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的人 短评

热门 最新
  • 160 陆钓雪de飘飘 2014-11-04 16:32:08

    今年读过的最启我心智的六星思想书!本来是为了更深刻地读懂《存在与时间》而读的,后来就情不自禁地被吸了进去。在当今时代我们遭遇了虚无,在艺术先兆的预言之下,存在主义问世了。西方传统中的存在主义源泉由来已久,两希文化从来不是非此即彼清澈可辨的,小心陷入拉普特飞岛啊,我可爱的浮士德。帕斯卡尔和陀神是太聪明也太人性了,导致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近代哲学根本无法包容之。(很容易读出段德智是哲学系的,不然不会对诸多哲学家侃侃而言,而对我们都知道的文学家注释频频。)于是有了基尔凯戈尔的这个个人,他的十字架让我们逃离上帝。而尼采的疯与哭泣隐在了微言大义的极度孤独之中。于是乎海德格尔来寻找家园了,艺术与真理之谓请君重估。萨特这个人道主义者倒毋宁是笛卡尔和马克思式的,无根的绝对自由没有存在主义!整体具体人的悲剧!

  • 173 如来 2013-01-02 13:44:11

    这世上大部分人都too simple, naive,但他们依然活着,而且很多活得还相当好,这或许也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们难以想象的地方,就像存在本身一样的荒诞。这世界始终还是会荒诞的存在下去,但人却不一定。

  • 115 vol 2013-04-05 21:42:03

    怎么说呢(>_<)这本只能算是单纯的存在主义扫盲介绍书吧。根本用不到写这么冗长的,而且在俺看来也好乱,美国人就是矫情( ̄~ ̄) 。对四个存在主义大师克尔凯郭尔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的介绍也东扯一下西拽一下的,写书不能这么乱七八糟啊@苏菲的世界,时不时扯到托尔斯泰胡塞尔什么的看的人要死,让人感觉就是乱!之前的铺垫也很长,之后的内容前面好多都提到了,作者你是来骗稿费的嘛!【做了3张思维导图,到后面竟然都觉得重复太多不知道怎么下笔了!】顺便吐槽一下翻译,12年出的书统一名字就那么难嘛!克尔凯郭尔恶之花俄狄浦斯都要重新校对啊!

  • 82 豆友3885817 2014-04-26 22:42:18

    5月下旬或者6月初的时候我会在读书会给大家分享阅读这本书的心得。在攻读学位期间我身心疲惫,一度抑郁数月,很难恢复,当时是读了现代新儒家才恢复过来。自此迷上中国哲学,乃至安顿性命决不能倚靠概念知解,而是体悟通透。而西方哲学中只有存在主义-现象学这一脉能有此等功能,然而海德格之后终被学院人士逼索成语句而已,于身家性命似无半点作用,甚是可悲。其实存在主义是与中国式的学问最能汇通的,在我看来拿康德和朱熹做会通或拿亚里士多德和《周易》做会通,都是走歪了。

  • 25 哭之笑之 2019-08-02 10:25:37

    【藏书阁打卡】 两年后重读,有一种奇妙的回归体验,存在主义啊,永远不要放弃非理性! 雅典与耶路撒冷“理性”的发展几乎必然导致虚无主义。遭遇虚无,积极的虚无主义其实就是存在主义! 但是到底什么是“理性”?非理性难道不是理性吗?窃以为,理性即人根据自己的思考选择信任自认为正确的知识,做自认为正确的行为。这样的“理性”注定是复杂的,必须认识到“理性”的有限,即努力自知无知。“非理性主义者(non-rationalism)不等于反理性主义者(irrationalism or anti-rationalism)。反理性主义者是反对理性的,而非理性主义者只是要限制理性,认为理性是有限的,有很多重要的、有价值的事物在理性范围之外。”(赵敦华)这是艰难的,需要不断地保持反思。 而且,“自己”又是什么?

