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的书评 (1283)

Avalon 2020-01-29 19:05:45 湖南文艺出版社2020版

孤独与星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如痴如醉地在街头徘徊,恍若置身梦境。”这是从《在路上》中摘录的一句话,初读不觉神奇,再度泪眼迷离。原谅我用如此感性的文字,因为孤独是无法用理性的文字描述的。在梦境中有多痴醉,在现实中就有多残忍。这便是“垮掉的一代”,是最先也最深刻地触摸到世界之痛的一...  (展开)
张不六 2014-03-18 20:52:35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版

欢愉之辞难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每次痛苦地看完了长篇就总有一种成就感,虽然我觉得这种放浪形骸的书不应该会读起来枯燥,但我确实痛苦了好一阵子,毛姆说有些书需要浏览式阅读,不拘泥于一字一言,我想这本书就是那种感觉吧。 我知道这是一版在三星期内狂泻而出的文字,所以阅读的方式应该是在几小时...  (展开)
ateat_ 2013-05-08 10:14:54

五月 给M 在路上

M : 我又在写一封,你可能不会看到的信,不过说不准,我哪天心血来潮,把这几封信通通发给你,让你得以在一晚上的时间,阅读我几个月以来全部的思绪,以及从这字句之中,读出我对你信任和某种心灵托付。 昨晚熄灯之前读完一本书,作者是美国二三十年代作家写的长篇小...  (展开)
Miss.vincent 2012-04-07 15:09:41

另一番的“在路上”

现在已经很少有看完一本书想立马为它写点什么的冲动了。说不清为什么。或许是因为现在电影看的比书还多。又或许因为现在的敏感性已经变得迟钝薄弱,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就像这部书后面所写的那样。 庆幸现在生活的这个年代。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又无比厌恶,像伍迪.艾伦那样...  (展开)
文郁 2012-04-06 12:53:38

在什么路上,那每一个自己?!

ko不了你的,也许让你更ok. 最早知道《在路上》这本书,还是在看完《血色浪漫》之后,钟跃民被“流放”到了陕西的一个山沟沟里去了,做了知青。没想到在那个地方,遇到了他发自内心爱的女孩——秦岭,大约是他们在谈话得当中提到了这本书《在路上》,他们两个都非...  (展开)
taotao 2011-08-04 21:55:59

在路上扯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两天看了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有一点小小的感想,写下来,不然以后忘了,再也找不到这种若即若离,看似非似的感觉了。 看这篇小说很爽,具体的故事情节我也记不得了。刚开始咬文嚼字逐字逐句的读,太辛苦,读到一半的时候开始天马行空,一目十行,最后索性草...  (展开)
arian 2010-07-17 11:13:11

on the road

在去了眼罩两天之后,就没按捺住医生的劝告,用了两周的时间,将杰克·凯鲁亚克的那本传世名作《on the road 》(《在路上》)连滚带爬地读完。连滚带爬这个词是在豆瓣的书评中看到的,觉得形容读这本书的感觉实在太贴切不过了。 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在描述四五十年代美国那...  (展开)
陶器 2010-01-26 22:49:02

亲爱的爸爸,我星期三回家。

我们在第七街的赖克餐馆吃了法兰克福香肠和豆子,算是话别宴会,迪安乘上标明去芝加哥的公共汽车,在轰响中没入黑夜。我们的牧人走了。我决心等到春暖花开、大地复苏的时候也走这条路。 假如你在阿迪朗达克哈得孙河神秘的源头扔下一支玫瑰,它迂回曲折,一直流到大海,永不回...  (展开)
李死磕斯基 2009-12-16 15:28:29 漓江出版社2001版

面包与性让我们活下去

在路上这个词已经成为一个夸张变形的符号 大约就是追求自由,不羁,以及企图背叛世俗生活的人们所向往的 凯鲁亚克似乎很受国内摇滚民谣歌手的热爱 严峻的乐评里引用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句话,随即被发扬光大。 万晓利唱着他的达摩流浪者 痛仰的高虎喊着再见杰克再见我的...  (展开)
头板砖三板斧 2009-05-24 13:03:20

