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卡爾.羅哲斯Carl R. Rogers
出版社: 桂冠
原作名: On Becoming a Person
译者: 宋文里
出版年: 1990
页数: 486
定价: NT 4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當代思潮系列叢書
ISBN: 9789575510022
出版社: 桂冠
原作名: On Becoming a Person
译者: 宋文里
出版年: 1990
页数: 486
定价: NT 4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當代思潮系列叢書
ISBN: 9789575510022
内容简介 · · · · · ·
這本深具哲學及啟發意味的著作,是當代心理學大師羅哲斯博士在心理治療與輔導方面的主要代表作,也可以說是關於成人之道的一本必要導論。在本書中,他舉出幾個根本的問題,向很多傳統心理學的概念和態度挑戰,譬如:個人成長的意義何在?成長需要在什麼條件下才有可能?一個人又怎麼能夠協助另一個人?人的創造性是什麼?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助長人的創造性,除了心理學、精神醫學及其他專業的助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之外,凡是關切人格成長的人,都不可不讀。
作者简介 · · · · · ·
卡尔・R・罗杰斯(1902-1987)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性本善,有自我实现的发展潜力;他创立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主张心理治疗师要有真诚关怀当事人的感情,在真诚和谐的关系中启发当事人运用自我发展潜力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增强自信心。 罗杰斯的心理疗法在当今欧美各国广泛流行。他认为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以及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的影响遍及全世界,而且至今魅力不减。
目录 · · · · · ·
1「當代思潮系列叢書」序........................................PAGE_4
2心裡學類召集人序.............................................PAGE_10
3譯序.........................................................PAGE_14
4致讀者.......................................................PAGE_32
5第一部 說到我自己...........................................PAGE_42
5.1第一章「這就是我」我的專業思想和個人哲學的發展...........PAGE_44
· · · · · · (更多)
2心裡學類召集人序.............................................PAGE_10
3譯序.........................................................PAGE_14
4致讀者.......................................................PAGE_32
5第一部 說到我自己...........................................PAGE_42
5.1第一章「這就是我」我的專業思想和個人哲學的發展...........PAGE_44
· · · · · · (更多)
1「當代思潮系列叢書」序........................................PAGE_4
2心裡學類召集人序.............................................PAGE_10
3譯序.........................................................PAGE_14
4致讀者.......................................................PAGE_32
5第一部 說到我自己...........................................PAGE_42
5.1第一章「這就是我」我的專業思想和個人哲學的發展...........PAGE_44
6第二部 我怎能有助於人?.....................................PAGE_74
6.1第二章 關於如何輔助個人成長的一些假設...................PAGE_76
6.2第三章 協助關係的特徵...................................PAGE_86
6.3第四章 我們對於心理治療的客觀知識與主觀知識............PAGE_112
7第三部 成為一個人的過程....................................PAGE_126
7.1第五章 心理治療中可見的一些變化方向....................PAGE_128
7.2第六章 「成為一個人」是什麼意思........................PAGE_170
7.3第七章 心理治療的過程觀................................PAGE_190
8第四部 人格的哲學...........................................PAGE_41
8.1第八章 「成為一個如其所是的自我」:一個心理治療者對個人目標的觀點PAGE_236
8.2第九章 治療者心目中的美好人生:做個功能完全發揮的人....PAGE_260
9第五部 逼近事實:研究在心裡治療學中的地位..................PAGE_276
9.1第十章 人,或是科學?一個哲學的疑問....................PAGE_278
9.2第十一章 心理治療中的人格變化..........................PAGE_308
9.3第十二章 以受輔者為中心的治療法及其實徵研究的經緯......PAGE_330
10第六部 對於生活的涵義.....................................PAGE_362
10.1第十三章 有關教學與學習的一些個人見解.................PAGE_364
10.2第十四章 在治療與教育中有意義的學習...................PAGE_370
10.3第十五章 一位參與者所體驗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PAGE_390
10.4第十六章 以受輔者為中心的治療法對家庭生活的涵義.......PAGE_410
10.5第十七章 溝通失敗的處理-個人之間,團體之間...........PAGE_426
10.6第十八章 人際關係的一般法則--一個試驗性的陳述.......PAGE_436
10.7第十九章 創造性之理論的初步...........................PAGE_446
11第七部 行為科學與人.......................................PAGE_460
11.1第二十章 諸行為科學正在茁長中的力量...................PAGE_462
11.2第二十一章 人在行為科學新世界中的地位.................PAGE_488
11.3附錄 卡爾‧羅哲斯的重要著作簡介.......................PAGE_510
