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苏联政治与经济社会的中文译本 (纪恩同学)
- 国际共运 (沙砾于飞)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已停更】俄罗斯历史、史料、传记资料著作 (程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布哈林政治传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Miucus 2022-01-25 19:05:41
此书与科恩之于布哈林,如先知三部曲与多伊彻之于托洛茨基
0 有用 guiqpm 2024-12-15 23:13:37 广东
革命的良心
2 有用 公子仲桀 2020-06-23 19:08:24
“长入社会主义”是不是也从初级阶段开始?读完之后很难不把新经济政策与改开放一起比较。 革命的圣童,最后一个布尔什维克。
0 有用 擊球手 2024-11-12 16:37:57 北京
布哈林的哲学主张相信运动的根源在于力量间的斗争,而非朝向某一明确目标的自我发展。因此革命和建设只是社会表象下各种力量斗争与平衡的结果。在他看来社会可以短时处于非平衡状态即革命状态下,但这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苏维埃革命后的建设阶段必须围绕重建平衡进行。就此布哈林反对激进的超工业化政策,他认为通过刺激农民消费,以交换的形式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粮食支持城市工业发展;他相信以渐进的方式,通过交换领域吸引旧社会经... 布哈林的哲学主张相信运动的根源在于力量间的斗争,而非朝向某一明确目标的自我发展。因此革命和建设只是社会表象下各种力量斗争与平衡的结果。在他看来社会可以短时处于非平衡状态即革命状态下,但这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苏维埃革命后的建设阶段必须围绕重建平衡进行。就此布哈林反对激进的超工业化政策,他认为通过刺激农民消费,以交换的形式就可以获得足够的粮食支持城市工业发展;他相信以渐进的方式,通过交换领域吸引旧社会经济成分进入苏维埃体系,最终让国营成分通过集中银行和金融资本逐步兼并较小的独立经济单位,就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影响,达到“长入社会主义”的目标。然而苏联的问题在于工业品匮乏,而非消费需求不足。没有经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苏联薄弱的工业根本不足以支撑国家进入正向经济循环。蜗步的策略与彼时的内外环境完全不相匹配 (展开)
0 有用 沙砾于飞 2006-07-29 21:11:20
83-84年之间,读的是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