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邓小平的伟大改革,把中国带入了有史以来最为刻也最为广泛的变革时期。在这场变革中,中国社会的一切领域,无一例外,都在经历着空前的巨变!经过20年的无畏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在经济领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蓝图已经十分明确,剩下的仅仅是如何尽快地使这一蓝图成为现实的问题,或者说是时间问题;在政治领域,尽管改革依旧任重道远,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改革方向也已经确定;只有在社会领域之中,改革的方向和蓝图都还十分模糊。然而人类的实践一再表明,没有一个健全的社会领域的支持,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都无法有效进行。可以说,时至今日,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如果没有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那么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都将受到影响。也就是说,社会领域的变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整体改革事业的关键因素。
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
邓小平的伟大改革,把中国带入了有史以来最为刻也最为广泛的变革时期。在这场变革中,中国社会的一切领域,无一例外,都在经历着空前的巨变!经过20年的无畏探索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在经济领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蓝图已经十分明确,剩下的仅仅是如何尽快地使这一蓝图成为现实的问题,或者说是时间问题;在政治领域,尽管改革依旧任重道远,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改革方向也已经确定;只有在社会领域之中,改革的方向和蓝图都还十分模糊。然而人类的实践一再表明,没有一个健全的社会领域的支持,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都无法有效进行。可以说,时至今日,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如果没有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那么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都将受到影响。也就是说,社会领域的变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整体改革事业的关键因素。
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所谓“第三部门”就是非营利组织的集合。由于社会领域的状态主要取决于第三部门的状态,所以说有效的市场体制和民主政治离不开发达的第三部门的支持,而研究第三部门的发展并通过这种研究推动第三部门的发展,已经成为今日中国面对的最紧迫的“时代任务”之一。
我们组织这项研究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增加几部有关第三部门研究的出版物,更为重要的是,要为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积聚队伍、积累成果、涵养资源,为中国第三部门研究领域的开拓和长期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对于中国的学术界来说,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第三部门”还是一个极为陌生的领域。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吸引了一批国内第一流的学者投身这一领域的研究,其中一些学者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对于中国青基会来说,资助和组织高水平的、超前性的学术研究活动,既是一项重要的组织职能,也是一个长期的组织目标。今后,本着对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期利益负责的原则,中国青基会还将继续支持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研究活动,继续资助建设性的国际交流活动。
村落中的“国家”的创作者
· · · · · ·
-
李书磊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书磊,1964年出生,河南原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任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主任、教授。著有《1942:走向民间》、《文学的文化含义》、《杂览主义》、《都市的迁徙》等8部著作。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孩子的概念里,“小青蛙”就是蛤蟆。他们一直将它叫“蛤蟆”,但现在学校老师非得让叫“小青蛙”。“青蛙”而且“小”,这样叫,蛤蟆才会变得可爱起来,这样叫的孩子也才会可爱起来,变成一个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在将蛤蟆改口叫“小青蛙”的过程中,孩子们被赋予了两个东西、一是前面谈到过的文语系统,这个系统对整个世界都有一套自己的描述,它建立起的是一个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土语系统看到的世界有区别的世界。二是一种温情化的感情方式。本来在孩子的世界中,蛤蟆这东西很常见,常常捉住它用草串起来,但现在它突然成了“小青蛙”,变成了一种叫起来必须充满爱意的东西,就很难再像对付蛤蟆那样对付小青蛙了。这与一年级课本中的“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有异曲同工之效。小鱼是可以捉来吃的,但现在它在朗读中成了“姐姐”。这种文语系统使孩子认识到了一些世界的真实,但也掩盖了一些真实;这种温情化的方式使孩子减少了一些残酷,但也对他们粉饰了一些残酷。这种从娃娃开始的教育是耶非耶实难论定。从老师对口语(土语)在课堂上复活的敏感、对其制止之果决,可见这种口语对文语的消解与破坏的确是触痛了教育的要害。学生当然还是得回到文语的轨道上来,但他们心中仍然存在的口语系统却也显露出来了。在他们的心中,小青蛙实际上就是蛤蟆,只是在课堂上只许叫小青蛙,不许叫蛤蟆而已。或许当他们受教育的时间足够长了以后,这只圆眼睛、椭圆形身体、四条腿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既是蛤蟆又是小青蛙了。