11.4索引(英漢對照).......................................PAGE_514
· · · · · · (收起)
2心裡學類召集人序.............................................PAGE_10
3譯序.........................................................PAGE_14
4致讀者.......................................................PAGE_32
5第一部 說到我自己...........................................PAGE_42
5.1第一章「這就是我」我的專業思想和個人哲學的發展...........PAGE_44
6第二部 我怎能有助於人?.....................................PAGE_74
6.1第二章 關於如何輔助個人成長的一些假設...................PAGE_76
6.2第三章 協助關係的特徵...................................PAGE_86
6.3第四章 我們對於心理治療的客觀知識與主觀知識............PAGE_112
7第三部 成為一個人的過程....................................PAGE_126
7.1第五章 心理治療中可見的一些變化方向....................PAGE_128
7.2第六章 「成為一個人」是什麼意思........................PAGE_170
7.3第七章 心理治療的過程觀................................PAGE_190
8第四部 人格的哲學...........................................PAGE_41
8.1第八章 「成為一個如其所是的自我」:一個心理治療者對個人目標的觀點PAGE_236
8.2第九章 治療者心目中的美好人生:做個功能完全發揮的人....PAGE_260
9第五部 逼近事實:研究在心裡治療學中的地位..................PAGE_276
9.1第十章 人,或是科學?一個哲學的疑問....................PAGE_278
9.2第十一章 心理治療中的人格變化..........................PAGE_308
9.3第十二章 以受輔者為中心的治療法及其實徵研究的經緯......PAGE_330
10第六部 對於生活的涵義.....................................PAGE_362
10.1第十三章 有關教學與學習的一些個人見解.................PAGE_364
10.2第十四章 在治療與教育中有意義的學習...................PAGE_370
10.3第十五章 一位參與者所體驗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PAGE_390
10.4第十六章 以受輔者為中心的治療法對家庭生活的涵義.......PAGE_410
10.5第十七章 溝通失敗的處理-個人之間,團體之間...........PAGE_426
10.6第十八章 人際關係的一般法則--一個試驗性的陳述.......PAGE_436
10.7第十九章 創造性之理論的初步...........................PAGE_446
11第七部 行為科學與人.......................................PAGE_460
11.1第二十章 諸行為科學正在茁長中的力量...................PAGE_462
11.2第二十一章 人在行為科學新世界中的地位.................PAGE_488
11.3附錄 卡爾‧羅哲斯的重要著作簡介.......................PAGE_510
11.4索引(英漢對照).......................................PAGE_514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来自:熊猫书院 我感到,当我以接纳的心态聆听自己时,当我能够成为我自己时,我感觉自己会更有效力。 当我接受这个真实的自己时,我就会发生变化,超越我现在的样子。 容许自己去理解他人,具有极大的价值。 只有当我把他的感受、态度和信念作为他真实且重要的一部分接纳时,我才是在协助他变成一个“个体”。 我越向我自己的真实以及他人的真实开放,我就越不可能有一种要去安排一切的冲动。 接受真实,就是接受许多的不完美,这让我越发尊重复杂的生活过程,所以我不再急于设定目标、塑造他人、操纵他人。我变得更加满足于做我自己,同时让他人也可以做他自己。 别人做出的评价对我来说不是行动的指南。 如果说在我一生中有一个惟一了解我的人,了解我所做的事是否诚实、认真,是否虚伪,那这个人就是我自己,并且这种判断是我自己的责任,不能让渡给任何人。 我们每个人最个人化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如果得到表达和分享,就可能会深入到他人的内心世界中。 生活,在其最佳状态中,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 心理咨询的关键是双方建立有用的人际关系。 如果我能提供某种正确的人际关系,那么我的当事人就很有可能会产生人格的变化和发展。 我可以是我全部的经验。 人类的自我大多是在追求“有意义”,我们做的任何事,如果毫无目的和意义,会让我们非常恐慌,恐慌于自己在浪费生命,恐慌自己像“傻子”一样生活。但当我们真正体验自己的感觉,而不去深入思考它与自我的关系时,我们并不会恐慌,我们会感到舒服、平和。 自由地体验身体的感觉和反应,而不要过多地企图把这些体验和自我联系起来。 对于“人格的积极本质”这个维度,当事人在心理咨询中的变化是:当事人越是深入内心,他的恐惧就会越少,因为他会发现自我内核并不是邪恶,而是一个没有仇恨,既不想奖励也不想惩罚别人的自我。人类的确是一种正面的、社会性的动物。 心理治疗(至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当事人会老是问他自己(常常是无心):“在这种情境中别人会认为我应该怎样做?我的父母或文化想让我怎样做?我认为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因此,他不断地按照强加于他的行为方式去行事。这并不必然意味着他的行为表现总是与别人的意见相一致···然而他还是根据别人的期待(常常是内投的期待)来行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编 个人形成的过程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當代思潮系列叢書(共27册),
这套丛书还有
《封建社會(Ⅱ)》《宗教社會學》《成文憲法的比較研究》《不平等的發展:論邊陲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構》《多元社會的民主》
等
。
喜欢读"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的人也喜欢 · · · · · ·
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7 条 )



成为最真实的自己以及咕噜肉的故事
阅读这本书是一种极为珍贵的体验,这其间我时而被罗杰斯充满理解、无条件接纳的话语感动得热泪盈眶,时而为他解决了我心头盘绕已久的问题而觉得醍醐灌顶,时而为他点出我之前从未注意的一些重要东西而由衷感激。 我只挑本书中令我最受触动的三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首...