  • 10 JeanChristophe 2019-06-30 22:00:04

    现在才读完似乎确实晚了些……由于先前上课时老师所用讲义相当程度上以此书为底本,故颇有温故知新之感. 本书不仅正确地指出存在主义本质上乃属于德国哲学,而萨特等法国人实是这思潮中的次要角色,并且也没有停留在浅表的现代性体验(说实话,对于真正的存在主义者而言,有关虚空和无家可归的描述已是老生常谈了),而是揭示出其植根于西方文明中希腊-希伯来/本质-实存/唯名论-唯实论,乃至一与多/"是什么"与"是"等等两条路线的斗争,将存在主义放入形而上学史之中看待(即便是在反形而上学的意义上讲). 全书行文紧凑一气呵成,宛如一部惊险小说;其中有关宗教、分析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寥寥数语极具启发性.

  • 6 ly的读享生活 2018-03-07 21:50:29

    起初谈哲学,接着说艺术,后来论文学。打破三者之隔,把“人性”的探讨置于彼此交错的框架。后半部分落足存在主义,详细阐释基尔凯戈尔、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的哲学理念,以存在主义对抗弥漫理性主义的现代文明,反对抽象的群众性,寻求个体的实在。哲学书很难写得这么清晰。深度稍欠。译文流畅。槽点:《声音与疯狂》比起《喧哗与骚动》,感觉内蕴差了些。基尔凯戈尔取通用名“克尔凯廓尔”吧,不然总觉得像陌生人。

  • 10 Alain 2019-05-25 23:58:42

    迄今为止读过最好的存在主义哲学入门书。第一、二编对存在主义的概而论之和历史溯源一面旁接文学与艺术、一面贯通整个西方哲学史,已然启发我颇多,到第三编论述各位存在主义大师时狂飙突进乃至飞升,真是炸裂级别的好看!四位被粗暴地冠以同样哲学流派的大师们,其各自从存在主义河流中分岔出去的细流却是如此繁复而差异,尤其是有关海德格尔的论述,让我切身体会到哲学的魅力绝不仅止于知识与思考,它直接予我以一种自深深处创生的、混合着隐秘快感和神圣颤栗的崇高体验,自此我得以自称我曾在那儿,并前所未有地直面哲学与我的存在。

  • 8 虫虫 2020-05-03 11:18:38

    存在主义历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大课题,与此有关的书籍层出不穷,这本属于出类拔萃者,不仅对存在主义的发展和代表人物有着深入浅出的介绍,文字当中也有一种充满热情的张力,阅读的过程无时无刻不被他感染。信仰和理性的对立,乃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和合理性的东西之间的对立。存在主义所表达的也是一种彻底现代化的心声,它既不具有埃克哈特安详宁静的神秘主义色彩,也不具有德国唯心主义理智的陶醉狂放与恍惚朦胧。在此,这种内向性已经达到了直面它的对立面,即具体的生活现实,先前的德国哲学在其面前只拥有些胡思乱想的抽象概念;也就是说,已经达到直面历史的危机,直面时间、死亡与人的焦虑了。

  • 3 meiya 2013-07-02 10:22:16

    读了好几个月才读完,由于个人哲学书读得不够,很多地方似懂非懂。这是一本很好的了解存在主义哲学的书。装帧也让人喜欢。

  • 6 水木聿子 2020-05-03 15:21:54

    存在主义从希腊和希伯来文化起就已经有了根源,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有了艺术先兆。宗教的衰微,社会的趋同性,人性的陌生感等变化让大师们纷纷思考存在,克尔恺郭尔,海德格尔,尼采和萨特,可以看出存在主义的演进。作者的厉害之处不在于介绍了存在主义,他还将古代思想,历史发展以及当今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了串联。 吐槽一下翻译和校订,2012年出的书,能不能用一下通译名,不要用《声音与疯狂》之类的名字了!

  • 8 孔默 2019-09-08 22:33:05

    很精彩。存在主义哲学真的只是西方行至现代才诞生的“精神危机”吗?存在主义哲学强调非理性,就是“非理性哲学”了吗?存在主义哲学当然不是一串同时散发着虚无气息与自由气质的时髦哲学术语。实际上,存在之思,古已有之,存在从来都存在于时间里。哲学家一直执着于竭尽全力明晰地解释这个世界,但最终都必须承认:不存在一个准确且永恒的答案。这并不是排斥理性,而只是发现了理性的有限性。哲学的“爱智慧” 爱起智慧来,或许宛若游园惊梦那般,朦胧,热切,若有若无,若有所失。 有趣的是,承认“理性”的有限性,反而恰恰是一种理性。

