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每次來哥倫比亞大學都是想找一本書,什麼名稱,誰著作的(如果見到了,就知道了),怡靜的長岸似的書案,一盞盞忠誠的燈,四壁屹立著御林軍般整肅的書架,下行的階口憑欄俯眺,書這窀穸,知識的幽谷,學術的地層宮殿,我又訕然滿足於圖書館的景色,而不欲取覽任何一本單獨的書了……
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可怕的預言,我的一生中,確實多的是這種事,比越窯的?,珍貴百倍千倍萬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脫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哥倫比亞的倒影》每篇文體都不盡相同,呈現不同的氣象:首篇〈九月初九〉,以《詩經》為肇始,寫中國人文傳統裡人與自然的對應關係,視角獨特;接下來的〈童年隨之而去〉、〈竹秀〉、〈空房〉皆為憶舊,看似平常,而每篇都各異其趣;即使是非常自我的〈明天不散步了〉,也可以看作意識流手法的範本;〈帶根的流浪人〉雖然寫昆德拉,多少卻有自況的意味;〈遺狂篇〉最是奇特,其中意味...
每次來哥倫比亞大學都是想找一本書,什麼名稱,誰著作的(如果見到了,就知道了),怡靜的長岸似的書案,一盞盞忠誠的燈,四壁屹立著御林軍般整肅的書架,下行的階口憑欄俯眺,書這窀穸,知識的幽谷,學術的地層宮殿,我又訕然滿足於圖書館的景色,而不欲取覽任何一本單獨的書了……
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可怕的預言,我的一生中,確實多的是這種事,比越窯的?,珍貴百倍千倍萬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脫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哥倫比亞的倒影》每篇文體都不盡相同,呈現不同的氣象:首篇〈九月初九〉,以《詩經》為肇始,寫中國人文傳統裡人與自然的對應關係,視角獨特;接下來的〈童年隨之而去〉、〈竹秀〉、〈空房〉皆為憶舊,看似平常,而每篇都各異其趣;即使是非常自我的〈明天不散步了〉,也可以看作意識流手法的範本;〈帶根的流浪人〉雖然寫昆德拉,多少卻有自況的意味;〈遺狂篇〉最是奇特,其中意味頗豐;同名篇章〈哥倫比亞的倒影〉全篇萬餘字,沒有分段,沒有句號,哲思與詩思滿溢其中。
下輯六篇一組的〈上海賦〉,寫上海的歷史、市井、三教九流、亭子間、弄堂,一言以蔽之,舊時上海形形色色,透過木心的筆,活靈活現,每一段皆妙不可言。木心用這樣的方式專寫上海的歷史地理人情風貌,並關心它的去從,應該是前無古人的。〈上海在哪裡〉、〈烏鎮〉,則是木心離開故鄉十多年之久,重返舊地,人事已非,感觸頗多。
哥倫比亞的倒影的创作者
· · · · · ·
-
木心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木心
本名孫璞,1927年2月14日生於浙江烏鎮,自幼迷戀繪畫與寫作。十五歲離開烏鎮,赴杭州求學,1946年進入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學習油畫,不久師從林風眠門下,入「杭州國立藝專」繼續探討中西繪畫,直到十九歲離開杭州去上海。五○至七○年代,任職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參與人民大會堂設計。畫餘寫作詩、小說、劇作、散文、隨筆、雜記、文論,自訂二十二冊,「文革」初期全部抄沒。「文革」中期被監禁期間,祕密寫作,成獄中手稿六十六頁。1982年遠赴紐約,重續文學生涯。
1986至1999年,台灣陸續出版木心文集共12種。1989至1994年,為旅居紐約的文藝愛好者開講「世界文學史」,為期六年,陳丹青為其學生。2003年,木心個人畫展在耶魯大學美術館、紐約亞洲協會、檀香山藝術博物館巡迴,畫作受大英博物館收藏,這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家中第一位作品被該館收藏,2006年,...
