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古训辨证 短评

热门 最新
  • 7 风同学 2012-11-18 12:39:19

    重读,再推。对傅斯年“史学即史料学”一言的误解,使得现在说傅斯年的多而读傅斯年的少。

  • 4 【长啸不止】 2014-03-03 22:40:13

    富有开创意义的成果。书中许多观点如今已成教科书中的常识。最可吸收的一点乃其对认为“命令”同字、“生性”无别,此大可注意。书中对金文部分的考证没多大耐心看,但的确是研究上古史不可缺的功力。阅读此书的目的乃在于了解古代“天命”“天性”说之源头,但中部和下部皆在于谈汉代及以后的天观、性观,都是已知知识,帮助不大,且显力不从心。先生实长于上古史矣。

  • 3 愚公 2015-10-02 17:04:06

    傅斯年的这部性命古训辨证,他在序言中已经提及阮元的同名著作,不过我觉得他这部书分为两块,第一块即用甲骨、金文材料寻找性命二字的古代来源。后面的部分,其实是性命二字的思想史考索,可以与他先秦秦汉思想史研究加以对比。不过,从他的书中感觉傅斯年还是缺乏哲学分析的能力。

  • 0 韧勉 2017-03-20 00:55:44

    郑开《中庸研读》课程言及此书,重读收获果不相同。最初探寻“性命”学说之源,“上部释字”中有些结论先行,再加之史料论证之嫌,以今文字学知识对比的话,此种类似于统计史学的方法,归纳古音字义的方式很不靠谱。“中部释义”旨在论述天人关系,“下部论绪”意欲得出结论,不过上古阶段“性命”一词两字分示其意,已是古汉语常识。其后文论证方式有资料堆砌之嫌。傅斯年还是欠缺哲学素养,论述性命之学,还是略显生涩。

  • 0 漂葉 2013-07-01 15:16:42

    上海古籍的版本啊,太好了

  • 0 Theta 2013-05-21 01:28:15

    本义不在考证,而是重新评价儒家

  • 0 间闲室主人 2013-11-20 23:47:19

    一个反传统的人,回归传统

  • 0 Kokaki 2015-04-27 12:19:12

    掌握充足的证据:二重证据法加古文字字形本身的含意。运用科学的手段:高本汉拟构的上古音系+传统训诂学。讨论思想史的问题:先秦性(生)与天命(令)观的演变。及其延续。写论文时学习了傅先生的这套方法。

  • 0 王两可 2022-05-26 22:54:22

    我对傅斯年的治史学的方法是比较钦佩的,但是对于傅斯年的思想史著作却不敢恭维。对于《性命古训辨证》中所用的方法——以文字学的方法治思想史更是保持警惕,这一方面存在的问题,徐复观已经有比较详细的评述,我基本赞同徐的观点。

  • 0 不足方丈 2022-05-27 20:12:17

    傅大炮恐怕是武断了点,不愧是大炮。

  • 0 这么近,那么远 2019-01-06 15:47:57

    可以。“本书是傅斯年先生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统计并分析,以其来源与演变论述先秦诸子的思想,最后推断宋明理学为先秦思想的承继与总结。此书从训诂学、考据学、语言学方法入手以微观字形、字义建构宏观思想史,鲜明地体现了傅氏"哲学乃语言学之副产品"的治学思想和严谨的学术风格。”

  • 0 燕南越西 2023-06-03 17:07:11 湖南

    傅先生学问那么大,可惜一辈子没写啥出来

  • 0 水流无限 2023-01-15 16:56:34 上海

    方法和写作动机上很明显受戴震影响,结论却和戴震相反。揭示了先秦各时代、诸子各家乃至宋儒“性”论之差别,表面上看是训诂之作,实际是哲学史或者思想史著作。

  • 0 爛貓 2016-11-04 14:42:56

    傅斯年对哲学进行了解构,他认为哲学完全是因为语法的曲折而致,像汉语这样清通的语言本不会形成哲学。或许傅斯年的观点是针对形而上学的“是”而发,但是其对这个“是”的后果却缺乏了解。以“生”为“性”的论证过程很有意义,但是此书的局限性仍然是不见战国思想全貌,就此而言古史辨派的成就更大。

  • 0 JASS猫先生 2014-12-16 00:23:50

    孟真先生申请中研院院士的代表作,仔细读之确有深意,尤其是本书运用的研究方法,可谓既有借鉴又有独创

  • 0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6-10-23 22:56:17

    由语言学方法打入思想史,梦真先生真是“长袖善舞”啊。主要读的中下卷,因为不专门研究傅斯年,也就泛泛读完,谈不上什么“理解”。

  • 0 小愚顽 2013-08-20 00:18:30

    这篇文章傅先生写得很严谨,对写论文帮助很大。

  • 0 三難齋 2019-10-23 20:20:14

    读完之后神清气爽……然后下单买了《傅斯年文集》……今人讨论那么多都不如傅斯年先生一本小书写得清晰明白。另外,好多观点今人在用的时候都没注意到是傅先生先先说的。(当然缺点也不是没有,比如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文字和语言)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