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过程的书评 (17)

林舒涯 2015-07-04 10:49:24

仪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情节

《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这本书共有五章,其中前两章主要是特纳在田野调查中观察到的具体仪式过程,其中对非洲社会中恩丹布人的“生死仪式”和“仪式中的双胞胎困境”有细致入微的描写,后三章基本上是特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范·杰内普(Gennep,Arnold van)“通过...  (展开)
bluecarrie 2010-01-15 11:13:37

人类社会的盛衰史--交融与结构的交替

这其实真的是本杰作。之前我也不以为然,以为它不就是又重复了一遍Van Gennep的分离--阈限--重合吗?事实上,Victor Turner想做的远远不止这些。 他把从仪式研究中得出的“阈限”概念推广至整个人类社会。把人类社会历史周而复始的“稳定-革命-稳定-革命”的循环归结为“结构”...  (展开)
胖虫 2014-01-12 00:42:07

读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的几点感想

读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的几点感想 一、 特纳的书并不好读,一是他在写书时思维是极其活络的:一会儿说着恩登布人,一会又说着旧金山的嬉皮士,一会说着圣方济各,一会儿又说鲍勃迪伦,读这本书要跟着他绕一个又一个的大弯子,总觉得有点儿跟不上。二是他的人类...  (展开)
H_麦色cute 2016-01-02 19:41:03

阈限和交融都是一种过程

在阅读了特纳的《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之后,对阈限和交融较感兴趣,而全书也有较大的篇幅也在说清这两个概念,举了很多例子。首先是阈限,特纳在第三章开篇就说到范-杰内普所称的“通过仪式”的“阈限阶段”就已经展示了第三章的主题的性质和特点,那么什么是通过仪式呢?...  (展开)
海豚踢 2020-07-04 13:45:48

Q:除了“施虐狂与受虐狂的倾向”,你还有更好的解释吗?

一、结构与反结构的辩证关系 特纳在恩丹布部落进行了田野调查,有三个主要的案例。一是伊瑟玛仪式,是针对夫妻无法生育所进行的治疗。他们认为这种生育缺陷是由于母系祖先的灵魂作祟,这种想法如果对应到现实中,就是恩丹布部落是母系氏族,孩子要以母系作为血统归属,但妻子必...  (展开)
来去一山 2016-03-24 13:48:51

结构之外的力量 The Power Out of Structure

一. What is Liminality and Communita ? 其实全书的主旨在题目里已经有很好的概况,《The Ritual Process-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维克多特纳这位能与“格尔茨分庭抗争”的象征人类学家通过非洲恩丹布部落的田野考察,总结出阈限(liminality)与交融(communita)...  (展开)
劉水獺hailun 2018-03-17 17:40:16

《仪式过程》读后

1966年4月5日至14日,维克多•特纳在罗彻斯特大学的摩尔根讲座上进行了四次演讲,以此为基础,他的《仪式过程》一书得以面世。 此书主要涉及了“阈限”与“交融”两个概念。特纳将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三章前半部分,“主要讲述恩丹布仪式的象征性结构...  (展开)
Cindy 2015-10-16 13:24:05

仪式与生活“肌肤相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主要内容:首先,通过对赞比亚的恩布丹两种治疗仪式,即伊瑟玛仪式(Isoma)和双胞胎仪式做出的诠释和分析,强调仪式中多种多样的象征手段、意义以及在恩布丹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以“局内人的视角”理解恩布丹人内部的观念并诠释他自己的仪式理论;接着,通过解读恩布丹人的...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3-15 09:58:33

【转】黄剑波、郑絮文:仪式过程、社会戏剧与维克多·特纳的学术人生

摘要:人们在阅读理论时,往往局限于理论本身,忽视理论背后的生产者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理解维克多·特纳及其理论需要摒弃那种将学术与生活截然二分的看法。他热爱诗歌,热爱戏剧和表演,在人群中总是那个被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是受人爱戴的幽默风趣的老师。他深受马克思主义...  (展开)
大A 2014-01-07 21:11:23

信仰主义视角下的《仪式过程》

信仰主义视角下的《仪式过程》   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1920—1983)是象征人类学的开山之人,其著作颇丰,最为人尽皆知的要数《象征之林:恩丹布人仪式散论》以及《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两本。在国际人类学界,学者们谈到象征符号...  (展开)
原木女士 2023-10-02 14:53:58

结构与交融-人类社会的辩证发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继《金枝》之后我看的第二本英国人类学著作。整体阅读的感觉对比《金枝》来说,短而精,全是干货没有困点。题材从赞比亚的恩丹布人讲到鲍勃迪伦。从黑格尔讲到弗洛伊德。真是高山仰止 冠绝古今东西。 第一章:生死仪式中的分类层次 通过对赞比亚恩丹布人治疗妇女不能生育仪...  (展开)
鳄鱼鳄鱼不开花 2018-12-08 22:57:03

结构与交融

特纳此书关注两个结构,一个是“结构功能”之“结构”,可以说是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位置等等。一个是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也就是语义结构,只不过社会结构关系也构成语义结构的一个二元组合。 书中主要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女性不孕仪式。这个仪式就是展示一个社会结构统一...  (展开)
谢天开 2014-12-26 09:35:28

仪式的功效

苏格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特纳《仪式的过程》,通过对非洲恩丹布部落的田野调查,从中建构出“仪式”的分离—阈限—重塑三个程序。对研究者对于仪式观察从原始部落反观现代社会,人们正是通过种种仪式,为自己找到了交融的途径,权力者通过仪式得了信徒,管理者通过仪式得了...  (展开)
清醒梦境 2024-08-16 17:59:24

动态性视野下的“新”仪式

本书1-2章主要讲恩布丹的象征结构及其语义,3-5章主要讲仪式阈值阶段的一些社会属性,两部分是在不同阶段写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割裂感。第一部分确实要乱一点看得有些累;第二部分呈现出总分或总分总的特点,结构和表达上有清晰了一丢。 一、在恩布丹地区中挑选了: (1)伊纳瑟这...  (展开)
玉米玉米 2022-07-08 20:16:37

仪式过程 第三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三章“阈限与交融”的前五节部分的整理 下图是为了做课堂展示做的思维导图 在本章中,特纳首先引用了范·杰内普对通过仪式所提出的三个标识性阶段,即分离阶段、阈限阶段(也叫做边缘阶段),和聚合阶段。 首先来看阈限,在书中,作者举了成长仪式或青春期仪式上的初次受礼者...  (展开)
大咸鱼福尔摩鹿 2021-04-22 14:55:31

不算书评,发散思维猜了四点

第一点:仪式象征和中药的以形补形观念有没有相似之处。人类的心理思路可能是相同的。 第二点:欧美上世纪下半叶的社会运动以及对原始社会的崇尚与社会环境和学术发展关系,美苏冷战以及后现代思潮的兴起…… 第三点:结构化社会与非结构化思潮的博弈,非结构化都无法维持很长...  (展开)
迁徙的琪 2018-11-20 14:11:34

如果不想被带节奏的话

人类学和我的普通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1.去偏见。在众生平等的角度,人类学是比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更辽阔、视角平行的一个学科。 作为学科门外人,本书之前,只粗粗读过列维·施特劳斯。《野性的思维》是很开阔眼界的。过往接触信息中对感性和理性的所有消极片面的偏见,...  (展开)

订阅仪式过程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