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何为》的原文摘录

  • 傅斯年参加议会,跟人争论大学独立,拒斥政府对大学的改造,说到激动处,因脑溢血当场去世了。先是金钱的压力,后是名位的诱惑,过了这两关,才能谈论独立与自尊、师道尊严。 师生关系,应该似大鱼与小鱼的从游,而不是演员与观众的看演出。 (查看原文)
    云水 1赞 2013-01-31 07:36:15
    —— 引自第149页
  • 从教育体制考虑:私立大学、研究院及民间学会对于中国学术思想多元化的贡献; 从教育理念考虑:全人格教育、通识教育以及打破教育的实用主义传统; 从教学方法考虑:强调独立思考、自学为主、注重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 (查看原文)
    自由体 2011-12-09 14:40:51
    —— 引自第20页
  • 研究院师生每月举行茶话会,师生在一起吃吃点心、喝喝咖啡、聊聊学问。 (查看原文)
    自由体 2011-12-09 15:44:23
    —— 引自第38页
  • 假如你以学术为志业,那么,得尽量找一个和自己“趣味相投”的学科、专业和课题。能做多大的学问,很难说;自得其乐,这最重要。常有人提醒我,怎样怎样就可以赚到很多的钱,怎样怎样就可以博得更大的名声,怎样怎样就能够获得政府的表彰或提拔,所有这些,我都不羡慕。我最大的愿望是,像老一辈学者那样,讲学术研究、日常生活以及审美活动融合在一起。那样的话,做学问可就真的有趣极了。当然,这只是“愿望”而已。 (查看原文)
    自由体 1赞 2011-12-09 16:07:41
    —— 引自第50页
  • 的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间的国会之类) (查看原文)
    云水 2013-01-30 07:24:32
    —— 引自第73页
  • 目前中国大学的最大缺陷,是没有个性。有人开玩笑说,中国只有两类大学,或副部,或正厅 (查看原文)
    云水 2013-01-30 07:58:32
    —— 引自第123页
  • 总的感觉是,目前中国的大学太实际了,没有超越职业训练的想象力。校长如此,教授如此,学生也不例外。北大学生常被批评为不谙世故,书生气太重;但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大学还没毕业,已经老气横秋,像坐了十几年办公室,对所有人事均能应对自如,这其实很可怕。学生嘛,总该有点理想主义,即便不切实际,也没关系。 (查看原文)
    PJHubs 2022-05-14 21:59:01
    —— 引自章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 不同性质的学校,对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反应。1990年代初,到北大给学生开讲座,真的是胆战心惊。阶梯教室里,大门在讲台两边,座椅是翘起来的,有些学生为了表示自己很有见识,没听几句,抡起书包,走过讲台,扬长而去。但听座椅噼里啪啦,不时有人影从眼前飘过,再有经验的演讲者也会心慌。这对演讲者很不公平。后来我们说服学生,你可以不来,也可以在下面看书,但不要这样表演,得给讲课的人必要的尊重。 (查看原文)
    PJHubs 2022-05-14 22:16:12
    —— 引自章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 阅读网上广泛流通的“中国著名大学校训大全”,你不能不感慨:中国人的词汇以及想象力,实在太贫乏了。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记得已故北大中文系教授、著名小说家吴组缃先生曾说过,宁愿被人说成是“司机”而不是“人”,因为,前者虽不准确,但还努力在抓特点,后者则几乎是不动脑筋。如此妙解,值得欣赏。 (查看原文)
    PJHubs 2022-05-14 23:52:42
    —— 引自章节:大学公信力为何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