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登勃洛克一家 短评

热门
  • 1 空城 2011-09-17 23:45:41

    2011•09•17 一个家族的衰败史诗在作者笔下流畅而充满力量,人物的刻画、内心的描写非常精彩,而后半部分家庭中商业和艺术的对立下可怜的小汉诺让人心疼。

  • 0 Jo‖1386☃ 2014-04-28 15:13:27

    在那样的年龄,生活还没有撞疼我们,责任感和悔恨也还都不敢损伤我们,那是我们还敢于看,敢于听,敢于笑,敢于惊讶,也敢于做梦,然而另一方面世界却还不曾向我们提出要求……

  • 0 知和。 2012-09-16 21:12:07

    跳读的。。。

  • 0 clemenceau 2008-02-29 13:09:46

    似乎冷静客观的描写成为了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了,作者在25岁就写出这样的作品,很有‘见微知著’的意思,非常值得一读。同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谋生和自己的乐趣两种也许是截然分开的东西,也许多数人都能比较好的‘社会化’,适应这种‘分裂’吧。

  • 0 2011-01-04 17:32:11

    细腻到接近繁琐

  • 0 qazwsx 2010-08-29 14:41:06

    高中。 里面小人物也会吐箴言。

  • 0 桃吉诃德 2023-09-18 00:44:14 四川

    我有点意外26岁的托马斯·曼对时间与命运之间的同谋,以及它们对人的心灵和精神造成的致命影响有这么一种天才的直觉。很传统古典的现实主义风格,像是狄更斯的德国继承人,开头其实很笨拙,但随着故事的推进,从冬妮的婚事开始,托马斯·曼的笔锋显然很快渐入佳境,越来越圆熟精到。通常这种转变要花去一个作家几部作品的时间,但托马斯·曼仅在一部作品中就完成了技巧上的完善,天分毋庸置疑。小说篇幅虽长,但真正称得上塑造成功的人物只有冬妮、托马斯和汉诺,也是他们三个联系起了这个家族延续四代的盛衰故事。冬妮天真热情的生命活力,托马斯在克尽职责中消磨的生活意志,汉诺纤细敏感、热爱艺术的天性,或许他们就是年轻的托马斯·曼自己的分身,他从中看到了自己家族的没落,也看到了他所厌恶的那种死亡。另外,我着实不喜欢傅惟慈的译文风格。

  • 0 拾珠象罔 2023-08-11 11:38:37 江苏

    事无巨细,感觉可以一直写下去,人物的死亡蛮不讲理画下了句号,不然我也可以一直读下去

  • 0 Shhhh@7788 2013-01-12 01:39:00

    中规中矩的不错,但是个人很喜欢因为有共鸣,本书唯一的缺陷是译者的恶心序言,大败笔。

  • 0 钱墨痕 2020-03-20 01:18:22

    托马斯曼26岁的水平也就只有26岁。 为什么会有人在题目中剧透啊,一个家族的衰亡,70万字里一直在等他衰亡反而损坏了阅读期待。 前半部分推进的太快了,前两代人很快就逝去了反而没有沧桑感。 这家人的衰败在文中都不显得像是垄断资本主义输给了自由资本主义,反而就只是输在了世袭制上,没有一个可以继承的后代。时代因素太少太少了。 写到托马斯的去世时,看得出来托马斯曼已经不太想这下去了。 2星的名著,一颗星加在通俗好读,一颗星加在汉诺与作者本人的映照以及用汉诺与凯伊的关系写出了作者对感情或者爱情的想象。

  • 0 耳火星河 2021-06-30 21:57:38

    艺术气质与内在情感的发展伴随着现世进取之心的衰退,这也成了贯穿托马斯·曼多数创作的主题。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第三代三个孩子,已经呈现出不同程度上的人格缺陷,他们同时丧失了祖上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宗教的虔诚,这种偏离在下一代发展成了彻底的逃避——对艺术的沉湎,富有音乐天赋的小汉诺的死,既象征着社会环境对个人天性的抑制,也宣告了一个古老商人家族的倾颓。 结尾汉诺和凯伊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超越友情的苗头,让人很难不想到《魂断威尼斯》……看了前言发现这是作者26岁的作品,我辈凡人望洋兴叹罢辽。

  • 0 孤筏重洋 2021-07-01 09:12:45

    2005年读完。 一本极为现实主义的书,其中蕴含着悲伤的情感。一个家族的没落,商业社会的变迁。我们从中也能获得很多沉甸甸的财富。 从这本小说来看,德国人的门第观念极强。

  • 0 amistletoe 2007-05-17 10:20:28

    三代人的那段话记忆犹新

  • 0 Merci 2010-12-13 10:28:19

    从没试过能在一本书上看到自己的全部致命的不足,看到对自己的不好,反而轻松了,人如果为自己找太多借口,的确会迷失自己的,如果只是沉迷于过去的辉煌是一个笑话

  • 1 完美的真空 2020-05-08 16:03:15

    断断续续看了将近一个月,但直到看完都没有看别的小说那种一放时间长了就看不下去那种感觉,相反,任何时候看都能毫无障碍的再进入到文本里,这就得归功于小说本身的流畅性,以及托马斯.曼本身的功力,26岁就能对生活有如此的洞察力,并且文笔成熟到没有丝毫的生硬之处,着实牛逼。具体在书里,这种流畅性也是所带入的视角的体现,和《死于威尼斯》和《魔山》很像,读者始终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着这个家庭,作者的情感则是始终不露声色的,说不残忍吧,一大家子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说残忍吧,布登勃洛克家的每个人却又都坦然的按照命运的安排无悲无喜的走着,所以读者也只好克制住感情,去探究需要不动感情来记录的东西:记录历史。

  • 0 zz 2018-11-07 23:38:14

    南柯一梦一般的故事

  • 0 迷津 2016-04-18 17:23:50

    对不起,虽然你是我的毕业论文,但是想说爱你不容易。读的很吃力,感觉有些枯燥,不知道是不是翻译太过久远的问题,回来看看原文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