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 短评

热门
  • 9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4-09-02 22:36:28

    高屋建瓴,具体而微,受益匪浅。

  • 6 万水千山皮皮虾 2015-03-24 19:01:03

    对道家美学开拓性的阐释现在看也很有借鉴。讨论画的那一章比高居翰的还要好,真正抓住了文化的精要所在。前面古典部分的论述真不错,对沧浪诗话的解读和周裕锴的论文可堪对读。现代部分对抒情传统的讨论还行,就是毕竟不是史学家,对时代背景的概述有点空。对苏轼、王维的解读很好。最后的漏网之鱼维廉诗话有好几篇有意思,是前面某些论文的凝练。两个问题,一篇篇的论文毕竟有点散,作为一整本书,各个部分间的呼应不太是紧密;他常常以自己的诗为例子来解读,我总觉得并不如他自己解读的那么好,应该不是我的判断有问题。

  • 3 綺甸 2013-08-22 23:01:08

    心情鬱結時能予我緩解的書。讀過3/13篇。

  • 2 2009-12-04 14:35:07

    里面的观点和例子重复得蛮多的

  • 0 七心海糖 2008-01-26 16:38:18

    只是看过而已 很深奥

  • 0 艾吉奥 2015-09-28 18:51:00

    叶维廉学跨中西,对两边的诗学理论都有较深研究,且自身也是创作主体,他对汉语的古典诗学理解透彻深刻,写来条理有序,尤其在辨析古代诗词的用辞特点以及意境的镜头化上直指问题核心,进而指认中国的审美跟它传统的哲学理念是贯穿在一起的,其倡导人是道理物性的部分而非相反。

  • 1 果然 2014-01-28 12:40:27

    无比惊讶地意识到我最初读这本书到现在已经快有18年了。如此识货,小骄傲。

  • 0 ZZQ 2013-05-17 08:50:26

    “文化意义上的中国”

  • 0 fanneyfly 2011-02-08 19:34:12

    叶维廉在比较诗学和道家美学的开拓性阐释,至今仍具代表性。

  • 0 桃叶渡 2014-02-01 20:51:20

    2011年买的,2014年才开始看,时过境迁,已经没有耐心看理论性这么强的书了。就看过的部分而言,这是我目前所知最好的中西文论结合/对比的书

  • 0 微雨夜来过 2015-05-12 19:58:47

    有些见解很不错。但!太啰嗦!可能因为是论文集的原因吧,一个例子一个观点出现五六次什么的……

  • 0 咸鹅 2011-01-30 20:51:23

    我的启蒙读物。

  • 1 秦小瑾 2014-04-25 00:34:06

    用道家哲学来做古典诗的阐释好有意思。细思之下好多禅意。

  • 0 May san 2016-04-03 17:02:57

    具体论述上有可看之处,但太过重复,古典部分诸篇不外乎名教与自然,辑录成书,难免显得虚弱单调;旧体诗的意象并置和西方诗歌的分析性,今天看来确实不新鲜,试图分出高下的做法也很可疑,但并不应当苛责。看到现代部分时,惊觉许多问题被自己低估了。

  • 0 红河谷的莲儿 2014-05-28 15:29:27

    空无纳万境,总结得实在精彩。

  • 0 不同·凡想 2010-07-05 10:30:02

    需要静下来细细再看。 理想的诗人应该担当起改造语言的责任,使它能适应新的感受面。

  • 0 chloris 2007-11-19 16:43:57

    主要介绍了中国文学批评方法略论、中国古典诗中的传释活动、中国古典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演变、历史整体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省思等。 中国批评的方式:“点、悟”式的批评有赖于“机遇”,一如禅宗里公案的禅机: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答:春来草自青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