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们离历史究竟有多远。
平实质朴的回忆
这本书很好玩,有点达恩顿盗版、地下文学书的感觉了。
廉价书墨日见多,但那条虎虎有生气的福州路却是再也不见了【20190512赴沪路上读】
《回忆亚东图书馆》
这本更好一点,发现订正了之前版本的一处讹误
史料价值自不必提。以汪孟邹和书店为中心可以看到与陈独秀、章士钊、柏文蔚的安徽网络、与陈独秀、胡适的学者网络、与陈独秀的托派网络。汪氏叔侄与亚东图书馆充分地演好了历史赋予他们的角色,及时地登场,亦及时退场。
风雨飘摇五十年。
竟有荡气回肠之感。无法想象印象中天然老成的亚东群雄,如何在少年时代读书、离乡,穿越于潮湿且灰白色的沪宁之间,盘活海内外资源,遥遥一线直至Tokyo和New York,做成如此一番大事业。片纸漂洋过海,从彼岸辗转而来,一并携来新知与生气,太多的“不可不读”——闪闪亮亮。曾经一度“疑惑”,为什么每一个快吃不上饭的学者,都有过卖命亚东和商务的日子。何等大名,均要作古。“他(汪孟邹)一生只是专心致志的办了两个书店,不曾做过别的事。”
写于五六十年代,但通篇仲翁适之
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必读书目,内容十分精彩。
一本不是很起眼的书,但是你读的时候会若有所思。它让你从不同的地方窥见一些“五四”的东西。读者它,你会从另一个侧面了解陈独秀和胡适之。
4.4。胡博士的精力实在过人。炮换鸟枪,繁华退散的四马路。
新文化运动背后,一家独立书店的消亡史。写得真好看。
黑历史一坨一坨,出版文化观论文简直要成伪命题。解放后部分下笔之战战兢兢不胜唏嘘
历史是要从不同侧面去观察的
主要是来看看那个时代许多人历史书以外的样子...比如乔年是真的是很可爱很幽默的男孩子...书里描述延乔牺牲也伤到不行,“血肉欲寻何处是?斑斑点点在红旗。”仲甫和胡适的关系倒真的是蛮有意思的...明明聊天会吵架,仲甫却还是要来找他聊...章士钊给医生写信那段感动到我了,你好爱他啊。 可以说是一个视角的一部分历史了...而且可以看到更多他们生活中的细节,感觉更有了些温度。
即《回忆亚东图书馆》之新版,其实书名改得并不好,而且也没把汪原放的《陈独秀与上海亚东图书馆》收入附录,可惜。原稿应该是以繁体字写成,多达百万字,整理者可能对繁体字异体字不是太熟,留了好些问题,而且其中日语和英语词句未作注释,这些词句又往往出现在关键处,这是本书的瑕疵。但是截取的十六万字,却几乎无一句无价值,部分注释也颇见考据功力,看出整理者的用心。但整体来说,对于亚东图书馆的早期辉煌叙述颇详,而后来的难处,尤其是时局战乱、盗版猖獗、社小力薄,虽不着浓墨重笔,但已颇令人感慨;而从起步时狂飙突进,到国府时期文网渐密,再到新朝以后粗暴取缔,更让人不胜唏嘘。盖文化发展,终难超然于政治之外。
一气读完,恨不早看。史料价值极高,文笔也朴质生动。百万字的原稿剪裁到现在的篇幅,编排的技术固然很可叹服(的确像王子野所说,叙述、材料和对话交织得很巧妙,令人丝毫不感厌倦),但想到那些未印出的部分可能包含的内容,又觉得不如将庞大冗杂的原文全部印出来的好。汪氏叔侄的日记大概都失落无余了吧?实在非常可惜。忆陈独秀和胡适如画。在写作和修改的年份,胡适在此土名声已坏,还能直言无隐,称“适之先生”,汪显然是个很有主意又富人情味的人。“男女之事,不过在生活上和吃饭、穿衣、饮酒、吸烟同样的需求与消遣而已,顽固老辈看做伦理、道德大问题,幻想青年看做神圣事业,都是错了。”(陈独秀)
正文部分只增加了陈独秀《金粉泪五十六首》。“幸有艰难能炼骨,依然白发老书生。”
> 亚东图书馆与陈独秀
2 有用 南陆 2009-11-12 00:03:02
我们离历史究竟有多远。
2 有用 nob 2012-01-12 11:52:03
平实质朴的回忆
1 有用 鲁鲁猪 2024-01-29 10:42:28 上海
这本书很好玩,有点达恩顿盗版、地下文学书的感觉了。
3 有用 阅湖 2019-05-12 13:16:07
廉价书墨日见多,但那条虎虎有生气的福州路却是再也不见了【20190512赴沪路上读】
0 有用 天山草 2007-12-13 23:18:11
《回忆亚东图书馆》
0 有用 Holder Joe 2020-08-27 17:58:58
这本更好一点,发现订正了之前版本的一处讹误
