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少年时 短评

热门 最新
  • 89 🥥 2016-06-17 14:52:16

    翻译太平庸,说教意味过重。出于对性别的直觉,我觉得黑塞有同性恋倾向,至少也是双性取向。

  • 80 猞猁 2014-12-25 22:38:56

    中早期水平总算回归了。读到最后两页止不住哭起来,实在受不了,马克斯不要走啊混蛋!故事发生于一战前至一战始,而出版是在一战后,我在想一战前后人类的思想困顿到底到了何种程度呢?其中的发问即便是对当今世界又有何不妥?这本书的迷人之处在与黑塞始终在进行一种自我实现的探索,可以在行文中看到新精神分析学派对黑塞的影响,对梦境的描写就是最好的例证。除此之外,黑塞大大不愧是浪漫主义最后的守门人,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描摹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当然最吸引我的不是主角辛克莱的心灵成长,而是马克斯的指引,这个独立、坚毅、神秘甚至带有中性色彩的角色象征着主角成长历程中的阵痛、迷茫、破壳与诞生的命运共同体,他的出场不多,但却始终注视着推动着主角自我构建的实现。

  • 46 湘玉给你溜肥肠 2015-06-20 18:07:46

    只想说什么鬼!?还不如直接写精神分析案例。适合中学生看吧,我这年纪是太老了。(看完送给火车上认识的新疆逗比帅哥,扉页上写了海子的一句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右下角写了时间和车次还有zebra。逗比双手接过,说要做他家的传家宝哈哈哈哈哈)

  • 33 woodfat 2015-04-14 12:41:20

    黑塞把彷徨的少年的世界写得太细致贴切了。这是怎样惊人的记忆力和刻画还原能力。

  • 28 Fi 2014-10-09 21:54:01

    总体的阅读感受不好,像听邪教洗脑,神神叨叨的或许是翻译的原因?寻求自我挺好一题材,弄得这么嗦。

  • 21 巨米雨 2018-04-03 17:55:27

    有的书,是在说你已经知道的事;有的书,是在说你正在思考的事;有的书,是在说你还没有想过的事。我为什么爱黑塞呢,是因为他的书,总是在写你想过的你正在思考的和你没想过的事。他温柔迷茫芬芳还有活力,他是那种我放心将自己交给他作品的作家,带领我游走于超然物外的世界,但又不用担心自己的无知懵懂,跟着他我看见巨大的风景呼啸的悬崖凌冽的狂风斑斓闪动的树荫和穿越乌压压云层的金色阳光。他的作品里有一种纯然的美和温柔,他创造世界只与我们自己有关,但是也没有完全脱离世俗,而是在熟悉的世界里,劈开一个独立的却又不傲慢的平行空间,我们可以自由的穿梭其中。我在生活中活着,我也让自己的世界生机盎然。

  • 10 小岩井 2015-06-10 01:46:20

    看完,我的什么东西萌动了。再看一遍。

  • 19 大大粒麥 2016-02-07 15:03:35

    西方的少年追求自我价值和终极意义总离不开对宗教的质疑。我们少了这一层束缚,也可能因此读起来有隔阂感。

  • 10 寒花 2015-06-11 12:24:47

    翻譯有若干硬傷,排版有兩處令人髮指。存活於世並非為了成為一名藝術家,而是在找尋自身命運的最後,或許變成一枚。

  • 9 モモ 2017-11-04 18:41:35

    翻译实在有硬伤,看到“他看了我只是一下子工夫”这种句子还能忍吗

  • 5 soloye 2014-02-14 11:06:05

    似乎可以想象大学生大川隆法在东大图书馆拿着这本书在看…哦,应该是麻原彰晃才对,他一定是黑塞的读者,当时还是熊本盲人学校的松本智津夫小朋友。邪教的这些理念,多多少少和对经典的误读有关,然后,无论是“幸福的科学”还是“奥姆真理教”的教主著作,经过一轮浅显部分的选译,成为了车站和机场书店架子上的励志图书了。你说这是悲哀呢,还是悲哀呢?

  • 13 Major Tom 2014-10-02 17:49:45

    没有人能把青春期的彷徨黑暗写得比黑塞更深刻优美了

  • 9 滿君_Alex 2017-10-27 21:17:44

    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无论他的归宿是诗人还是疯子,是先知还是罪犯——这些其实和他无关,毫不重要。他的职责只是找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他人的命运——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

  • 3 瓶子里的爱琴海 2015-08-06 09:43:44

    那些年少时心中难以言说的疑惑和好奇,也许会因为找不到出口变成愤怒与敌意,却也会因为找到温暖的依靠而变成美梦和喜悦。

  • 5 雨问 2016-09-20 23:38:22

    也许都在朦朦胧胧地追逐自己的命运。

  • 5 如果云知道 2014-05-07 09:46:38

    黑塞的作品怎么总是一股子传道士的味道。翻译很一般啊。和《月亮和六便士》同年出版。

  • 4 不会画画阿拉丁 2017-08-07 09:27:35

    对少年时代矛盾的心理刻画地很精细,但人物像是浓缩的哲学理论和寓意,太直白以致于理论大过人物,可以看出整个故事框架都是在为作者的理论服务了 ,读着有点尬

  • 6 早早 2017-01-19 23:22:36

    因为防弹的《血汗泪》mv来,原以为是黑暗天使两个世界balabala之类的小说,断断续续读下后,很奇特,用故事的皮,包着自我拷问的核。 所有的问题都无法有明确的答案。但却被马克思和主人公治愈。 作者的姿态很重要,不是鸡汤、不是训导,却又可以被触动反思。 希望再读的书。

  • 3 cafecentral 2015-08-16 19:39:48

    神神叨叨的黑塞老儿,中二少年必备佳品。作家幼稚又自负。(原著值四星。此版本翻译生硬,错别字多,扣一星——为什么不翻译成夏娃?立刻丢了所有内涵)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