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的书评 (151)

陌知 2013-04-02 12:48:21

蝌蚪之心:莫言式反思是什么样的态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提示:本文有大量剧透】 介于莫言作品风格多变持续不断,所以很难用以往对他的评价去分析他的新作品。这本《蛙》给我的感觉也有些陌生。莫言的民俗语言狂欢在《生死疲劳》达到顶峰以后,在《蛙》中显然已经退回到一个落点。 谈莫言小说,仍须从形式说起,多视角/人称叙事已是...  (展开)
雾二 2014-06-12 13:33:58

大师就是不动声色的让你情不自禁

我是一边躺在床上一边淌着眼泪看完这部小说的。我从来没想过看中国作家的小说能把我看过,毕竟古典小说里面的桥段在电视剧里看多了便麻木了,顶多为了古典小说的艺术成就动容;现当代小说虽然看得有点纠结,但是不至于掉眼泪,毕竟看张爱玲我没哭,看张恨水我没哭,琼瑶什么的...  (展开)
max.h 2012-12-05 23:08:07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我读这本书的几天里回了一趟老娘那里。老娘一遍给我做饭一遍絮絮叨叨的说起,好像这一阵国家有风声要放开计划生育了。 我随口说了一句,是啊,我觉得你们亏本了。 老娘说,可不,气死了,每天想起这个就生气。 我说算了算了,要是真把我送走再生个儿子,...  (展开)
DAISY 2013-02-03 15:34:30

蛙,娃,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蛙,Wa,娃,娲。 青蛙,象征着一种生殖能力,当夏夜来临,那田野里的蛙声,预示着节气,也预示着生命的蓬勃。刚好,娃也念蛙,造人的女娲也念蛙,蛙,似乎代表着生命的繁衍。 一代繁衍一代,是最自然的事情,也是最神圣的事情。当我们在街上看到,那些长得就像一个模子印出来...  (展开)
林亦霖 2015-12-10 17:09:08

蛙,娃

林亦霖 合上书的时候渐已破晓,一人,一灯,一夜,无眠。 这是一个关于娃的小说,莫先生用信的形式娓娓道来。四封信,一剧本。彼此间相互渗透着,渗透着人性的那份悲悯。 娃,孩子,作为全书的中心,姑姑接生娃,姑姑打掉娃,姑姑帮偷娃。读罢,心却久久难以平复。这该是一段什...  (展开)
大包子 2013-08-08 18:42:02

只读了莫言的这一本书,获诺奖也是理所应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国的高楼大厦建的飞起,国民却任然是小国寡民的心态,很多人,包括处于最基层的百姓,都渴望国人得一个诺奖回来给他们长长面子,当然这种情况近几年还好些。可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听到过家里有亲戚朋友念叨这件事,心态的强大不易养成。 包括莫言,中国籍的诺奖获得者(文...  (展开)
BluerElephant 2012-11-22 00:31:41

百年孤独

1 书中提到失眠症,提到马孔多小镇,人们喜欢以话剧形式说话,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了「百年孤独」 2 喜欢李志的「黑色信封」,因为里面唱道:"如果没有人看着我,那该多快乐。"而这本书中提到的其实才是现实,没有那么多人有心思盯着你的,各人都有各人的事要做,在你心中天...  (展开)
银荷系女神 2024-10-10 17:57:38

莫言的胜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蛙》的豆瓣讨论组有人这样留言--“看过小说之后,我甚至想,为什么我是独生女儿,不是我爸的儿子,我爸好惨”。看到这个留言的瞬间,我不禁感慨,啊,这或许才能说明这是莫言的胜利吧。 一部小说,给予太多价值判断往往会损害它的文学性和艺术魅力。所以,看完小说我也不知道...  (展开)
赶车棋社母大王 2021-01-31 07:48:12

读·莫言《蛙》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完了《蛙》,心里格外沉重,莫言概括得很好,“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将与之对立的一切碾为焦土,坐在列车之上的所有人,尽为帮凶。 姑姑万心是一心跟着党走的人,如此的敬业,让你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她看做罪人。年轻时她自己也不把自己当罪人看待,而...  (展开)
天禄阁校书郎 2013-03-29 21:53:47

《蛙》:关于蛙的意象

《蛙》:关于蛙的意象 显而易见,蛙本身是有其象征意义的,莫言在文中也明确的指出了这一点。“蛙”与“娃”或“娲”的相通,确切无疑说明,莫言这本书是在说娃娃——说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这个东西,在天朝是不需要论证、对任何批评都先敬谢不敏、继之以邀请喝茶的伟光正真理...  (展开)
明亮 2022-06-06 10:58:48