他必须同时掌握两套语言系统——实际上也是两种人生方式——才能应对这两个世界,因为这两套语言系统及其代表的两种人生方式都是真实存在的:只有通过文语系统才能见容于体制与主流,才能进入现代与潮流,而只有通过口语系统才能抓住并依凭世界与人生不变的真实与真谛,才能脚踏实地获得真正的力量与智慧。只掌握口语系统就只能被摈斥于现代主流生活之外,而只拥有文语系统则也会被去掉真实的生存能力,被...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3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一些课目的具体内容虽有较大变化,但这种学制由于新中国实施新的工业化赶超战略而得到了某种加强。今天现行的学制仍是它的延续。这种长期推行的学制对于多村来说暗含着一种意义,那就是乡村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将通过对已有的城市与工业的移植与照搬而实现。说这是一种“暗含”的意义,是因为对乡村的这种改造在这种学制的构想中并不是一种明确的意念,而仅仅是它之中蕴含着的一种逻辑。说实话,这种学制从一开始就没有将乡村改造与乡村发展问题考虑在内,它的眼光集中在国家的建构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上,它只是将乡村作为人才选拔的一种来源而已;然,这种学制后所包含的逻辑中却并不是完全不涉及乡村的,它实际上是意味着在国家与城市工商业发展与发达之后再用城市的资金、按城市的模式将乡村复制成新的城市。这从本质上乃是一种移植思路。这种移植的思路与前景在今天已经明显地现出端倪,因为已经开始有大批从乡村走向城市的大学、因为不能为城市所容纳又从大学回到乡村的“剩余知识分子”存在了,他们脑子的榜样是城市现有的模式,而他们面对的现实又是乡村既存的现实,这种并存与对峙中孕育一早晚要发生的对乡村的“城市式移植”的改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教育循环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村落中的“国家”"的人也喜欢 · · · · · ·
村落中的“国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乡村学校与乡村现代化

不可避免的裂缝与百折不挠的弥合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农民问题的书单 (舞雩)
- 社会学研究书单-3 (低明)
- 国族想像,公私分野【1】 (南池子)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我的乡土中国 (羊的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村落中的“国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15 有用 明道若昧 2023-07-31 22:25:42 山东
“语文课上的这种与文学性相剥离的“思想教育”,实际上也是中国目前全社会“思想教育”的缩影:通过对外在的、贫乏的道德与政治教条的反复重申来求改造思想之效。这实在是一种愚蠢的虚妄。一种文化的生成必须经由真实的文化过程,也即是必须经由真正的精神生活与精神修养的过程,不是仅仅重复几句关于信仰、道德的口号人们就会变得有信仰、有道德的。将真实的、丰富的文化修养过程省却为教条与口号的重复过程,是一种文化衰落的征... “语文课上的这种与文学性相剥离的“思想教育”,实际上也是中国目前全社会“思想教育”的缩影:通过对外在的、贫乏的道德与政治教条的反复重申来求改造思想之效。这实在是一种愚蠢的虚妄。一种文化的生成必须经由真实的文化过程,也即是必须经由真正的精神生活与精神修养的过程,不是仅仅重复几句关于信仰、道德的口号人们就会变得有信仰、有道德的。将真实的、丰富的文化修养过程省却为教条与口号的重复过程,是一种文化衰落的征兆:它缘于某种程度的文化衰落,也必然会带来更深程度的文化衰落。” 昔日的“李神童”,今日的“李部长”,会为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交出怎样的答卷? (展开)
7 有用 kang 2007-11-21 10:15:48
很好的一本本土社会学人类学的书
29 有用 任小羊 2018-02-02 21:10:51
1读过最好的中文民族志(除最后一章2作者现为中央纪委书记,大大高参3可读性非常强。与之相比大多数社会学人类学的老师学生都应该送回小学去重新学习语文课4主要理论资源意识形态国家机器5完爆科班人类学社会学的最精彩之处就是完全不落套路,呈现了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引出许多可深思之处,作者许多素朴的土法理论思考也很可观6不只是文笔好,而是自成风格到达了某种文学性和对人性、人生、社会的洞察7九十年代的田野,现在... 1读过最好的中文民族志(除最后一章2作者现为中央纪委书记,大大高参3可读性非常强。与之相比大多数社会学人类学的老师学生都应该送回小学去重新学习语文课4主要理论资源意识形态国家机器5完爆科班人类学社会学的最精彩之处就是完全不落套路,呈现了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引出许多可深思之处,作者许多素朴的土法理论思考也很可观6不只是文笔好,而是自成风格到达了某种文学性和对人性、人生、社会的洞察7九十年代的田野,现在仍有参考价值7习惯读科班套路文章的社科学者很可能找不到收获,是因为他们自己笨 (展开)
1 有用 在黑土地上种花 2022-11-03 16:18:47 浙江
好细致入微的乡村教育观察志。以国家渗入乡村建设的希望小学为切口,指出通过使用全国统一的以城市为导向的教材,乡村成为国家人才选拔的一种来源,来发展城市工商业与完成国家的建构,因此也与乡村本土产生了诸多矛盾,如学校中文语化和口语化、乡土知识和精英文化的对立。这些虽可以缓和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却又是无法避免的,若教育仅仅停留在农村的自我循环中,容易陷入褊狭的文化实用主义与反智主义,而主流教育也为其提供了阶层... 好细致入微的乡村教育观察志。以国家渗入乡村建设的希望小学为切口,指出通过使用全国统一的以城市为导向的教材,乡村成为国家人才选拔的一种来源,来发展城市工商业与完成国家的建构,因此也与乡村本土产生了诸多矛盾,如学校中文语化和口语化、乡土知识和精英文化的对立。这些虽可以缓和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却又是无法避免的,若教育仅仅停留在农村的自我循环中,容易陷入褊狭的文化实用主义与反智主义,而主流教育也为其提供了阶层流动、参与城市生活的机会。虽然主流教育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囿于资金人才制度等限制,产生了诸多弊端,如语文知识化道德化政治化的取向。即使作者考察的是90年代的村小,但很多现象在当下也依然在发生。 (展开)
1 有用 幸福远杨 2022-11-09 00:31:11 北京
诚意之作,勾起很多对过去的回忆,引发很多对当下的思考,教育,国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