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巳注销)
- 2018购书 (济贫院长正太喵)
- 出土文献与先秦思想学术史 (王观旂)
- 孔孟之间七十子 (漠临城)
- 冯济川 (时间与河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卜子夏考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关于卜子夏考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王紫 2014-08-17 19:02:08
作者的考据能力确实优秀。但还是猛给子夏加主角光环,解释材料用力过度。343页说宰我可能是墨子的师傅这一段,有点准。
2 有用 𝑰𝒅𝒊𝒐𝒕𝒂𝒆𝒗𝒊𝒄𝒕𝒖𝒔 2013-06-22 22:03:20
記得黃侃先生說過一句話,大意是歷史上的事情,可由傳世文獻知道的只有十之一二,十之八九是後人不得而知的,所以不要輕易作史論文章,還說《讀通鑒論》于史學無益,不過是船山闡發自己思想的一部子書。我想說的是欲憑藉尋章摘句來還原歷史真相僅靠泛觀博覽是遠遠不夠的,文獻本身的傳寫錯誤就是一個極大的障礙,由此引出的紛紜歧見非學問淵邃之人不能作切理厭心的裁斷。自清代乾嘉以來,對許多研究國故的學者而言,“多聞闕疑”是... 記得黃侃先生說過一句話,大意是歷史上的事情,可由傳世文獻知道的只有十之一二,十之八九是後人不得而知的,所以不要輕易作史論文章,還說《讀通鑒論》于史學無益,不過是船山闡發自己思想的一部子書。我想說的是欲憑藉尋章摘句來還原歷史真相僅靠泛觀博覽是遠遠不夠的,文獻本身的傳寫錯誤就是一個極大的障礙,由此引出的紛紜歧見非學問淵邃之人不能作切理厭心的裁斷。自清代乾嘉以來,對許多研究國故的學者而言,“多聞闕疑”是一個久被遺忘的美德。 (展开)
1 有用 周不周 2019-05-17 22:59:51
算是对子夏系统研究的首部专著,对孔门弟子研究如此薄弱挺意外。作者教育史出身,在生平、授业、传经考订方面皆有贡献,但思想方面侧重教育思想,未能勾勒出子夏总貌,一些值得深入发掘的思想特色也未能致力。
0 有用 久道 2018-07-09 21:35:48
比较平淡。有些观点可参考,如子夏颇尚武,颜回也尚武有力。墨子出自宰予,因此编撰《论语》时,孔门再传弟子颇为贬低宰予。
2 有用 那陌Namol 2019-08-18 06:59:02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意乖”,至少在刘向歆父子眼中,孔子和七十子还可以并列提起,然而后世不断宗教化的祭孔礼制,使七十子永远笼罩在乃师光环下。继李零先生提出“去圣乃得真孔子”后,作者又提出去掉七十子身上“永远的弟子”的枷锁,把他们当成独立的历史人物去研究。正如作者所言,如果七十子中没有一位出类拔萃的大师,孔子教育大师的地位便难以成立。全书的论证有几处相当有见地,如河济之间的历史地理学考证、...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意乖”,至少在刘向歆父子眼中,孔子和七十子还可以并列提起,然而后世不断宗教化的祭孔礼制,使七十子永远笼罩在乃师光环下。继李零先生提出“去圣乃得真孔子”后,作者又提出去掉七十子身上“永远的弟子”的枷锁,把他们当成独立的历史人物去研究。正如作者所言,如果七十子中没有一位出类拔萃的大师,孔子教育大师的地位便难以成立。全书的论证有几处相当有见地,如河济之间的历史地理学考证、曾子与子夏晚年的关系和在论语定稿中起到的作用、颜渊与子夏也是勇武有力者、早期儒家中的法家精神、墨子可能是宰我一门的弟子、孔门传授从传统六艺到侧重六经的转变等等,不盲从先贤,适当吸收简帛学成果,最大限度提取传世文献有效信息。深夜一口气看完最后的结语和年谱补正,心潮澎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