神圣的傻瓜

一群疯疯癫癫的人,借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在美国广袤的天地里寻找他们的精神世界,虽然被大部分人不理解,甚至一些人把他们厌恶至极。 这里面典型的人物——迪安·莫里亚蒂,癫狂、自由以及对爵士乐的狂爱,对所有人的指责,却是一副不在乎的回应:“是啊,是啊”。别人不理...  (展开)
Elact 2009-01-22 12:34:18

放纵后的彻悟(另,翻译太差了)

说实话,第一次在一个书店里翻阅这本书,第一反应就是这书没法读,读不懂。文笔不通,文化不熟悉。 直到今天,看了豆瓣上的全文简介,才知道作者经过一路旅行,最终大彻大悟,相信东方禅宗。 很有点佛教创始人什么都享受过了,才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对于我等普罗大众,还没...  (展开)
EIYOU 2008-12-14 21:49:08

羊肠小道vs柏油马路

当我看完《在路上》的一瞬间,我想到了安妮。我想到了她的《莲花》。那属于一个人在经历了诸多悲喜之后,用来慰劳自己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旅行已经没有多少探寻的目的在里面,而是为了已探索寻到的做一次修整。沿途的风景认真用心去品味,一个人内心的油彩色调已经定位了。...  (展开)
sogdiana 2008-11-19 14:20:23

他们早就上路了!

萨尔就这么随同迪安上路了,没有准备,毫不思量,他们要在路上寻找生命的答案。是生命,而不是生存。生命就是存在的首等大事,一种与时间同行,与上帝同在的状态。人算什么,不过存在于瞬间,他们毫无理会没有降临的未来,一脚踢开已经逝去的过去,狂热地感受眼下的一切,自然...  (展开)
2008-01-23 06:09:49

鲜明地上路 ——读凯鲁亚克《在路上》

在夜里翻完了凯鲁亚克的《在路上》。 以“翻”完的动作结束这本书却让我有些惶惑。不是为这本书,而为着最近的读书状态,如营养不良,总是无法以积极健康的状态完成任何一本书。在书的前半截倾注的专注与激情总是爬到了半山腰便显出萎靡和颓乏。 不过,对《...  (展开)
Scarborough 2007-06-21 17:27:29

老骥驰骋,不失步履——王永年先生的译风

也许是比较倾向于英国的文风,我对于美国小说,只喜欢坡、霍桑、欧亨利等早期或者带有英国倾向的美国作家作品。 我从小爱读王永年先生翻译的欧亨利,人物性格的精妙刻画,相对于现代小说中的粗野(或说粗糙)描写,显得更为文雅,也更深刻。在我看来,英国19世纪小说的登峰造极...  (展开)
阿登 2007-03-25 21:20:25

思考中

走大理/丽江,一路走来一路看书,书店/咖啡厅/酒吧,《在路上》这本书似乎无所不在——类似的词组还有“雕刻时光”“心灵捕手”。 “在路上”属于美国六七十年代跨掉的一代。美国的那么一个年代,对于今天的中国青年还有什么文化或者心灵上的联系呢?今天的驴友蜂拥上...  (展开)
南西 2007-03-21 14:53:15

除了衰老以外,谁都不知道谁的遭遇

哦,我竟然哭了,为那个神经病、白痴、流氓、酒鬼、瘾君子的迪安。 总是说“是啊,是啊”的迪安·莫里亚蒂是个少年犯,他偷汽车,最高纪录是一年之内偷了500辆汽车,而他偷车的原因只是想开开而已;当然,他其实也偷过一台打字机,因为他要写作。 我想,迪安...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64 65 后页> (共1283条)

订阅在路上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