0 有用 浅海 2021-11-09 00:45:14
史料价值自不必提。以汪孟邹和书店为中心可以看到与陈独秀、章士钊、柏文蔚的安徽网络、与陈独秀、胡适的学者网络、与陈独秀的托派网络。汪氏叔侄与亚东图书馆充分地演好了历史赋予他们的角色,及时地登场,亦及时退场。
0 有用 张释之 2023-08-01 20:05:33 浙江
风雨飘摇五十年。
0 有用 Irene_Wang 2023-01-21 11:19:27 辽宁
竟有荡气回肠之感。无法想象印象中天然老成的亚东群雄,如何在少年时代读书、离乡,穿越于潮湿且灰白色的沪宁之间,盘活海内外资源,遥遥一线直至Tokyo和New York,做成如此一番大事业。片纸漂洋过海,从彼岸辗转而来,一并携来新知与生气,太多的“不可不读”——闪闪亮亮。曾经一度“疑惑”,为什么每一个快吃不上饭的学者,都有过卖命亚东和商务的日子。何等大名,均要作古。“他(汪孟邹)一生只是专心致志的办了两个书店,不曾做过别的事。”
0 有用 Null. 2023-02-02 11:01:20 江苏
写于五六十年代,但通篇仲翁适之
1 有用 智术师 2022-06-06 16:08:38
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必读书目,内容十分精彩。
0 有用 向日葵 2009-10-25 10:26:36
一本不是很起眼的书,但是你读的时候会若有所思。它让你从不同的地方窥见一些“五四”的东西。读者它,你会从另一个侧面了解陈独秀和胡适之。
0 有用 O 2020-01-14 23:51:40
4.4。胡博士的精力实在过人。炮换鸟枪,繁华退散的四马路。
0 有用 按程序接吻 2021-02-17 15:30:01
新文化运动背后,一家独立书店的消亡史。写得真好看。
0 有用 隺川 2016-01-05 15:44:51
黑历史一坨一坨,出版文化观论文简直要成伪命题。解放后部分下笔之战战兢兢不胜唏嘘
0 有用 quqibing 2012-03-24 07:52:58
历史是要从不同侧面去观察的
0 有用 风入松 2021-07-03 17:36:17
主要是来看看那个时代许多人历史书以外的样子...比如乔年是真的是很可爱很幽默的男孩子...书里描述延乔牺牲也伤到不行,“血肉欲寻何处是?斑斑点点在红旗。”仲甫和胡适的关系倒真的是蛮有意思的...明明聊天会吵架,仲甫却还是要来找他聊...章士钊给医生写信那段感动到我了,你好爱他啊。 可以说是一个视角的一部分历史了...而且可以看到更多他们生活中的细节,感觉更有了些温度。
2 有用 挟书谤王蘑菇酱 2021-04-23 21:55:45
即《回忆亚东图书馆》之新版,其实书名改得并不好,而且也没把汪原放的《陈独秀与上海亚东图书馆》收入附录,可惜。原稿应该是以繁体字写成,多达百万字,整理者可能对繁体字异体字不是太熟,留了好些问题,而且其中日语和英语词句未作注释,这些词句又往往出现在关键处,这是本书的瑕疵。但是截取的十六万字,却几乎无一句无价值,部分注释也颇见考据功力,看出整理者的用心。但整体来说,对于亚东图书馆的早期辉煌叙述颇详,而后来的难处,尤其是时局战乱、盗版猖獗、社小力薄,虽不着浓墨重笔,但已颇令人感慨;而从起步时狂飙突进,到国府时期文网渐密,再到新朝以后粗暴取缔,更让人不胜唏嘘。盖文化发展,终难超然于政治之外。
0 有用 小城鱼太郎 2019-10-31 20:25:46
一气读完,恨不早看。史料价值极高,文笔也朴质生动。百万字的原稿剪裁到现在的篇幅,编排的技术固然很可叹服(的确像王子野所说,叙述、材料和对话交织得很巧妙,令人丝毫不感厌倦),但想到那些未印出的部分可能包含的内容,又觉得不如将庞大冗杂的原文全部印出来的好。汪氏叔侄的日记大概都失落无余了吧?实在非常可惜。忆陈独秀和胡适如画。在写作和修改的年份,胡适在此土名声已坏,还能直言无隐,称“适之先生”,汪显然是个很有主意又富人情味的人。“男女之事,不过在生活上和吃饭、穿衣、饮酒、吸烟同样的需求与消遣而已,顽固老辈看做伦理、道德大问题,幻想青年看做神圣事业,都是错了。”(陈独秀)
0 有用 守夜人 2024-07-31 20:45:51 北京
正文部分只增加了陈独秀《金粉泪五十六首》。“幸有艰难能炼骨,依然白发老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