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eter Bol
出版社: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
出版年: 1992-5-1
页数: 532
定价: USD 77.95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804719209
出版社: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
出版年: 1992-5-1
页数: 532
定价: USD 77.95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804719209
作者简介 · · · · · ·
包弼德(Peter K.Bol),198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任哈佛大学副教授、教授、讲座教授。1997—2002年任东亚语言文明系主任及东亚国家资源中心主任,现任哈佛大学副教务长,以及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理事长、中国历代传记资料库理事长。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出版著作多部和论文六十余篇。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余何?” ——《论语·子罕第九》 在《论语》中,“文”这个术语可以指一般外在的仪表、形式,也可以指理和典范,它们由于起源于周朝而享有权威。但是,在这一段关于孔子畏于匡地的记载中,即使不知道“文”的确切含义,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作出了两点声明:“斯文”并没有随文王的去世而断绝,并且得到了“天”的承认;“与于斯文”就是继承周朝开国之君的遗志,顺应“天”的意愿。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导言 -
在11世纪,晁氏和其他官僚家族联姻,不考虑地区,对于韩明士所研究的来自江南西路福州的官员,情况也是如此。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This Culture of Ours’"的人也喜欢 · · · · · ·
‘This Culture of Ours’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斯文》一书分享提纲及读书笔记
分享提纲: 1.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的提出 2.包弼德的《斯文》一书对于唐宋变革论的继承、补充与完善 3.《斯文》一书的独特贡献:集思想史和社会史论述与一体 4.《斯文》所论述的唐宋思想转型与社会转型: 思想转型:从文化之学到道德伦理之学;转型关键节点——古文运动; ...
(展开)

思想史视野中的唐宋转型 ——与包弼德教授的对话
时间:2001年6月10日 地点:复旦大学中文系阅览室 主持人:王水照教授 参加者: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及部分教师 整理者:林岩 史伟 一、“唐宋转型说”——从内藤湖南到包弼德 王水照教授:包弼德(Peter K.Bol)教授的《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一书出版后,引起了美国汉学...
(展开)

读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p6(6) 作者在开篇对此书可能遭到的攻击进行了排布。并且提出“哲学史并不总是代表思想文化的历史,或者能充分地描述和解释我们借以建立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的那些方式。” 翻译文中的流畅性很重要,这本书的译文展现了这种能力。不过小错误还是有一些。 p19(18) 戴维-...
(展开)


何谓“斯文”:从“志”向“道”的转变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 第一次看到《斯文》后,对书名极为惊讶,脑子第一个反应想到这是一本关于“仪表”的书,彬彬有礼...
(展开)

曾巩是王安石的堂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2017年9月第1版、2018年12月第3次印刷)第239页写道:“王安石在1044年由他的堂兄曾巩(1019—1083)介绍给欧阳修和蔡襄,曾巩称他是‘文甚古,行称其文’。”对于曾巩与王安石的关系,“堂兄”的表述不严谨。 王安石、曾巩同为江西抚州人,景佑三... (展开)
唐宋文人文风转变综述
读这本书是因为有人将其与余英时所著《朱熹的历史世界》相提并论,读完多少有些失望,文章主旨并不非常明确,可能由于翻译的缘故,读着读着就不知道在讲些什么了,像是迷了路。 但也多少有些许收获。整本书主要解释从魏晋经历唐到宋整个历史过程文人背景、文风的转变。 1. 魏晋...
(展开)

Review: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ulture.
Review: Peter K. BOL,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ultur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vi, 519 pp. Hardcover Peter Bol's This Culture of Our: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ulture is the firs...
(展开)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8.4分 552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8.4分 256人读过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Intellectual (月半女史地板君)
- Books with four or five stars (skeeter)
- 海外宋史 (木羽)
- 书单 | Non-Fiction 9.0+ (Sheryl)
- 书单|中古 (解构爱情狂)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This Culture of Ours’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6+7 2012-09-28 02:37:02
就看了第二章其实当看历史书而不是论文类似物的话看起来相当吸引人啊@@...赞一个~
1 有用 booloo 2021-11-10 19:07:22
哈哈 我现在是包黑😄
0 有用 团圞圆 2019-12-05 13:14:58
非常喜欢 The intellectual life of Shi. 学习了,有机会会再读一遍
2 有用 狂而无依 2014-09-10 06:52:38
参照中文版算是对付完了
0 有用 孟千岁 2020-02-11 11:35:28
因为读这本书受到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