  • 4 自命不凡的家伙 2017-09-14 16:39:07

    大开大合,索古评今,理深文直,虽时掺一家之言,颇失于概括,以致细节稍疏,但仍助人把握文络,亲明哲者心志,某些私见也有可鉴之处,不失为大家入门良作。相比之下,周氏何等拙劣。 4.5星

  • 5 在野主义 2018-09-04 17:53:53

    很喜欢第一章里对现代艺术的评价。存在主义大受民众欢迎,因为它不同于纯思辨的分析哲学等,它与个人的生存问题紧密相关,关注在现代社会的虚无与黑暗里,人要如何活下去。 很关键的一点是“理性”成为了全书的一个靶子,或者说一条生命线,但尼采的影子仍遍布全书。希腊文化的源头使“理性”成为真正的实在;克尔凯郭尔用独特的生命体验,来表明个体的存在是普遍概念无法囊括的,个体高于普遍,这是他对基督教的理想;尼采把理想推回苏格拉底前的自然人性,提出主体施加给客体的权力意志;萨特的存在主义也是雄性色彩极强的学说,反对诸如无意识这样阴性含混之物,对立与割裂很鲜明;对海德格尔的介绍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让我想起了《我与你》。个体存在的明晰边缘被他模糊化了,我不是封闭在我的内部,而是活在我的背景里。海德格尔的哲学是敞开的。

  • 3 江海一蓑翁 2013-10-04 21:27:37

    我读到过的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最佳著作,从西方文化的源头——希腊和希伯来文化讲起,历数克尔郭凯尔、尼采、海德格尔和萨特等各位存在主义大家的思想,文笔生动流畅,思想深邃隽永。今年读过的最好的书之一。

  • 3 酒囊饭袋陳裝裝 2016-03-30 12:18:24

    存在主义是不是流水线上的哲学?

  • 1 江凌云 2014-11-12 12:32:37

    只看懂了第一章 已经足够美妙了

  • 2 娜塔莎之舞 2019-04-13 14:29:30

    存在主义真是最贴近生活的哲学! 大概是:首先存在主义问世基于一种宗教、经济与科学背景导向的虚无主义。从整体上而言是一种反理性(反技术、官僚)、反启蒙(真理与黑暗并存)、反抽象(实在生活)的。〔第4章节〕体现在艺术中则是追求主体性(失去了绝对、神圣的价值标尺),具体表现在对时间、高潮、价值的消解 如乔伊斯。 第二,西方传统一直蕴含着存在主义的萌芽,从希伯来文化(完整信仰的人)、希腊文化(理性承担宗教拯救功能)、到阿奎那与司各脱关于本质与存在先后性和同一性的论争,再到第一位存在主义者帕斯卡尔。而后才迎来存在主义大家克尔凯郭尔(自我之为宗教中心)、尼采(力量意志)、海德格尔(人的场论,“本真存在由于死亡的焦虑”)、萨特(无根主体的自由意志) 〔拉普特飞岛这章关于浪漫主义与俄国文学,挺有意思的〕

  • 3 竹吾 2021-09-04 03:22:47

    开篇是过于冗长但文笔流畅的关于现代性背景的细致展开,中间部分是对存在主义渊源的回溯,基于多组二元对立的论述有时过于粗暴。最后,也是本书最核心的部分,是对于四位存在主义哲学家观点的概说,但也最为拉胯。贯穿始终的“六经注我”倒是小事,关键问题在于太过支离。如果说前两部分作者流畅的表达加分不少,这一部分则因此让人感受到了其理论姿态上的孱弱,反而成为了作者试图反思的“美国思维”的绝妙注脚。或许因为成书较早,冷战思维(对马克思毫不掩饰偏见的无趣讽刺)与东方主义(书中的“东方”只是作为参照存在的镜像,不关乎“东方”本身)根深蒂固且相当直率地呈现在本书中。另外翻译中的专名与通行存在一定差异(如“基尔凯戈尔”“格利佛”),甚至部分术语前后翻译也不统一(如时而“权力意志”时而“力量意志”),恐译自多人之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