话说当今,书出同源,天下大同,抄袭、嫁接、类似比比皆是,恨不能打翻书架、枪毙浆糊。读书是奢侈的享受,闲暇偶尔翻翻,时间和精力是一个方面,况且,现在值得认真读的书也比较少。正如说到诗词要看夏承焘,谈起唐史要看陈寅恪,经典虽然不多、不厚,也不故作深沉、装腔作势...  (展开)
樱井甜甜 2014-07-01 16:55:24

处女座的哟

上世纪40年代开始的有意识的保留,能有这份思想很超前的,主要也是得益于记者的身份,也还是因为比较细心吧,当然也是以前的风气和现在大相径庭,看到书上印了那么多的墨迹,题词,诗笺,这样分享出来,也已经能够感受到的情谊。  (展开)
muchunzhe 2008-06-06 09:10:39

手有余韵叹伶仃

过去的纸张小页,随同那个时代逝去了。一代风云人物,过去的人情世故,离我们越来越远。小小纸页背后,是文人之间的笔墨交往,即使共和国之后身居高位,也不敢亦不能告别文人的习气,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吧。70年代之后生长的普通人家,已经失去了这种文化生态,代之而来的是...  (展开)

订阅珠还记幸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