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数十篇,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情感、独特的抒发方式和独特的评说风格展现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在所选作品中均体现出了作者的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交织,梁晓声以其真实而痛快笔法,通过很多有价值细节的描摹,刻画出了复杂而极端年代里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
《恰同学少年》讲述了一次同学聚会,为官的为官,经商的经商,特殊年代的不同选择,导致了同学不同的命运结局。
《梦与醉》从作家真实的梦境谈起,少年的“捡钱梦”,青年的“浪漫梦”,直到中年更现实的梦;梦与醉相通,仅有的几次醉酒经历,却给梁晓声造成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我的小学》《我的中学》《致年轻同学的信》讲述了几位老师和一些可爱的同学。
《父亲与茶》真实披露了作家的父子关系及苦涩的温馨记忆。
《知青五篇》对于近年的若干“争议”,作家梁晓声给予了严肃回应。
【梁晓声最...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数十篇,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情感、独特的抒发方式和独特的评说风格展现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在所选作品中均体现出了作者的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交织,梁晓声以其真实而痛快笔法,通过很多有价值细节的描摹,刻画出了复杂而极端年代里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
《恰同学少年》讲述了一次同学聚会,为官的为官,经商的经商,特殊年代的不同选择,导致了同学不同的命运结局。
《梦与醉》从作家真实的梦境谈起,少年的“捡钱梦”,青年的“浪漫梦”,直到中年更现实的梦;梦与醉相通,仅有的几次醉酒经历,却给梁晓声造成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我的小学》《我的中学》《致年轻同学的信》讲述了几位老师和一些可爱的同学。
《父亲与茶》真实披露了作家的父子关系及苦涩的温馨记忆。
《知青五篇》对于近年的若干“争议”,作家梁晓声给予了严肃回应。
【梁晓声最深刻记忆的探寻,国家最遥远的情感追问】
编辑推荐:
同乡最铁,同僚最险,同学最纯。
憋了多年的秘密,要一股脑地讲出。
这部作品揭示了“同学聚会”的太多秘密。
作家梁晓声教给当下中国人最“成熟”的生存之道。
这是一本自传式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这是一本少年记忆里的的《郁闷的中国人》。
恰同学少年的创作者
· · · · · ·
-
梁晓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梁晓声,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近著有《郁闷的中国人》、《知青》等。
目录 · · · · · ·
梦与醉/ 025
父亲与茶/ 063
我的梦想/ 075
我的小学/ 089
我的中学 / 105
致年轻同学的信/ 121
我和梁燕同志/ 167
关于文化的琐思/ 177
关于知青/ 191
记忆的组合/ 201
致云南某知青/ 209
致陆高声 / 215
答友人问/ 223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的天性中并不具有热衷于勇猛地革别人之命的精神。当我的眼看到了,我的耳听到了一件又一件几乎天天都发生几件的冷酷无情地革别人命的事件,而所谓“勇猛”其实只不过是残暴的另一种说法,并且得到堂而皇之的革命口号煽动,和所谓“红色司令部”的怂恿时,我所读过的一切书中的一切可敬的人物,不管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似乎每天都在谆谆告诫于我——那是不对的。真的革命者不应该是那样的一些人,真的革命也不应是那么进行的!不要信那一套,远离之,远离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1页 -
我们自幼从父母那儿接受的朴素的家教都有这么几条:不随帮唱影,不仗势欺人,不墙倒众人推,不落井下石。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恰同学少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恰同学少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 更多书评 14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卢俊凤凰联动监制作品 (我是卢俊)
- 新书速递 (凤凰联动)
- 我们班的推荐书单 (小囡)
- 梁晓声 (no gain no pain)
- 表紙 の 花物語 第二輯 (秋豆麻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恰同学少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ong³ 2013-10-11 10:22:10
我的小学那段蛮感动的
0 有用 Emma 2022-08-19 15:13:54 上海
我们都是“闯关东”的山东人的儿女,我们的父母尽管都是没文化的人,却都知道—如果在做人方面失败了,那么在生存方面也不会有希望,故都自觉的恪守做人的原则。 07章怎么把批改作业放上来了?我很不懂
0 有用 青山依旧在 2025-04-12 12:54:57 辽宁
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体现在每个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
0 有用 Ailyn 2024-03-21 20:52:06 北京
年少时曾多次读过,那会不太懂这些事情背后的东西,当然现在也没有很懂
0 有用 好养活 2013-07-01 13:35:20
反正是文风不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