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Chien de printemps的创作者
· · · · · ·
-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1968年,莫迪亚诺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离奇荒诞的内容和新颖独特的文笔,使他一跃而成为法国文坛一颗熠熠闪光的新星。1978年的《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的《地平线》获得了西蒙娜和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之世界奖,米兰•昆德拉、略萨、博尔赫斯等人也曾获此奖。2014年。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迪亚诺是我们时代的普鲁斯特,他在用写作和“遗忘”进行着悲壮的斗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这个人很奇特。”她说。“他对人很好,但会突然走掉…对您,他也是这样?” 我回答她说,我常常不知道他在哪里。 “两个星期来,他不想再见我,也不跟我打电话。” “我不认为他是恶意。”我说。 “不是…不是…我知道……他不时会这样他常常离开…“他在装死…然后,他又现身……” (查看原文) -
但是,冉森为了跟这种空虚和抛弃的感觉进行斗争,他想到可以截取下巴黎的田园风貌:防风林,沟渠,悬铃木树葫下的路面,沙罗纳街的圣日耳曼钟楼',瀑布街的楼梯…他在寻找已然失去的纯真,以及为幸福和无忧无虑的生活而设置的背景,但在那里,人们已不能继续幸福地生活。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Chien de printemps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于广阔的原野上凝望命运
“我在写作时总是感到,为了经受住压力,必须要有像空旷区域那样的匮乏,就像模糊的事物,就像阴暗的区域。” 苏珊·桑塔格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中写道,“照片拥有统合两种相反特色的优点。照片的客观性是固有的。然而,照片永远有必不可少的观点。”她让我们相信,照片携带着...
(展开)

Modiano的时间状语
一九六四年春天;当时是清晨;我们相遇的那天早晨;好几年过去了;在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今天空气清爽;现在;一天下午;那天晚上;二十年后;有一年春天;要等到十几年后;刚才;她醒来的那天早晨;今天;一天晚上;第二天;将近晚上七点;有一天下午;前一天晚上;将近十点...
(展开)

chien de printemps 哦,狗样的春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还是大三的时候,我从语言中心狭窄的书架上找到了Seuil出的一本合集,里面有remise de peine, fleurs de ruine, chien de printemps。我忘记我是先读的哪一本,第二本还是第三本,但肯定不是remise de peine。而关于chien de printemps,自那时起,我只记住了结尾处的狗,它悄... (展开)
如何读《狗样的春天》—一篇暂时写不好的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一个读书不多的小白,有个很粗糙的感觉莫迪亚诺这一代的法国作家和巴尔扎克、雨果等法国传统文豪的作品已经截然不同了。二十一世纪之后的作品,更加注重个体感受(可能和存在主义兴起有关)和自我探索,经典的作品比较注重社会动荡或者社会进步带给个人的命运的动荡,阶级... (展开)
《狗样的春天》消失的照片
这是我读得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暗店街》,作者一直在找回记忆。在《暗店街》里主人公忘了自己是谁,一直在找寻“我是谁”的答案;在《狗样的春天》里叙述者以冉森这个人物,通过照片找回记忆。 《狗样的春天》也是以二战为时代背景,在书中有一个情节特...
(展开)

与记忆相处的困境——简析《狗样的春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狗样的春天》记叙了一个立志成为作家的年轻人与一位老年摄影师之间的故事。当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这本书中依然探讨了他一贯的主题——记忆。 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我”在街头偶然认识了摄影师冉森,两人在经历短暂的友谊后,冉森却突然失踪了。老摄影师的过往像一个巨... (展开)>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7.6分 1570人读过
-
Editions du Seuil (1997)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Chien de printemps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