(展开)

【读书笔记】个人形成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个人形成论》(On Becoming a person),[美]卡尔·罗杰斯(Carl R·Rogers)著,杨广学、尤娜、潘福勤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1出版,422页,53.50元。 如果要谈及到这几年心灵被触动的瞬间,其中之一是有个朋友说“质数是质数就好了”。虽然大概有人不以为然,大谈一... (展开)
> 更多书评 7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9.1分 1970人读过
-
Mariner Books (1995)9.0分 76人读过
-
左岸文化 (2014)9.3分 21人读过
-
Constable (2004)8.8分 2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让阅读成为习惯(存档) (无心恋战)
- 1879心理学涉猎与精读 (叩桑叩桑.不在)
- 穿搭 (风很温柔)
- 港台图书:心理成长类 (阿木的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臺灣蘇維埃萬歲 2017-01-30 12:53:54
雖說作者行文稍嫌囉唆,本書仍值得一讀。我對心理治療本身興趣不大,但對於作者自心理治療中得出的人本主義傾向頗有興趣,特別是有關於教育的部分,以下是感想。知識傳播時,藉助權威、組織與秩序,是知識增長的權宜之計,我們必須先暫時設下一個節點,以便討論、以便集中精力。權威、組織與秩序的目的,是追尋知識本身,權威、組織與秩序本身不是價值。但現在,僅僅只為了方便討論的權威、組織與秩序竟然反過來妨礙了討論本身,致... 雖說作者行文稍嫌囉唆,本書仍值得一讀。我對心理治療本身興趣不大,但對於作者自心理治療中得出的人本主義傾向頗有興趣,特別是有關於教育的部分,以下是感想。知識傳播時,藉助權威、組織與秩序,是知識增長的權宜之計,我們必須先暫時設下一個節點,以便討論、以便集中精力。權威、組織與秩序的目的,是追尋知識本身,權威、組織與秩序本身不是價值。但現在,僅僅只為了方便討論的權威、組織與秩序竟然反過來妨礙了討論本身,致使教學場所變成了權力展示中心。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預設:我教,你聽;你的想法不重要,我的想法才重要。這個態度,必然導向知識本身不重要——因為,即使你(教師)是博士又如何?在真理面前我們一樣渺小。你又何德何能膽敢在真理面前誇稱你比我更接近真理,因此我必須扭曲我的體驗來配合你? (展开)
0 有用 蝉 2014-03-18 18:32:19
:无
0 有用 MidnightSun 2011-02-21 20:43:58
简明易懂~
0 有用 horrey 2010-03-11 19:47:21
大学图书馆
0 有用 阿漆 2022-09-20 20:05:20 中国香港
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被真诚的无条件的接纳,人格就会慢慢变化,渐渐从固着变像流动……任何可教的事物,都是无关紧要的,教学的后果要不就是无关紧要的,要不就是有害的
0 有用 阿漆 2022-09-20 20:05:20 中国香港
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被真诚的无条件的接纳,人格就会慢慢变化,渐渐从固着变像流动……任何可教的事物,都是无关紧要的,教学的后果要不就是无关紧要的,要不就是有害的
0 有用 劳拉 2018-04-08 03:25:40
非常好,浅显易懂。
0 有用 比因吹斯汀 2017-12-03 16:00:18
美味鸡汤
0 有用 下北陽光燦爛 2017-03-15 22:35:13
這本書確實是一字一句的讀完
7 有用 臺灣蘇維埃萬歲 2017-01-30 12:53:54
雖說作者行文稍嫌囉唆,本書仍值得一讀。我對心理治療本身興趣不大,但對於作者自心理治療中得出的人本主義傾向頗有興趣,特別是有關於教育的部分,以下是感想。知識傳播時,藉助權威、組織與秩序,是知識增長的權宜之計,我們必須先暫時設下一個節點,以便討論、以便集中精力。權威、組織與秩序的目的,是追尋知識本身,權威、組織與秩序本身不是價值。但現在,僅僅只為了方便討論的權威、組織與秩序竟然反過來妨礙了討論本身,致... 雖說作者行文稍嫌囉唆,本書仍值得一讀。我對心理治療本身興趣不大,但對於作者自心理治療中得出的人本主義傾向頗有興趣,特別是有關於教育的部分,以下是感想。知識傳播時,藉助權威、組織與秩序,是知識增長的權宜之計,我們必須先暫時設下一個節點,以便討論、以便集中精力。權威、組織與秩序的目的,是追尋知識本身,權威、組織與秩序本身不是價值。但現在,僅僅只為了方便討論的權威、組織與秩序竟然反過來妨礙了討論本身,致使教學場所變成了權力展示中心。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預設:我教,你聽;你的想法不重要,我的想法才重要。這個態度,必然導向知識本身不重要——因為,即使你(教師)是博士又如何?在真理面前我們一樣渺小。你又何德何能膽敢在真理面前誇稱你比我更接近真理,因此我必須扭曲我的體驗來配合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