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繼『十八春』之後以梁京筆名在『亦報』上連載的中篇小說『小艾』,為大陸學者陳子善所發現,親撰一文介紹並交香港『明報月刊』發表,台北則由『明報月刊』交『聯合報副刊』連載,一時造成台灣和香港的文學視聽界另一次『張愛玲震撼』,反應和回音到現在還嫋嫋不絕。作者在無可奈何的情形下只好『奉旨完婚』,將這一批在上海時寫作的舊文合成一本新書,定名『餘韻』。
書中『華麗緣』一文於一九八二年在美國洛城修訂,其餘六文或有可取的地方,或有感情上的價值,作者囑咐加以『收養』。其餘如『浪子和善女人』和『女裝女色』雖經發掘出土,但犯不著再花時間去細細理順顯然是英文移植過來的構句,至於『我的姊姊張愛玲』並不是自己的作品,當然只好『包括在外』。作者自說從沒有『天下無不是的子女』的想法,認為文章只要自己的就會好,有時看到少作還真會覺得『齒冷』,到了是否要面對讀者群的關頭,只好辜負挖掘者的一番苦心了。
最重要的是中篇小說『小艾』,也是促成出版『餘韻』的主要動機之一。
張愛玲文章的特色和在整個文學史上的地位,這本《餘韻》的結集都有它不可忽略的價值意義。張愛玲無疑是過去文學史上最神秘和特出的一位作家,她的影響深遠,甚至一直到今日,張愛玲體例式的寫作方法都一再被許多人奉為寫作圭臬。《餘韻》中收集了在文學界引起重大震憾的中篇小說〈小艾〉、短篇小說〈華麗緣〉及〈散戲〉、〈中國人的宗教〉、〈雙聲氣短情長及其他〉等六篇散文。
1 有用 阿依达 2010-10-25 06:30:02
《散戏》是好文章。结尾神韵了。
1 有用 TKM 2010-07-02 09:11:38
书最后的那个故事《小艾》看着很是感慨,那真叫一个说生活的故事啊!总期盼着有什么极大的转折,生活却始终一如既往地继续下去。
0 有用 Schwiftie 2014-12-29 09:48:35
1)都说女的对颜色比男的敏感,读了这书才真服了,多细微的颜色都能描写出来;2)读了《小艾》那篇,突然感觉果然自己岁数是大了,已经没有年轻人那种活泼真切的感情了。(umich馆藏)
0 有用 青绿十一 2023-04-27 06:49:22 芬兰
小艾和那个最后莫名其妙植入“社会主义好”的版本不一样,这一版很真实。
0 有用 TairAlex 2016-05-04 13:29:10
翻过一些,记不得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