蛙娃娲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品直面社会敏感问题,以“姑姑”妇产科医生的经历为主线,展现山东高密农村地区的生育史。 正如莫言所说:“文学的精魂还是要关注人的问题,关注人的痛苦,人的命运。”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基本国策,实行三四十年来,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使命,但同时,历史洪荒中的小人物却很少...  (展开)
盛京读书人 2022-01-15 16:09:46

写给执行者的挽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不止一次在文中说出为什么要给小说起名《蛙》,我却从姑姑和小狮子的故事里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不是波澜起伏的人生,不是波诡云谲的奇遇,而是听到了一曲执行者的挽歌!歌声如此凄厉,一直在我耳边荡漾! 可怜的执行者啊,你越努力,你就越孤独,你越执行,你就越崩溃! ...  (展开)
小鱼 2020-07-22 16:43:21

请在大道理散发光芒的那一刻,为被牺牲的小道理默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虽说计划生育剥夺了我有兄弟姐妹的权利,但我还真从来没想到实施计划生育的过程中还有如此荒谬不仁的一面。我知道超生会带来大额罚款,以及工作单位的惩戒,但我从来没想到过在基层还会出现强迫超生妇女流产这样的事情。为了防止超生可以拉倒树,拆房子,甚至六亲不认。超生家...  (展开)
essence 2013-12-29 21:43:23

有点小写实

这本书我基本上是一口气读完的。像我这样读书超级慢的人来说,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取决于作者没有刻意而华丽的辞藻,仅仅是故事情节就已经引人入胜了。加之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记忆,以及听到到一些关于计划生育的真人真事,确实有很多共鸣和反思。 其中还有一段文革时期批斗的场...  (展开)
echo 2013-02-22 15:12:50

我印象中的计划生育

当时看这本书时 并不知道 这是一本关于计划生育的书 如果我知道 大概我不会去看的 因为我感觉这个题材并不吸引我 当时手里并没有其它的书闲翻一下 就随手翻看了几页 就这么看下去了 越看越觉得好像有我小时候的影子 本身我就是计划生育的一个超生儿 我在家排行老三 有...  (展开)
杂货书铺普老板 2013-02-04 20:55:39

莫 大叔

任何人都有犯错的权利,只不过有些过错的代价会伤的深入骨髓。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系列残酷的磨炼走到现在。莫大叔从中拨开了其中一瓣:90年代尚是孩提的我们虽然经历过计划生育,但却没有留下刻骨铭心。。。 大叔继续了他略带重口味的风格,整篇故事情节是蛮吸引人的,...  (展开)
人去月无聊 2013-01-20 20:08:52

我记忆里的计划生育

说起计划生育的事情,如我这般大的农村娃都会有些记忆。 大学里有回卧谈说起来,有位湖北荆门的哥们,说记得一个标语: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刮刮刮。马上有人回应:这也太狠了吧,一蒸,二炸,三胎杀杀杀。比丘国王听国丈妖言,要用一千多个男孩的心肝做药引。 我见到的标语“...  (展开)
琴子 2020-06-11 10:49:28

读《蛙》有感

之前看莫言的《蛙》,看完后精神恍惚了好几天,在那个时代,普通人总是被社会潮流裹挟,个人的意志和向往都被社会这张网牢牢地束住,被推搡着前进,想努力挣脱的人往往受到了更加严重的伤害,所以大部分人都是蜷缩着,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时代的悲剧导致了个人的悲剧,个人的伤...  (展开)
に先生 2020-02-12 11:54:58

无止尽的女性悲怆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次读《蛙》的时候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之后慕名买的,读完之后写了一篇论文习作,题为“不彻底的自我救赎”,是一系列学院派词汇堆砌的成果。我写道: 本意上是一本以忏悔和自我救赎为主题的小说,即“他人有罪,我亦有罪”,作者旨在要写出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然而随...  (展开)
布谷卟咕 2019-02-17 09:10:08

beyond the book

下半截身的女人也太绝了。很奇怪的是看到一大半才反应过来姑姑不是什么有个性的配角,她才是和密切相关的主角啊…蛙实际上只是一个符号,有点点强行了,不过如果是真的话剧应该效果很好。 这版书的封面莫名其妙。 有很多反映现实的情节,无一例外的丑恶,真实的愚蠢。的确农村...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后页> (共151条)

订阅蛙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