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的人的笔记(366)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Chandler (2018。。立了flag,去完成吧。)

    因此,现代艺术以承认精神的贫困开始,而有时也就以此而告终。这是它的伟大、它的胜利,但同时它也是扎进庸人痛处的针,因为庸人最不愿意别人提醒他的,便是他的精神贫困。事实上,他最大的贫困便是不知道他是多么贫困,而且只要他在重复过去时代的空洞理想或宗教辞藻,他自己就不过是一个传声筒而已。在精神问题上,贫与富有时比同卵双生还接近:一个以借来的羽毛为荣耀的人可能一贫如洗,而一部著作似乎“僵硬”和“阴森”,...

    2013-05-27 13:39:40   14人喜欢

  • Az1

    (转)基尔凯戈尔提出了两条一般原理,领先于几乎所有现代心理学理论。其中一条是:绝望归根到底,绝不是对于外在事物,而始终是对于我们自己的。一个少女失去了情人,于是陷入绝望;但她绝望并不是对于失去的情人,而是对于“没有了情人的她自己”;这就是说,她不再能够从她自己逃避到这个情人的思想或者人身上了。对于所有损失的事例,不管失去的是钱,是权利还是社会地位等等,无不如此。不可容忍的损失其实不是它本身不可...

    2014-10-01 11:58:05   9人喜欢

  • 二嗲萌

    人是一个有距离的生物:他永远在他自己之外,他的存在在每一瞬间都向将来敞开。

    2013-03-14 23:06:23   9人喜欢

  • 老木

    宗教不再是人的生活的无可争议的中心和支配者,而教会也不再是他生存的最后的和无可争议的家或收容所……对于中世纪的人来说,宗教与其说是个神学体系,毋宁说是种坚实的心理基质,这基质环绕着个体从生到死的全部生活,以圣礼和仪式把一切普通的和特殊的事务都囊括起来,并使之神圣化……在失去宗教时,人也就同时失去了他同超越存在领域的具体联系,他也就可以自由地来同这个十分残忍的客体世界打交道。但是,他在这样一个世...

    2022-12-08 00:47:58   7人喜欢

  • 老木

    基尔凯戈尔曾讲到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对自己的生命心不在焉的人,直到他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已经死了,才知道他自己的存在…… 我们可能明早醒来发觉自己死了,却从来不曾触及我们自己的存在之根……对原子时代的诸多危险确实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焦虑,乃至惊恐。 我们不敢进行哲学思考……现代社会已经把哲学贬黜到完全无关要的地位,而哲学本身对此竟也欣然接受……哲学本身如何存在? 在古代希腊……哲学...

    2022-12-08 00:16:38   6人喜欢

  • 柏艾伦🖖 (bisou bisou)

    实证主义的人是一种稀奇古怪的生物,他住在一个由他发现的在科学上“有意义的“事物组成的光明之岛上;至于普通人天天生活并同他人交往的整个周围地带都被投诸外界的“无意义的”黑暗之中。实证主义简单地接受了现代人的支离破碎的存在,并且构建出一种哲学来强化它。反之,存在主义,不论成功与否,却是力图收集人类实在地所有要素以勾画出人的总体画面。 马克思主义的人是一种工艺学意义上的生物、一种忙碌而机巧的动物,对历...

    2013-05-11 10:41:00   5人喜欢

  • 老木

    马修·阿诺德十分清楚地指出,这两种文化类型的区别根源于行与知之间的差异。希伯来关心实践,希腊人则关心知识。 信仰先是人的存在的具体样式,尔后才成为对一个命题的理智同意;恰如真理先是人的存在的具体样式尔后才成为命题。 希伯来文化没有包含什么永恒的本质王国,希腊哲学却通过柏拉图制造了这样一个王国,以便在思想上从时间的恶中解脱出来。这样一个永恒本质王国仅只对于“超然的睿智”才可能。这样的睿智,用柏拉图...

    2022-12-17 06:25:07   4人喜欢

  • Lily (Everything is beautiful in it')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威廉·巴雷特 57个笔记 ◆ 第1章 存在主义的问世 >> 一个人为谋得职业所付出的代价是法国人所谓的职业缺陷。 >> 美国人还不曾从心理上领略过他们自己的地理疆界消失的滋味,他们的精神视界依然无限地展示了人类的各种可能性;而且迄今为止,美国人还不曾体验过人的有限性的严酷滋味。 >> 他最早坚持抽象理智不足以把握经验的丰富性,坚持时间是一种紧迫的、不可还原的原始实在;而且...

    2020-10-30 20:24:00   3人喜欢

  • 提笔略

    >> 尽管我们对原子时代深感不安,但是对于极端重要的存在问题本身,我们却甘愿和基尔凯戈尔故事中的那个人一样依旧心不在焉。我们所以会如此,原因之一就在于现代社会已经把哲学贬黜到完全无关紧要的地位,而哲学本身对此竟也欣然接受。 >> 根据字典,所谓“以……为业”,就是公开地、因而也就是当众地供认或表明信仰,所以也就是在世人面前公开承认从事某项工作的内心冲动或神灵的感召。 >> 哲学是灵魂寻求...

    2020-03-27 20:24:02   3人喜欢

  • 老木

    或许历史的粗手受控于一种非常敏锐的现实意识,相形之下,哲学家则缺乏这种意识,从而为其当如何称号这样的细枝末节争吵不休……无论如何,我们考察过的这四位人物,对于我们在这里的目的来说已经够了,因为本书的目的不是要提供一个存在主义的通论或纲要,毋宁是讨论下面这个更加中心的问题:存在主义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存在主义抗议的实质在于理性主义能够弥漫整个文明,使得处于这种文明影响下的个人越来越不思想,甚至到最...

    2022-12-26 22:57:21   3人喜欢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6 37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非理性的人

>非理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