木心
本名孫璞,1927年2月14日生於浙江烏鎮,自幼迷戀繪畫與寫作。十五歲離開烏鎮,赴杭州求學,1946年進入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學習油畫,不久師從林風眠門下,入「杭州國立藝專」繼續探討中西繪畫,直到十九歲離開杭州去上海。五○至七○年代,任職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參與人民大會堂設計。畫餘寫作詩、小說、劇作、散文、隨筆、雜記、文論,自訂二十二冊,「文革」初期全部抄沒。「文革」中期被監禁期間,祕密寫作,成獄中手稿六十六頁。1982年遠赴紐約,重續文學生涯。
1986至1999年,台灣陸續出版木心文集共12種。1989至1994年,為旅居紐約的文藝愛好者開講「世界文學史」,為期六年,陳丹青為其學生。2003年,木心個人畫展在耶魯大學美術館、紐約亞洲協會、檀香山藝術博物館巡迴,畫作受大英博物館收藏,這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家中第一位作品被該館收藏,2006年,木心文學系列首度在大陸出版,同年,應故鄉烏鎮邀請,回國定居,時年七十九歲。年底,紐約獨立電影製片導演赴烏鎮為其錄製紀錄片。2011年12月21日凌晨三時,在故鄉烏鎮逝世,享年84歲。
目录 · · · · · ·
上 輯
九月初九 童年隨之而去 竹秀 空房 論美貌 遺狂篇 同車人的啜泣
帶根的流浪人 兩個朔拿梯那 林肯中心的鼓聲 哥倫比亞的倒影 明天不散步了
下 輯
上海賦 從前的從前 繁華巔峰期 弄堂風光 亭子間才情 吃出名堂來
· · · · · · (更多)
上 輯
九月初九 童年隨之而去 竹秀 空房 論美貌 遺狂篇 同車人的啜泣
帶根的流浪人 兩個朔拿梯那 林肯中心的鼓聲 哥倫比亞的倒影 明天不散步了
下 輯
上海賦 從前的從前 繁華巔峰期 弄堂風光 亭子間才情 吃出名堂來
只認衣衫不認人 上海在哪裡 烏鎮
後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美貌是一種表情。別的表情等待反應,唯美貌無為,無目的,使人沒有特定的反應義務的掛念,就不由自主被吸引,其實是被感動…人老去,美貌衰敗,就是這種表情終於疲憊了。老人化妝、整容,是“強迫”堅持不疲憊,有時反顯得疲憊不堪…美貌的廢墟不及石頭的廢墟,羅馬夕照供人憑吊,美貌的殘局不忍卒睹…唯有極度高超的智慧,才足以取代美貌。也因此報償了年輕時期不怎麼樣的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老了,像樣起來了,風格起來了,可以說好看起來了--到底是一件痛苦的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論美貌 -
野果成全了果园,大河肥沃了大地,牛羊入栏,五粮丰登,然后群莺乱飞,而且幽阶一夜苔生——历史短促的国族,即使是由衷的欢哀,总嫌浮佻庸肤,毕竟没有经识过多少盛世凶年,多少钧天齐乐的庆典、薄海同悲的殇礼,尤其不是朝朝暮暮在无数细节上甘苦与共休戚相关,即使那里天有时地有利人也和合,而山川草木总嫌寡情乏灵,那里的人是人,自然是自然,彼此尚未涵融尚未钟毓…… 海外有春风、芳草,深宵的犬吠,秋的丹枫,随之绵衍到煎鱼的油香,邻家婴儿的夜啼,广式苏式月饼。大家都自言自语:不是这样,不是这样的。心里的感喟:那些都是错了似的。因为不能说“错了的春风,错了的芳草”,所以只能说不尽然、不完全……异邦的春风旁若无人地吹,芳草漫不经心地绿,猎犬未知何故地吠,枫叶大事挥霍地红,煎鱼的油一片汪洋,邻家的婴啼似同隔世,月饼的馅儿是百科全书派……就是不符,不符心坎里的古华夏今中国的观念、概念、私心杂念……乡愁,去国之离忧,是这样悄然中来、氤氲不散。 古老的国族,街头巷尾亭角桥堍,无不可见一闪一烁的人文剧情,名城宿迹,更是重重叠叠的往事尘梦,郁积得憋不过来了,幸亏总有春花秋月等闲度地在那里抚恤纾解,透一口气,透一口气,已是历史的喘息。 另外(难免有一些另外),中国人既温暾又酷烈,有不可思议的耐性,能与任何祸福作无尽之周旋。在心上,不在话下,十年如此,百年不过是十个十年,忽然已是千年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哥倫比亞的倒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哥倫比亞的倒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3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4分 13954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5分 6354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20)8.4分 57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北大才子张雪健之千本书单 (朝寝坊名人)
- 我最爱的图书
- 我最爱的图书
- 公共图书馆 (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哥倫比亞的倒影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对对司马光 2018-11-29 09:48:09
有有趣的地方。简单
0 有用 smile 2015-10-28 17:58:34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0 有用 光景 2016-05-27 13:17:49
哥伦比亚的倒影,明天不散步,两篇的手法我好好学
0 有用 潘允嫒 2024-01-20 00:17:28 北京
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
0 有用 哈喽斯黛拉 2018-06-29 10:27:04
生命是什么?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