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 短评

热门 最新
  • 82 喀喇昆仑 2013-04-04 12:58:54

    如果你欠银行十万美元,那么你的财产归银行所有;如果你欠银行一亿美元,那么银行归你所有。

  • 38 苦琴酒 2018-01-21 12:31:34

    好久没有那么废寝忘食地读一本专业书了。作为下只角生人,本书的几乎所有论题都是从小纠结到大,直接触发身体记忆的问题。当然,也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几乎所有经济学家读完都会是那么生气。而格雷伯就是要说:从整个人类史来看,主流经济学的那些拿枪指着你逼你承认的教条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个理论与柄谷行人基于类似的前提(国家-资本)和线索(交换样式),但格雷伯所谓的“从人性经济到商业经济”展开了柄谷那里从A到C的转变过程的种种细节和变奏。所以今天到底还剩下什么可以做的事?或许这是一个合适的目标:有朝一日,如同今天教授在课堂上说“你们一定要去读读波兰尼的《巨变》”那样,我们能跟后来者说“一定要读读格雷伯的《债》”。

  • 21 余颜 2019-04-17 18:36:23

    不知是不是版本不对,尾注好像都掉了,参考价值减半。看了眼英文版每章一百多个脚注,和正文上天遁地的征引比较吻合。论证倒是并不复杂,核心结构就是齐美尔加韦伯:从人类学材料出发说明并不存在一个以物易物的时代,最初的「经济」就是村庄内的道德经济,「市场」和「债」是政府与战争的产物(典型状态被称为「军事-铸币-奴隶制」),而不是自然的结果,因此现代债务观实际是将欠存在的无法偿还的债转换成了某种量;这种量的逻辑被经济学家道德化后构成了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动力,这一机制核心逻辑仍是古罗马帝国式的(此处大概是格雷伯最大的问题),不可能达成其许诺,必须以危机作为生存的动力。然而其实抛开军事问题全书论证依然成立,毕竟只是「一种可能」,而「债」的符号性质正强化了可能的效力。

  • 5 心外 2014-07-10 11:32:35

    这种思想很危险

  • 5 Platzanweiser 2019-12-08 20:32:07

    格雷伯用債務關係重塑了經濟史從而也就重塑了人類歷史(5000年的歷史的殘酷暴力的反覆),但我們要問的是,這個柄谷式的歷史的重複的形式是否是一種宿命,以及,人們如何不再把道德關係以債務關係來表達,廢除這個形式所依賴的基本的對立-調解,而是找出激進的alternative,在其中,人們知道如何書寫他們的不被暴力扭曲的承諾關係?

  • 9 曳尾于涂 2020-10-10 14:40:04

    不喜欢这种叙述和论证方式,比如一个观点配一段民族志材料,又不停跳跃。另,中信毁书不倦,删除所有引文角标,尾注中的内容均未翻译(不是指文献)。在健康的学术出版市场,这种出版社应该被列入黑名单。译文本身流畅可读。

  • 3 对方 2020-09-22 16:52:13

    莫斯的衣钵金光闪闪。第五章,baseline communism

  • 1 cys.tony 2018-04-11 15:16:14

    债是比交易更自然更古老的金融活动。

  • 2 laputa 2013-08-20 01:40:49

    煌煌巨著,翻译也很棒!

  • 2 阿道克 2015-01-28 20:44:21

    人类学家写的经济史。作者是个无政府主义者,还是挺敢讲的。

  • 2 穿风衣的猫 2013-09-29 15:34:14

    从人类学家中的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无政府主义者中的历史学家。

  • 1 Scipio 2014-07-04 22:39:10

    挺好的,不过有些内容我没有读透。

  • 2 骑羊的兔哥 2015-03-12 22:42:23

    这是本非主流的书,有点意思; 到底是社会学者的书,和经济学家的思想不一样,首先关于货币的起源的学说就非常有意思----货币并非起源于物物交换的自由贸易,而是礼物、税收。人类社会是先有信贷才有货币的。 和传统经济学的陈词滥调针锋相对! 书很厚,有历史、人类学等等。 2022-11:作者2020已故了啊!占领华尔街运动发起人之一。他的《狗屁工作》也是一针见血。 是要从原始部落开始思考分析,用人类学思考,而不是像经济学家从现代生活去反推,饮食也是一样的。

  • 1 2014-03-25 16:36:30

    : F811.9/4912

  • 2 Deetz 2015-05-06 15:04:24

    海湾国家被译作了墨西哥湾各州,理念被译成了范式等等。kindle版特价4.99元购入,但是各种错别字病句排版错误。内容一言概之:#宏观比较历史人类学#

  • 1 吴小光 2020-10-11 20:59:53

    非人格、纯粹商业的市场源于盗窃,而“爱”则产生自荣誉、信任和网络,将之转变为数字、社交变为债务是将社会变得更不平等

  • 1 羽毛鲁滨 2020-09-14 18:30:30

    国家(每个人都带有永远还不清的债务)和市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互不相欠)的逻辑是截然相反的,国家(为了在战争中供给军队)创造了市场,市场需要国家。货币是一个衡量债务的标准,债务的本质是使平等的双方暂时不再平等的协议。货币从衡量荣誉的手段变成衡量与荣誉毫不相干的东西的手段。人类的本性确保我们创建象征符号,例如货币,这就是我们在被看不见的力量包围的超自然中,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都是超自然的债务。“人性经济”有点embeddedness的意思。开头蛮有幽默感,对经济学“想象一下以物易物”的吐槽好好笑;结尾“没有人有权告诉我们,我们究竟欠别人什么”莫名让我想到了哪吒剔骨还父......

  • 1 dynight 2021-01-07 17:13:10

    丰富,有趣,重要,感人的一本书,但阅读过程非常费力,结果跨越新年才终于看完~大概自己实在是太讨厌经济学了,然而又被有关经济的那些幻觉深入大脑,于是读的时候不自觉地抵抗起来。人类学的方法能让人跳出现在,在时空的长河中看到不一样的可能,然而这种方法的局限也在于此:那些不同之处随看随忘,本身的偏见反而在印证后顽固长存。

  • 1 小当家 2020-12-03 19:28:05

    还挺酷的,人类学家看经济的角度果然非常不一样。货币不是来自于以物易物非常能说服人。以及,对债务是否纳入刑罚,也是一个重要的思考。我还需要再读多一点相关的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