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哲学 短评

热门 最新
  • 63 阅微草堂 2014-02-17 00:18:34

    读黑格尔的读书次序很重要,这是读黑格尔哲学的入门书

  • 50 Adiósardour 2015-01-05 01:31:36

    集十八、十九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大成,隐含了“进步主义”、“欧洲中心主义”,乃至“日尔曼精神永恒论”的历史观。他认为,“世界精神”如同太阳运行一样,从东方开始,到西方结束。“理性”在日尔曼世界最终实现了它的自由。这种理论过于自信,容易滑向如纳粹般地独断和暴虐。如今的哲学家清算起来,觉得抱有“绝对精神”的黑格尔难辞其咎。但是研究历史和研究哲学,在方法上可以不同。历史学家不会轻易让黑格尔为希特勒负责。因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并不是一个狭隘的德国民族主义的理论,相反,它是一种世界主义,他呼吁“理性”在全球的胜利。黑格尔也不是一个威权主义者,他的“世界精神”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这些合理内核是不能随便抛弃的,借用前人的话:不能泼脏水的时候把孩子也倒掉。

  • 36 陆钓雪de飘飘 2017-07-11 03:30:10

    谨以是书纪念一方读书会之近代哲学史系列的终结。哲学所关心的只是观念在世界历史的明镜中照射出来的光辉。哲学离开了社会表层上的兴风作浪、永无宁息的种种热情的争斗,从事深刻观察;它所感兴趣的,就是要认识观念在实现它自己时所经历的发展过程——这个自由的观念就只是自由的意识。景象万千,事态纷纭的世界历史,是精神的发展和实现的过程——这是真正的辩神论,真正在历史上证实了上帝。只有这一种认识才能够使精神和世界历史同现实相调和——以往发生的种种和现在发生的种种,不但不是没有上帝,却根本是上帝自己的作品。世界历史依次四分为东方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与日耳曼世界,而非洲世界是前历史哲学的自然状态。中国是一统的实体,印度是狂想的区分,波斯自然向希腊过渡。希腊是天才的精神,罗马是压服的命运,而日耳曼道出世界目的。

  • 49 Kapitan正少年 2013-02-07 16:57:36

    看了下面的评语,我只能说,中国人实在太能误读了。

  • 23 墨息墨息 2017-06-01 00:24:35

    翻译令人哭泣,诚挚地提醒同学们,能看德文的看德文,实在不行的找本英译本。《历史哲学》里结论颇多争议也颇多,不了解黑格尔体系和主要概念看《历史哲学》只能赚点谈资。打两星因为翻译里和黑格尔主要概念以及基本哲学概念牛头不对马嘴的地方实在太多……黑格尔原记录稿非常精彩

  • 19 Juri 2012-10-31 22:15:45

    “中国历史虽然长期存在,却无任何进展”

  • 7 法妹儿 2020-07-02 22:15:10

    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大毒草。

  • 6 唉呀,玫瑰糖 2014-05-02 14:22:51

    果然如钟老师所言,唯有在历史哲学里黑格尔方能显现出大气。 只是黑格尔的话,都是在圆自己的逻辑,如同喝醉酒的胡话一般。 翻译不好。

  • 4 砚一 2019-02-04 22:28:44

    年三十·历史哲学致力于调和精神、世界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世界历史不过是自由概念的发展,但是客观的自由——“真正的自由”的各种法则——要求征服那偶然的意志,因为这种意志在本质上是形式的。一般的文化就是形式,文化的工作便是要实现普遍的形式,这就是思想。因为这个原故,法律、社会道德、政府等等必须遵守各种普遍的原则,才可以符合自由意志的概念而成为合理的。真理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出现在主观的意志之中——在意志特殊活动之中。基于主观的自由精神所取得的那种深刻程度,提高到普遍性的形式,客观精神便能够出现。我们所谓国家建筑在宗教之上便是这个意义。国家和法律不过是宗教在现实世界的各种关系之中出现的东西,过去以及现在发生的种种,不但不是“没有上帝”,却根本是“上帝自己的作品”。翻译有点缠绕,译名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 2 豆友3885817 2011-06-21 14:12:42

    莫大的享受,巨大的精神快感,我的最爱之一。

  • 3 历史理性 2010-01-23 13:54:30

    黑格尔的独伊资式龙门阵。译文不错,不知道为什么陈乐民先生会读不懂,只是那些人名专名实在应该改订一下

  • 4 Veronica 2014-08-18 00:20:07

    很喜欢黑格尔将历史从东方向西方,以幼年(中国、印度、波斯)、青年(希腊)、壮年(罗马)、老年(日耳曼)的方式分类。就我个人而言,我主要在意各个分类的精神发展了。 首先是‘幼年’。中国,毋庸置疑,是专制集权至高无上的代名词,自古以来倡导天人合一;印度,有点意思,它虽然散,但在宗教和阶级分化上却是高度一致与规范,然后推崇某个‘人’(婆罗)成为精神主宰;波斯,精神和自然一直处在相互纷争的状态。 其次是“青年”,希腊倡导从自然中来,又从自然中出。精神来源于自然,但它最终却从属人的主观意义。再是罗马,极端统治扼杀了个性自由。最后是日耳曼,一是专制和君主制的冲突,一是宗教和精神的冲突。庆幸后者之中衍生出自由、精神、理性等意义的探讨。‘我’是自由的载体,理性的源泉。

  • 4 b.rabbit 2012-02-13 23:42:21

    5颗星,主要原因没读懂,一直认为没读懂的书那就是好书

  • 1 陆地蝙蝠小顽熊 2012-03-19 19:33:53

    竟然后面看的书都要提到它,好郁闷啊 我就是读不下啊 读不完啊

  • 1 nicy 2010-05-08 22:23:15

    对中国充满偏见.黑格尔大人也没有出脱欧洲本位.书中没有对"满大人"加以注释,所以我帮他写上去了哈哈...可不是满清官员的意思哦~

  • 1 两仪式 2015-04-26 03:04:47

    这是一种历史与政治的碰撞,黑格尔对东西历史理解的文。谈不上什么哲学,但写者的知识面是真的广。至于深,到底有着黑格尔的盛名,有些小点还是不自觉间就被说服,等待二次阅读。

  • 2 非虛構 2021-11-24 23:38:33

    黑格爾把歷史理解為精神走向自我意識的運動。要把世界史理解為精神意識的進步,就必須從概念上理解構成歷史運動的三個組成元素:精神觀念、現實化手段、作為精神最後最完美化身的國家。精神是自由的,是實現自身潛在力量的自我意識。凡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合理的都是現實的。觀念或理性是一切現實的構成原則。歷史的目的是把精神從大自然的禁錮中解放出來,以便使精神能夠與它的觀念本質重新結合。假如精神不借助人類熱情激發的意志力,精神便不能實現它與觀念的重新結合。作為個體的個體並不重要,只有歷史上起決定作用的行動者、英雄才能在歷史上形成重大的差異。但是,一個人不論是守舊的公民、勇士、英雄,還是一個犧牲品,他都不過是精神的工具。精神自由的化身是國家,國家是自由和熱情的具體統一。

  • 2 当木 2011-12-28 20:11:54

    挺好的一书, 写中国的部分有点儿操蛋. 不公允..很显然, 他不知道中国还有王阳明. 在王那, 精神已经认识到只有从人的主体性中才能找到永恒..

  • 1 坏人瓦卡卡卡卡 2015-01-16 15:21:12

    很难读,还要再读。

  • 0 2014-01-07 15:33:35

    : K01/6342-1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